砖混结构7层工程监理细则内容摘要:

,监理的工程要求统一采用预制的钢筋砼过梁,钢筋砼过梁的配筋和尺寸均按图集执行,并于砌体砌筑前预制好。 ⒍ 木门窗安装固定所用的木砖均采用标准砖尺寸,并应考虑固定钉、打入方向与木纹方向垂直,铝合金固定点除砼柱、梁外,砌体范围要求采用标准砖尺寸的素砼预制块,并按图集要求的固定点数量预先制好,在砌体砌筑前分发至各操作岗位。 二、砌体砌筑 ⒈ 砌体砌筑前要求提前对砖进行浇水湿润,保证砖湿润面积在 15%左右(检查时截断整砖,看边缘吸水深度,当吸水深度大于 1cm 时,即视为符合要求),夏季施工还应定时间补充浇水,严禁干砖上墙。 ⒉ 砌体砌筑采用 “ 三一 ” 方法砌筑,每层前四皮砖均应先摆砖(竖缝模数有出入或短样摆砖有困难时,允许调大构造柱断面尺寸),以及练习十字角、丁字角、240mm 墙与 120mm 墙交接的组砌方法(其中:所有转角要求不允许出现正面通缝、包心通缝和 25 头)。 ⒊ 砌体组砌时应立皮数杆并皮皮拉线,第一皮砖和最后一皮砖及窗台最后一皮砖应为丁砖,当最后一皮砖未恰好是丁皮位置,应改最后三顺一丁为二顺一丁或一顺 一丁进行调整。 ⒋ 第一皮砂浆和墙顶找平砂浆以及橱、卫 50 线内的砌体砂浆均要求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砌筑,以确保砌体与砼面胶结良好和加强橱、卫墙体防水能力。 ⒌ 砌体砌筑过程碎砖应控制使用,小于半砖的碎砖不允许使用,大于半砖的碎砖可使用于中顺皮和丁皮砖位置(墙顶皮除外),丁皮位置应两块整砖夹一块碎砖,中顺皮可在背面墙位置一块整砖夹一块碎砖,严禁碎砖集中使用(碎砖使用率应控制在 10%以内)。 ⒍ 抗震拉结筋安装时应入墙 1000mm,入构造柱 35D( D 为拉结筋直径),不足 1M的窗间墙或转角墙拉结筋在考虑保护层后按 实际长度放置,拉结筋入构造柱弯钩应向下,拉结筋按每 8 皮标准砖(或 5 皮多孔砖)间距设置一道(正偏差允许一皮)。 ⒎ 所有门洞过梁或临时洞口过梁一律采用预制砼过梁,临时洞口还应预留拉结筋(间距 500mm,入墙 500mm 以上)。 ⒏ 木门窗木砖按两头 400mm 位置设置第一块后,中间再设置一块,窗高在 1200mm以内可设置 2 块木砖即可,预埋的木砖应做防腐处理。 铝合金门窗固定点按两头第四皮设置第一块预制块后,中间应每间隔 7 皮砖设置一块预制块( 400mm~500mm 设一块)。 ⒐ 砌体砌筑顺序应先转角后直墙,同时要求砌 筑先后不应超过 4 皮砖, 砌筑时铺浆应不超过操作工人的手臂长,不能同时砌筑而需留槎时,应留置于转角 500mm 以外,并留斜槎,非承重 120mm 墙需留直槎时,应留在直墙上,并设置拉结筋,严禁承重墙留直槎。 ⒑ 砖混结构的板式楼梯应先浇注砼后再砌筑平台以上的砖墙,二次砌筑砖墙应先平台找平,对齐灰缝后再二次砌筑,砌体留槎同样要求留斜槎,并加设拉结筋。 ⒒ 构造柱断面要求留马牙槎,墙体留设马牙槎应先退后进,进退上下应对齐,实际操作时,为了确保构造柱断面,墙体应各退 1cm。 ⒓ 砌体砌筑过程砂浆应随用随拌,混合砂浆和水 泥砂浆应分开拌和,反对一机多用,砌体砌筑时应用挤压法施工,以确保砂浆饱满度。 砂浆饱满度在 80%以上。 ⒔ 砌体砌筑后除按要求墙垂直、正面墙平整外,背面墙也要力争平整和灰缝均匀,以提高墙体观感效果。 ⒕ 需在构造柱或墙上预留拉结筋作为阳台或出墙构件的拉结之用时,应预先预埋,反对后补。 ⒖ 砌体砌筑应控制每天的砌筑高度,以确保砌体的稳定(每天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⒗ 窗间墙在 370mm 以上难以按三顺一丁砌筑时,可按一顺一丁砌筑, 370mm 以内组砌方法可不作要求,但应从砂浆强度和拉结筋进行加强。 三、 砌筑中间验收 ⒈ 提倡砌体挂牌操作做法,每位操作工人在自己砌筑的砌体上挂上自己的名牌,供验收对照。 落实砌筑质量责任,执行奖罚规定,开展岗位竞赛。 ⒉ 砌筑过程专业监理工程师将进行中间抽查、检测、确定样板,组织观摩和评比。 ⒊ 为便于内装打底,主体可分两次进行中间结构验收,四层以下的主体结构验收可报请质量监督站进行验收,监督站也可委托现场监理进行验收,主体验收时设计应参加;主体全部完成后应做第二次验收,以评定主体分部质量等级。 四、砌体材料 砌体材料的监理按建筑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监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部分 框架结构中的砌体工程 一、砌体砌筑前准备 ⒈ 砌体砌筑前同样对已完成的梁板面应先进行轴线放样和找平,找平要求同砖混结构。 ⒉ 砼柱预埋的拉结筋原则上应一次到位,个别漏埋的应先补上,砌体砌筑前应先调直,设弯钩。 ⒊ 过梁、木砖、铝合金固定点做法同砖混结构,木砖与铝合金固定尺寸按空心砖和 18 砖模数设置。 ⒋ 砂浆要求同砖混结构、粘土及石灰均应设化膏池。 二、砌体砌筑 ⒈ 填充墙砌筑时,底三皮和上三皮砖要求采用实心砖砌筑,窗台或洞口边缘也应砌筑实心砖,非 120mm 墙的空心砖填充墙与 120mm 墙实 心砖交接时,填充墙在交接的 370mm 范围内也应砌实心砖。 ⒉ 第一皮砂浆和最后一皮砂浆以及橱、卫、 180mm 以内砌筑砂浆和与砼柱、墙交接的竖向灰缝均要求采用水泥砂浆砌筑。 ⒊ 填充墙最顶一皮砖应采用斜砌,斜角采用 75 度角,并应采用 “ 挤、推 ” 方法砌筑,顶皮砖砌筑时也可以在砌筑七天后再砌筑,以减少墙体收缩出现裂缝。 ⒋ 砌体过梁、木砖、铝合金固定点的安装方法同于砖混结构,但木砖和铝合金固定点间距应在规范要求范围内结合空心砖模数确定。 ⒌ 墙体拉结筋预埋间距应考虑到填充墙的模数,严禁预埋错位后再急弯就位,在设计认 可条件下,拉结筋建议采用带肋冷轧钢筋,以克服预埋后圆钢端头调弯钩的困难。 ⒍ 穿墙水电管道或箱槽,在砌体砌筑过程应先预留或砌筑时直接走空心同时预埋,无法直接预埋或预留需打槽的应采用切割做法开槽,严禁直接敲打。 ⒎ 填充墙空心砖砌筑时的灰缝、平整、垂直的要求与砖混结构相同,空心砖砌筑在无施工困难情况下,宜竖砌。 ⒏ 在设计许可条件下,考虑到外围护的防水问题,除在装饰装修外墙打 底采用防水砂浆加强外,外围护墙体也可采用实心砖砌筑。 三、砌体的中间验收 砌体的中间验收要求同于砖混结构。 四、砌体材料 砌体材料的监理按工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监理实施细则执行。 测量工程监理细则 本细则仅适用于房建中一般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测量工程以及工业厂房中土建部分的测量工程。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放样、标高复核、建筑物总高测量、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建筑物沉降观测。 一、测量前准备 ⒈ 测量前应对拟采用的测量仪器(水准仪、红外线测量仪等)进行校正和定期精度认定,以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 ⒉ 校核测量配套工具,如标尺刻线、丈量长度所用圈尺的 精度。 ⒊ 准备好不同测量内容所用的测量记录表。 ⒋ 检查判明测量用的原始点是否已破坏。 ⒌ 测量前应确定测量方案,由于测量方案关系到测量精度,因此,测量方案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核确认,其次,测量人员应有职责分工。 二、工程测量 ⒈ 建筑物的定位测量 ⑴ 建筑物定位测量前,应由建设项目法人提供规划测量位测量并确认的建筑物角标的坐标,(包括书面通知和现场坐标移交)角标一般为三点以上,其中两点作为定位测量用,其余点作为校核用。 ⑵ 所提供的角标施工单位应妥善保护,当角标位于建内或施工过程可能会破坏时,应在单体定位 后,引至安全地方固定好。 ⑶ 建筑物定位测量时,以所提供的两个角标进行测量定位,然后利用其余角标反向测量校核;属角标有误时,应及时通知现场专业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法人代表进一步证实;属放样本身轴线有误,应重新放样。 ⑷ 放样后的轴线应标于龙门板上,用于基槽轴线放样,模板定位,地梁轴线复核,以及 177。 以下的墙体轴线放样,每次测量前均应先根据角标复核龙门板轴线。 ⒉ 轴线放样 ⑴ 在基础回填之前,可利用龙门板的轴线,先放样底层轴线,也可以先把龙门板的轴线后移至不影响回填土的地方,待回填土后再进行底层放样。 当底层 墙体或柱施工完毕,应把后移的轴线标点移至建筑物的四大角和转角墙、柱上,并用铁漆标好,这些标准轴线将随建筑物的施工一直往上引,作为本层其它轴线放样的依据。 为确保框架结构中外框架的垂直和观感要求,外排柱应每柱都引通高轴线。 ⑵ 本层内的墙体或框架中排柱应以边轴线拉通长线进行内墙或内排柱的轴线定位。 框架结构中的外排柱在通线进行定位后,还应对单柱上下层的轴线进行复核。 ⑶ 当墙体为框架剪力墙或柱时,在模板安装前,还应根据已放样的轴线,弹出模板安装时的内边线,作为立模定位的依据。 ⑷ 砌体组砌时,外围护墙应边砌边吊线 校核。 柱或剪力墙的模板上口引中线与标准轴线校核。 梁板则根据柱、墙上口校核过的中线进行轴线校核。 ⑸ 阳台或出墙构件,除应从轴线外引进行定位外,还应吊垂线与低一层的阳台或出墙构件对齐。 ⒊ 建筑物标高复核 ⑴ 在建设项目法人提供规划部门测量确认的角标时,应同时提供永久性高程点,当永久性高程点距建筑物较远时,应引至建筑物四周不受影响的地方做半永久性高程点或在建筑物四周做高程桩,再把永久高程引至高程桩。 高程桩应设井围护,桩身置于残积土以下,桩身为上小下大方柱或圆柱并埋设 Φ16 圆钢,高程桩应设在不易扰动的地方,半永 久性高程应定期校核。 ⑵ 根据永久性高程或半永久性高程,测量基底标高,在基底做标高木桩控制垫层厚度,在地梁模板上弹梁面标高线以控制地梁标高,在底层墙体上或框架柱上测出建筑物单体的 177。 基线,并用铁漆标出,作为层高的控制线。 层高测量可采用挂线丈量与经纬仪测量昂角后计算层高相结合。 每层施工完,相应的层高控制线应上引。 ⑶ 根据层高控制线引入室内转为 30线或 50线。 室内 30线或 50线作为窗台控制,墙顶控制,木门窗安装标高控制,梁底和板底标高控制的依据。 30 线或 50 线还可做为天棚粉刷打底的阴角水平比较线和地面找 平或找坡控制的比较线。 ⒋ 建筑物的总高测量 建筑物的总高测量主要是利用经纬仪测量总高点的昂角,再与 177。 基线测出经纬仪的高度,利用经纬仪与 177。 基线的距离,和总高点昂角计算经纬仪至总高点的高度,后与经纬仪高度的总和即为建筑物的总高。 采用红外线测量仪时,则可直接测出总高度。 ⒌ 建筑物的垂直度测量 ⑴ 在建筑物主体封顶后,装修前,应对建筑物的垂直度进行第一次测量。 待装修后,竣工前测第二次。 ⑵ 装修前的垂直度测量,可采用吊垂线和经纬仪相配合。 垂线从屋面边轴线吊线下来,经纬仪控制垂线的垂直,垂线在底 层与同轴的轴线偏差,即垂直度偏差。 ⑶ 装修后的垂直度测量,则可在直接从屋面的外墙大角吊垂线。 经纬仪控制垂线的垂直,垂线在底层与大角的偏移,即为垂直度偏差。 ⑷ 一般建筑物四大角均应测量垂直度。 每个大角应测量两个方向。 ⒍ 建筑物沉降观察 ⑴ 沉降观察要求采用 Φ18 钢筋进行预制,端头垂直 90176。 角。 平直长度 的弯头作为测量点 ,测量点应磨成半球形或圆台状。 ⑵ 沉降观察点统一安装在建筑物室外标高以上 50CM 处。 安装时,若安装点是钢筋砼柱时,则应直接焊接于柱筋上;若是砖墙,则应采用先预埋在砼预制块上,再砌 上墙,沉降观察点安装时,应伸出墙 5CM 左右,以确保外墙装修后,沉降观察点能伸出墙 ,沉降观察点安装后应上漆并标出标志。 ⑶ 沉降观测点每个建筑物应设不少于 6 个,观察点一般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和建筑物沉降缝两侧。 ⑷ 建筑物沉降观察是利用永久高程点或半永久高程点进行测量的。 测量时应采用闭合差测量,沉降观察的目的除测量建筑物每测量点的沉降量外,最主要的目的是测出不均匀沉降量。 因此,测量沉降时每次只允许采用同一个永久高程或半永久高程。 ⑸ 建筑物沉降观察在沉降点安装后,第一次应先测出各沉降点的实际高程,以后每 上一次荷载或每上一自然层应测一次沉降观察。 到建筑物封顶后,则改为每月定时观察。 三、测量责任和资料管理 ⒈ 除每次测量的测量方案需技术负责人确认外,每次测量后,负责跑尺、观镜、校对、复核、审核的责任人应签字。 ⒉ 原始记录和根据原始记录整理的测量结果均是测量技术资料。 ⒊ 技术负责人在每次审核测量结果时,一旦发现建筑物的垂直度或沉降有异常,有责任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隐情不报,技术负责人应承担责任。 ⒋ 专业监理工程师将定期抽查测量资料。 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 建筑给排水监理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 则是以 GB502422020《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编制依据,并参照其它有关国家标准及规范编写而成,适用于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验收。 标有 A 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要严格执行 , 一 . 基本监理规定 1. 质量监理 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应具有必要的施工工程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制和工程质量检测制度,以实际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设计变更应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 监理工程师的签认。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