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10104m3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16 页 测部位不含丁字缝; 厚 度小于 25mm 的罐壁环向焊缝,每一焊工焊接的每种板厚(以较薄的板厚为准),在最初焊道的 3 米焊缝的任意部位取 300mm 进行射线检测。 以后对于每种板厚,在每 60 米焊缝及其尾数内的任意部位取 300mm 进行射线检测。 上述检查均不考虑焊工人数。 检测部位不含丁字缝; 底层罐壁纵焊缝内外表面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充水实验后还应进行复查。 射线或超声波检测不合格时,应在该检测长度的两端延伸 300mm作补充检测,但缺陷部位距离底片端部 75mm 以上者可不再延伸。 如延伸部位的检测结果仍不合格, 应继续延伸进行检查。 当某一焊工所焊接的焊缝射线检测出现多处不合格,应对该焊工所焊接的焊缝 100%检测。 底层罐壁与罐底边缘板的 T 形接头的罐内外角焊缝,在初层焊道焊完后,应进行渗透检测;在罐内及罐外角焊缝焊完后,亦应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在油罐充水实验后,应采取同样方法对罐内角焊缝进行复查。 底层罐壁上的接管角焊缝和补强板的角焊缝,应在充水实验后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上述焊缝的无损检测位置,应有质量检查员现场确定。 焊缝 无损检测的方 法和合格标准: 射线检测应按 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 的规定进行, 透照质量为 AB 级, 以达到 Ⅱ 级标准为合格; 超声波检测应按 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JB/ 的规定进行,以达到 Ⅰ 级标准为合格; 10 104m3 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 第 8 页 共 16 页 渗 透 检 测 及 磁 粉 检 测 应 按 国 家 现 行 标 准 《 承 压 设 备 无 损 检 测 》JB/ 及 JB/ 的规定进行,缺陷显示累计长度 Ⅰ 级标准为合格; 焊缝返修无损检测要求 纵缝出现不合格底片时,除缺陷部位进行修补再拍片外,其余整条纵缝应全部拍片检测。 ( 圈壁板除外) 环缝出现不合格底片时,除缺陷部位进行修补再拍片外,该焊缝缺陷的两端应各追加一个拍片点(每个拍片点的最小有效长度不得小于 200mm)。 如仍不合格,则应沿焊缝两侧继续拍片,直至合格为止。 罐底板对接焊缝出现不合格时,返修后按照原规定检测方法进行检查探伤,并应达到合格标准。 4. 无损检测人员要求 凡是从事该工程无损检测的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中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格证书,并参 加与资格证书相对应的检测项目。 RT、 UT、 MT、PT 的主要操作者、评片人员和报告签发人,应持有Ⅱ级或Ⅱ级以上证书。 5. 表面质量要求 焊缝外观成型良好,表面过渡圆滑,经外观检查合格。 焊缝及热影响区应打磨光滑。 检测表面不能有油脂、氧化皮、焊剂、飞溅、油污或金属凸起及凹陷等,以免影响检测时真实缺陷的显示。 6. 无损检测注意事项 10 104m3 双盘式浮顶油罐无损检测施工技术方案 第 9 页 共 16 页 照相应采用中 粒度 T3 胶片 , KodaKAA、 AgfaD7 型; 射线透照质量等级采用 AB 级; 无损检测应 根据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对于 SPV490Q 高强度钢应 在焊接结束 36 小时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 7. 射线检测工艺 检测程序 设备器材和材料 设备: Se7 Ir192γ源,源强 70100Ci、 300EG X 射线机, 单磁轭、双磁轭 磁探仪; 胶片和增感屏 焊缝表面检查 检测工艺卡编制 调试检测器材 签发检测报告 资料整理归档 不合格 底片评定、审核 检测位置移植 下达返修通知 工艺纪律监督 接受检测委托书 检测前准备 射线检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