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解决方案]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工程中,我院培养的设施园艺专业43名村村大学生已顺利完成学业,回到所在乡村,在农业生产和管理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其中12人担任村领导, 20余人自主创业,成为当地的科技示范户。 (二)主要差距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培养”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需要加强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应加强合作机制研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初显雏形,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3.“双师型”教学团队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缺少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需要加大引进和培养力度。 4.实验实训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条件不够完善。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少现代化农业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应加大投入力度。 三、建设目标立足龙江,面向“三农”,依据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深化与哈尔滨市农科院的合作,完善“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农业生产过程,以设施农业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项目为载体开发课程;打造一支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型”的教学团队;建设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示范”五位一体的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应用技术示范园;将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建成黑龙江省现代农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设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北方寒地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的示范性专业。 1.完善“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与哈尔滨市农科院的合作,采取“校内培养+农科院培养+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培养设施农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09年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40人。 2.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突出设施工程技术和设施作物栽培技术核心能力的培养。 3.建设5门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 开发10本校本特色教材。 4.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型”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2009年底教师总数达到30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含专业群教师8人),兼职教师1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 5.新建和扩建设施规划设计实训室等5个校内实训室;建设集“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示范”五位一体的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应用技术示范园。 6.依托教师和专业资源优势,开展农业新技术培训和“科技三下乡”服务活动,年培训农民2500人次;联合培养学生20人;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 7.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及现代农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完善“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能力递进培养的要求,将三学年六个学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根据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第一轮生产性实训;第二阶段在哈尔滨市农科院培养,进行第二轮生产性实训,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制定联合培养实施方案,学院按照每生每年2600元的学费付给对方;第三阶段在现代农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校农联合培养”。 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是指第一、二、三学期,在校内进行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 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主要完成农业园区测量、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按照设施农业生产过程,完成作物生产周期第一轮的学习和生产性实践教学,由专业教师和农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设施建造与维护、设施环境控制、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 以具体的生产任务为载体,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一体化教学。 第二阶段:在哈尔滨市农科院培养,是指第四、五两个学期,学生全部进驻哈尔滨市农科院,以参与专项生产、技术成果转化为主要学习方式,进行第二轮生产性实训。 利用基地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实验实训条件,以农科院的兼职教师授课为主,完成10门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习与实践、12个专题项目的生产训练。 按照种苗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等不同的生产项目,将学生分成温室管理、蔬菜生产、种苗生产等12个实习小组,不同小组实行岗位轮换,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的专项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同时完成园艺产品贮运与加工、设施农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农科院为学生配备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校内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 学生完成“校农联合培养实习手册”,由农科院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并由农科院为学生颁发企业经历证书。 通过在农科院一年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并能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安排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东金现代农业园区、黑龙江省园艺示范场等大中型企业顶岗实习。 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双方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 企业技术人员承担生产过程的全程指导,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工作日记、撰写实习总结,负责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 学校老师分片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问题。 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第四、五学期第二轮生产实训第六学期第三阶段岗位训练顶岗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第一轮生产实训第一学期第二、三学期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企 业哈市农科院校内基地校 内专业课程专业实践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专项训练(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1.开展社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学习领域通过调研黑龙江省园艺示范场、北大荒国家现代农业园、建国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中型设施农业生产企业,确定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三大方面:一是设施工程技术方面,包括设施设计、建造与维护岗位,设施机械的使用与维修岗位;二是设施作物生产方面,包括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树生产、食用菌生产等岗位;三是自主创业。 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通过对棚室规划设计等61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设施设计、设施建造等18个行动领域,进一步转化为设施建造与维护、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等16个学习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棚室规划设计棚室施工建造设备安装调试设备使用维护蔬菜育苗蔬菜植株调整蔬菜水肥管理…………行动领域设施设计建造设备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蔬菜生产花卉生产果树生产食用菌生产…………学习领域设施建造与维护设施环境控制蔬菜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职业岗位设施建造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农业经营农业新技术推广自主创业设施建造使用能力园艺作物生产能力园艺产品贮运加工能力…………与人沟通协作能力适应艰苦环境能力安全、环保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方 法 能 力专 业 能 力社 会 能 力设施农业技术高技能人才 职业岗位分析及学习领域构建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原来的19门专业课程和12个实训项目进行解构,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编号学习领域(课程)小计基准学时备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基础学习领域48435810026制图员施工员园艺工蔬菜工植保工花卉工食用菌工2农业园区测量1201203植物生长与环境1041044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1044844125设施建造与维护13874646设施环境控制12864647设施机械使用技术78788设施蔬菜生产技术16472929设施花卉生产技术13240642810设施果树生产技术120705011食用菌生产技术140707012园艺产品贮运与加工52262613设施农业经营与管理525214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实践787815顶岗实习46846816专业选修196808432合计25581030788740 3.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导向,结合作物生长周期特点进行课程开发。 以设施、生产任务、项目等为载体,设计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进行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 将园艺工、蔬菜工等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以专业实训室、北方寒地设施农业应用技术示范园、市农科院、企业等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按季节、分阶段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组织教学。 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 《设施建造与维护》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温室设计制图与识图施工测量定点放线选择建筑材料组织施工……电热温床的铺设与维护塑料大棚的建造与维护节能日光温室的建造与维护连栋温室的建造与维护设施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简单位复杂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以设施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施工员职业资格设施建造与维护4.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共同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专业教师为主,由企业人员和同类院校的骨干教师参与,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课件、特色教材、试题库、教学素材库等。 建设《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等5门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将1门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目标建设内容2008年2009年合计负责人完成情况资金投入完成情况资金投入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校农联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社会调研调研报告20王秀娟制定08级框架教学计划完成专家论证完成试点班级运行与管理试点试点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调研表调研报告申请科研立项立项2课程建设(1)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申报国家级精品课①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初稿修订完成44张红燕②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初稿教材③开发教学课件80%完成④开发试题库50%完成⑤开发技能考核标准初稿修订⑥建立教学素材库(图片、图书、影像、软件)部分完成⑦建立教学情境部分全部⑧精品课建设建设建设(2)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申报省级精品课①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初稿修订完成36谢红②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初稿教材③开发教学课件80%完成④开发试题库50%完成⑤开发技能考核标准初稿修订⑥建立教学素材库(图片、图书、影像、软件)部分完成⑦建立教学情境部分全部⑧精品课建设建设建设(3)设施花卉生产技术省级精品课①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初稿修订完成36王秀娟②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初稿教材③开发教学课件80%完成④开发试题库80%完成⑤开发技能考核标准初稿修订⑥建立教学素材库(图片、图书、影像、软件)部分完成⑦建立教学情境部分完成⑧省级精品课建设建设建设序号项目名称建设目标建设内容2008年2009年合计负责人完成情况资金投入完成情况资金投入2课程建设(4)设施建造与维护申报院级精品课①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初稿修订完成36张险峰②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初稿教材③开发教学课件50%完成④开发试题库50%完成⑤开发技能考核标准初稿修订⑥建立教学素材库(图片、图书、影像、软件)部分完成⑦建立教学情境部分全部⑧申报省级精品课申报院级申报省级(5)食用菌生产技术申报院级精品课①制定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完成初稿修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