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内容摘要:

以实验班这些点,带动全校所有的班级这个面,形成良 好的良好氛围。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各学科的整合。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 力求做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作业,使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精选作业,合理科学地布置课外作业。 并让有些作业有意地借 助 计算机,网络 查 阅 来 完成,从而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计算机的能力,以及 分析、综合和解答能力。 并充分让家长也参与到其中,避免和防止学生不良上网,养成文明上网,科学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进行阶段分析,进行研究讨论,开展 问卷 调查,进行数据分析,成绩分析,总结实验 中 的不足,为第四阶段工作作准备。 第四阶段: 2020 年 12 月 — 2020 年 4 月 收集实验过程中所 取 得的各种 成果 ,进行分类,装订成册。 实验小组进行材料汇总、分析和反馈各方面的情况。 组织研究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汇集典型案例,教学资源等, 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进行信息处理,召开课题研究成果表彰会,着手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六 、 课题研究的收获与成果 经过课题的确立,目标的制订到第二、三阶段的实践与研究,围绕最初的目标结合学 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以及 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全校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地提高,特别对现代技术的了解,网络的运用更有质的飞跃。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以课题组成员熊喜梅老师的任教学科五( 3)班语文为例: 表 实验前期末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人数 任课教师 平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五( 3)班 61 人 熊喜梅 % 95% 表 实验后期末语文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人数 任课教师 平均分 优秀率 合格率 五( 3)班 61 人 熊喜梅 % 100% 实验数据只简单地反映出综合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值得欣喜的 是该班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尤其浓厚、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课堂参与率大大提高,作业完成好,且迅速准确。 课题小组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业务能力越来越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提高很快,在此基础 上 ,带动全校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并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目前为此, 90%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 2020 年下半年全县的“教坛中坚”信息技术操作比赛中,我校就有 9人获一等, 11 人获二等奖。 在 2020 年 全市组织的各科课件评比 中 ,我校共有 34人获一等奖, 22 人获二等奖, 10 人获三等奖,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全部获了一、二 等 奖。 在全省的优秀教学资源(课件)评比中有 2 人分别获一、二等奖。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丰富了教学内涵,化难为易,起到提质减负,促进了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研究对象的班 级 主要是已配 齐多媒体的班级,学生家庭有电脑的相对更多,通过实验,学生的能手能力、自主性能力、信息素养,如查阅资料,知识面广,兴趣广泛等方面有明显增强,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我们选择了三个高年级班级 200 多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虽然时间才 二 年多,但是我们围绕“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课程整合跟进,二者互相保进 ”的策略,参与实验的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如表所述: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估期望标准 评定等级( %) 优 良 中 差 信 息 素 养 运 用 工 具的能力 能熟练使用网络等信息工具 实验 前 44 60 56 40 实验后 112 54 26 8 获 取 信 息的能力 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能熟练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实验前 34 76 52 38 实验后 102 62 24 12 处 理 信 息的能力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鉴别、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 实验前 24 48 68 60 实验后 72 51 48 29 生 成 信 息的能力 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加工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信 流畅、富有个性,从而创造新信息,用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效益,达到收集信息的目的 实验前 18 36 62 84 实验后 40 36 94 30 信 息 协 作的能力 使信息和信息工具偢交往与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