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笔记已修改内容摘要:

(具有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品 质 )、苔丝德梦娜、伊阿古、凯西奥 《李尔王》:对权势、财富贪欲的抨击。 《麦克白》: (心理描写 )野心家形象。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 第三时期 (晚期 ):传奇剧时期 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宽恕、和解 最朴素的生活,最遥远的梦想。 embrace the sunshine.. 第 11 叶 《暴风雨》 (诗的遗嘱 )等传奇剧四部 《亨利八世》历史剧一部 这一时期詹姆士统治的反动矛盾的尖锐。 作者从现实中找不到矛盾的出路,便转向幻想世界,梦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用仁爱、宽恕的精神来调和矛盾,实现理想。 术语解释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 在莎士比亚第一时期 的《亨利四世》中作者塑造了个最成功的喜剧形象:福斯塔夫,他是个封建没落骑士的典型。 2 作品通过人物生活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1 情节的生动丰富 (三条线索 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 )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 — 忧郁王子 )人物真实可信。 3 广阔的社会背景 (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 — 家庭、深闺 — 墓地、乡下 — 城市 )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 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 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 以上也是《哈姆莱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综合论述题 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 怎样看待哈姆莱特的忧郁和延宕。 阶级特征: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末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1 对人类报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价值。 哈姆莱特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 2 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反动封建等级制度。 要求士兵对自己敬爱。 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称。 3 强调智慧和理性。 安排“戏中戏”来证实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 (犹豫、延宕 ) 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 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 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主观 )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 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 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 (客观 )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 17 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最朴素的生活,最遥远的梦想。 embrace the sunshine.. 第 12 叶 为什么说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 1 继承之思想上:古典主义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 (主题 ) 继承之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继承之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2 反拨 :人文主义文学 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17 世纪文学概括 (巴洛克文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 一 巴洛克文学 (贵族文学 ): 术语解释 巴洛克文学: 1 巴洛克,特指 17 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屈莱顿 (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 理论著作《论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 班扬: (王政复辟时期带有 民主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 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 弥尔顿 (17 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诗人 ): 长诗《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纪》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 (人子耶稣 ) 《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 (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 ) 三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术语解释 古典主义: 1 17 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是指 17 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称“古典主义 ”。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2 基本特征: (1)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 思想上崇尚理性 (理性王权统治所需要的道德规范 ) (3)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范。 (主张“三一律” ) 三一律: 1 17 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法规。 2 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 (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同一地点、剧情在 24 小时之内完成。 ) 缺点:人物类型化。 高乃依: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 ) 《熙德》 (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 ):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当个人 感情与封建家庭发生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 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 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恪守“三一律”。 让•拉辛: (悲剧家 ) 最朴素的生活,最遥远的梦想。 embrace the sunshine.. 第 13 叶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 (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取材于希腊悲剧。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 (赫克托尔的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 (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 全面系统得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 观点和创作原则。 作者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者”的称号。 拉封丹 (以寓言诗著称 ) 《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 莫里哀 (原名:让 — 巴蒂斯特 — 波克兰 ) (法国) 出生:巴黎一个经营宫廷陈设的富商家庭。 第一个作品:《可笑的女才子》 最后一个剧本:《无病呻吟》 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作奠基时期 ,主要是滑稽剧和情节喜剧。 剧本《冒失鬼》 第二阶段: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问题剧。 创作了一系列杰出讽刺喜剧: 第一个剧目:《可笑的女才子》 《妇人学堂》: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形成,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 第三阶段:全盛时期,也是他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 《伪君子》:揭露宗教骗子。 《恨世者》:讽刺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吝啬鬼》: (又译《悭吝人》 )嘲笑资产阶级贪婪、吝啬和虚荣。 取材于罗马喜剧普劳图斯《一坛黄金》: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 作者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 《乔治•唐丹》:揭露了没落腐朽堕落的内幕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态。 第四阶段:创作晚期,轻松幽默的 滑稽剧和芭蕾舞剧。 《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无病呻吟》 《史嘉本的诡计》:最富人民性的剧本之一。 用闹剧手法,赞扬了仆人史嘉本的智慧和胆识,嘲笑了上等人的昏庸、愚蠢显示出蔑视封建等级观念的民主倾向。 《伪君子》五幕诗体讽刺喜剧,代表了莫里哀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 主要人物:答尔丢夫、欧米尔太太、达米斯、玛丽亚娜、桃丽娜。 综合论述题: 分析答尔丢夫的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伪善的没落贵族,职业宗教骗子。 1 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教士“把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实际上是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 如: “一顿饭吃两只竹鸡、半只 羊腿、一离开饭桌就睡觉”;看到桃丽娜袒胸露背是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 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的女婿,一边又向奥尔贡的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2 进一步揭露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样一个障碍”。 当他的罪行面临败露时,他伪装深受委屈而不予计较,致使奥尔贡盛怒之下将儿子赶出家门,并立下字据,把全部家产赠给答尔丢夫。 至此,伪君子的罪恶用心已昭然若揭。 最朴素的生活,最遥远的梦想。 embrace the sunshine.. 第 14 叶 3 再进一步揭露了答尔丢夫伪善的危害使人家破人亡。 如:把奥尔贡一家赶出大门,还到宫廷告发奥尔贡私藏政治犯的秘密文件,想置人于死地。 并声称:“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 ”伪善的社会孕育了这类伪善的人。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 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是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分析《伪君子》的艺术成就。 1 遵循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 24 小时之内;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个布景,就是奥尔贡的客厅。 2 全剧结构严整 紧凑。 主要人物到第三幕才出场,通过开幕人物的议论,暗示了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 答尔丢夫第一次被达米斯揭露未被赶出反败为荣,第二次桃丽娜采用桌下计,又未能走他。 一波三折,最后在大家抱头痛哭时出人意料的被抓走。 (体现古典主义戏剧歌颂王权。 ) 3 喜剧还有机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 民间闹剧: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计。 风俗喜剧:奥尔贡的专横,达米斯的反抗和被赶出家门。 悲剧:几乎家败人亡。 这些使作品即有滑稽戏谑的的情趣又扣人心弦。 4 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答尔丢夫:语言矫揉造作,长篇大论的玩弄教义,符合他伪 善的性格。 桃丽娜:犀利、明快、生动的语言显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第五章 18 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 主要成就:启蒙主义 包括: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 18 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18 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 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 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 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术语解释 正剧 (严肃的喜剧 ): 1 18 世纪由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 2 戏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 主要作品有狄德罗《私生子》、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 哲理小说: 1 18 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 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 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18 世纪文学状况: 最朴素的生活,最遥远的梦想。 embrace the sunshine.. 第 15 叶 一 英国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 笛福 (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 斯威夫特 (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 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 (儿童幻想剧小说 )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 理查生 (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 ):《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 菲尔丁: (18 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 《汤姆•琼斯》 (欧 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 ):代表了 18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 18 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术语解释 感伤主义: 1 60 年代至 80 年代末,在英国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 它不仅是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也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2 感伤主义开辟了一种以心理感觉为载体掺和外部现实世界的投影的叙述方式。 3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哥尔斯密斯:小说《威克菲牧师传》及“墓园诗派”的诗歌中,感伤主义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哥特式小说 (18 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 ) 小说多以中世纪阴 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充满神秘、怪诞、刺激。 代表作:瓦尔蒲《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渥多尔弗的秘密》。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 (农民诗人 ):《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 法国小说 (正剧、哲理小说 ) 温和派: 孟德斯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