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禾农资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容摘要:

本市场和科学的经营机制,设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选拔重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广东天禾目前已在广东省的主要农资商品集散地建立了 18 家配送有限公司、 400 多家“广东天禾加盟店”,还在湖南、海南、广西、河南等地建立了农资经营机构。 未来五年,广东天禾将以广东为流通网络建设基地 ,建立 50 家配送公司、 100 家直营店、 1000 家加盟店和发展 10000 家常年客户,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现代农资流通网络,并将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集中力量发展农资配送网络,发挥广东天禾在农资商品销售市场上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广东天禾注册资本为 1 亿元,计划在两年内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达到 3 亿元,并计划通过五年努力,把广东天禾打造成为年销售额 100 亿元的大型农资流通龙头企业,争取成为上市公司。 共同谱写为“三农”服务事业的新篇章 [7]。 目前我国整个农资流通 体系发展 比较落后 , 主要体现在:农资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差、管理手段落后、终端销售网点不足、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服务不完善、不配套。 如今农资市场秩序混乱,经营主体多,流通环节多,进货渠道繁多,各 9 行其道,形不成规模,产品质量无法有力保证,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广东天禾的物流发展现状也是如此,本文就分析广东天禾的各方面发展状况。 广东天禾的业务领域 ①化肥业务。 化肥业务包括三个部门:化肥部,氮肥部,配送网络部。 ②农药业务。 ③化工业务。 ④进出口业务。 ⑤仓储物流业务。 广东天禾的组织架构如图 所 示: 图 广东天禾组织架构图 资料来源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网 . 2020531. 广东天禾的配送网络 广东天禾的配送网络如图 所示。 10 图 广东天禾农资配送网络 资料来源: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网 . 2020531. 广东天禾的 连锁 经营模式 广东天禾采用的是连锁配送模式,广东天禾 农资经营总体以批发销售为主。 总公司发挥采购与仓储优势,从商品生产基地、厂家大批量采购回商品,再向各市地约定销售区域内的其他二级经销商批发,再往下由二级经销商再对乡镇村组个体经销户批发,经销户开展商品零售。 广东天禾农资连锁总体结构如图 所示 [12]。 广东天禾的配送方式 农药、农地膜配送一般由 厂家把货物用汽车或火车发到总公司,再由代理商分送到自己各地分支机构或二级经销商,然后再由分支机构或二级经销商送到乡镇网点。 11 图 广东天禾农资连锁总体结构图 物流 信息流 资料来源:李守亭 . FUD 农资公司连锁物流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D].广西:广西大学, 2020. 化肥一般由总公司与厂家一次签 订 购销合同,再根据自己的分销网点情况给厂家报流向计划,厂家直接按照流向,计划火车或汽车发到公司指定地区或大县分 支机构或二级经销商处,其他县级、乡镇村组经销单位、个人直接到总代理商指定地方提货。 相对于广东省全部农村来说,广东天禾的配送网点相对少,组织化程度不够,天禾农资公司只能批发,对销售终端的控制能力不够。 大小农资企业自成体系,市场竞争无序,无效配送、重复配送、小批量高费用配送浪费大,物流的实现方式十分落后、过于单一。 广东天禾的物流发展环境与问题 广东天禾是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一直受到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的支持。 广东天禾在业务,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国家政策优惠,广东天禾是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 最大 经销商, 广东天禾的网点遍布广东省 每个城市,有政策优惠,公司强大投资,合作商家多等等优势,广东天禾的物流连锁配送以后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农民 受益做贡献。 广东天禾总公司 生产商 区域 配送中心 区域中心直营 示范店 区域加盟店 直营店 客户 12 农资市场需求量大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也是全国农业大省之一,拥有广阔的农资市场。 广东是一个农业大省区,有耕地面积 万亩,农业人口约 万,乡镇 1137 多个。 广东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水果、蔬菜、甘蔗、花生、茶叶、蚕桑、烟叶、大豆等。 广东常年受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多,是肥料、农药的使用大省。 据 调查, 2020 年至 2020 年 广东年肥料消费量超 700 万 吨(标准吨) ,农药消费量 万吨(商品量),但是广东省化肥自产能力不足 200万吨,有 70%多的化肥需要从外省调入 [9]。 农资连锁经营已在国内推广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直接服务三农。 随着现代流通体制的改革,连锁经营模式应用到农资经营上,有效地规范了农资市场,减少流通环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价格,惠及农民。 为农民提供廉价、优质,安全、可靠的放心商品同时,不仅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可以进一步使假冒伪 劣产品失去生存空间。 连锁经营以其专业化、规模化和分工优势已成为世界零售业发展的趋势。 农资行业通过连锁化进行资源整合、增强竞争力也是大事所趋,是现代化的流通模式在农资行业的新运用。 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作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之一,争取在三年之内,建成以总部为龙头,以区域配送公司为骨干,以直营门店、加盟店和特约经销店为销售终端,上连生产厂家和供应商,下连千乡万村农民,形成覆盖全省的以万村千乡市场工作和广东农资融为一体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 2020年 12 月 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石刚日前 在安徽省芜湖市国际徽商精英年会上表示,到 2020 年底,“万村千乡”的农村流动体系和服务网络将覆盖全国 90%的县 、 85%的乡镇和 65%的行政村,农村流动网络将大大改观 [14]。 广东天禾本身资源优势 原来的广东省供销社,在老百姓中还记忆犹新,容易开展工作,群众基础好,广大农民期待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原来供销社的所在地一般都交通便利,供销社系统过去形成的交通、仓储设施、营业场所和网点、经营管理队伍等宝贵资源可以改造和利用,同时可吸纳社会有实力的经营者进入连锁系统,能尽快完成农 13 资连锁经营的基本布局和店铺的外延 伸展。 2020 年 2 月 5 日,南方日报报道表示, 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日前专门拨款 300 万元专款扶持资金,购 买 40 辆农资配送车辆赠送给广东天禾 [11]。 外商进入冲击国内农资市场 我国在加入 WTO 时承诺,从 2020 年 12 月 11 日起开始允许外商设立化肥零售企业, 从 2020 年 12 月 11 日 起允许外商设立化肥批发企业。 根据商务部近期发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 自 2020 年 1 月 9 日 起,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设立独资、合资或合作企业经营化肥、佣金代理业务,以及化肥的批发和零售业务。 外商等新的经营主 体的加入将对国内农资市场产生冲击。 目前的民族农村流通企业不足以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抗衡,因此,按照市场规律和企业行为重建和运营农资销售服务网络是一种必然趋势。 知名农资企业已在广东建立连锁机构 红太阳、大成集团、中化国际、中国农资等一批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相继拓展原有经营业务范围,全面涉足农资流通领域,在广东也设立了一大批分支机构,发展迅速,市场份额逐渐增大。 广东天禾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资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广东天禾仍处于老供销社企业的位置 ,高高在上,没有精耕细作,活跃的农村市场没有触及,传统的物流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管理观念落后。 以下从 营销 , 业务 , 观念, 运作多方面综合反应广东天禾物流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农资营销渠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公司的整体运行都是受到市场营销的影响,广东天禾的物流运作问题也是受到营销渠道建设影响,主要表现为:①渠道商性质多样,竞争激烈;②一般的农资生产企业都没有自己完整的营销渠道,营销成本较高;③较多中小农资生产企业不知该选择何种营销渠道模式;④没有营销商的选定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⑤现有渠道营销成本过高;⑥ 厂商 利益冲突多;⑦现有渠道模式不能满足农户需求;⑧没有营销渠道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16]。 业务流程方面问题 14 由于我国农资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作为我国传统的农资流通的主渠道,近年来我国供销社在农资流通市场份额下降。 从内部来看,供销社存在着债务包袱沉重,传统网点设施陈旧,经营方式落后,大系统与小企业的矛盾突出等问题,除少数局部地区供销社外,多数基层供销社债务多负担重,经营困难。 随着当今零售业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连锁店的发展,出现了流通广域化、店铺复杂化、商店规模大型 化以及商品构成的多样化的现象,相应地,订货的频度和配送车辆数也大大增加。 为了解决由此而带来的商品搬运、检查作业繁杂化以及商品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服务中心或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实现物流效率化的必然举措。 观念方面问题 领导的现代物流意识没跟上和员工的素质较差。 现代物流在我国毕竟是一个新的东西,特别是对内地的农资企业来说,连锁配送更是如此,连锁配送应用到农资领域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对天禾农资公司的领导和员工来说,对这二现代物流形式在功能、设施、设备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含量认识不足,他们受传统的“ 购销调存”等流通观念的影响,认为配送中心的农资经营模式还是“大采购,小批发”,因而忽视了对现代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的投入。 由于农资行业受计划经济 的影响,管理思想和手段普遍落后,人员结构单一,缺乏活力和创新动力。 在长期的农资经营中,没有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还是我是老大,你们都得从我这里进货,等着找上门来买等老观念,服务、竞争意识不强。 要树立面向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围绕着富民兴业的思想,同广大农民建立起密切联系,从上到下思想上需要改变。 创造厂家、连锁企业、农户共盈的新模式,使大家从中都受益。 组织结构 方面问题 从省到市,从市到区县,再到乡镇,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职能制组织结构,部门多,协调能力差,各级部门的职能部门一个都不少,组织严密,环节过多,闲人多,效率不高,容易出现领导多,具体干活的少。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组织模式已经不适应农资市场的发展,以至于现在的乡镇一级的供销社失去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