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广东高考语文第二轮突破精讲41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内容摘要:

今年广东省的高考阅读题《夕阳透进书房》中明显按 照空间的顺序来描写,再比如高考题《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一文的第二段,开头的“在人群之中”和段落中间“走出了人群”两个 句子明确地表明了段落的层次。 所以我们也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方法,通过勾画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结构和段落结构,为全面理解文意打好基础。 四、要明确考点,看清设题的实质 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明确所答题目是要求我们理解概括,还是鉴赏评价,亦或是深入探究。 理解概括类题目多表现为概括作品主题和内涵、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以及概括文中主要事物的特点,主要设题方式为“是什么”“为什么”。 回答这类题目时,应抓住三个关键词:结构、筛选、主旨。 通过对结构的把握,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结合主旨整合成 句,亦可通过主旨验证答案。 例如, 2020 全国题《阳光的香味》第 3 小题“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 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本题的答案分为三点:①夜来香和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光,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 夫肯定本卷第 8 页( 共 17 页) 阳刚之美的观点。 其中第①点是通过结构分析,在上下文中筛选出答案,第②③点从题目要求“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出发,结合主旨整合而成。 鉴赏评价类型的题目主要表现为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欣赏作品形象、 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评价作品的价值和审美取向。 这类题目完全基于对文章的正确全面的理解。 回答这类题目时,也可通过几个关键词准确作答:手法、内涵、效果。 明白该语句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通过对语意(表层义、语境义、比喻义、象征义等)的阐述,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如, 2020 年江苏题《一幅烟雨牛鹭图》第 1 小题“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你更喜爱哪一段。 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本题答案要求说明手法(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第二段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并举例说明 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在考纲中对探究类型的题目解释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题目往往表现为“怎么看”,如 2020 年重庆题《说村落》第 5 小题“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这样的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文本意蕴的把握,同时也还考查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而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也就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回答时要结合文本观点和现实生活,从中提炼出个性化的看法。 五、规范 表述,书写工整 无论完成哪一类型的题目,都要规范严谨。 这其中包括术语使用正确,观点表述明确,分析方法得当,阐述条理清晰,书写工整,符合字数要求等。 五、高效设计 把握要点,读懂散文 设计目的:从全国范围看,散文依然是阅读考查的主要文体。 但是,散文阅读仍旧是广东考生的难点。 从教师备考指导来看,更多是从审题、答题技巧、存在问题的分析等方面辅导学生。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现象:方法再多,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也是收效甚微的。 而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虽然散文写法没有定势,但是,一般而言,用于高考精读考查的文本,必须中规中 矩:段间关系、句间关系、词语关系清晰明确。 所以,从高考角度看,散文的章法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我从如何读懂散文角度谈谈一些看法。 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叫读懂一篇散文。 我们从散文考查的要求“体验、感受、品味、领悟、理解、探索”可以知道,读懂一篇散文的基本要求是,把握文章思路,理清句段关系,归纳文章主旨:前两个是属于结构层面的,后一个是属于内容层面的。 找关键句、关键词是常规的读懂文本的方法,对于散文同样适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散文的文体特点找到一些方法。 (一)明确四种分类。 散文阅读中先明确散文所属的 类型,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主题。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的散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类:写景、写人、记事、状物 写景散文,如: 2020 年全国 1 卷《阳关古道苍凉美》、 2020 年山东卷《文赤壁》 2020年海南卷《张家界》 2020 广东卷《壶口的黄河》。 写人散文,如 2020 年全国卷《痛哭和珍》、 2020 年江西《朦胧的敬慕 —— 悼念鲁迅先生》。 记事散文,如 2020 海南卷《老家》、 2020 年广东卷 广东卷《夕照透入书房》。 本卷第 9 页( 共 17 页) 状物散文,如 2020 年广东《泥泞》、 2020 年山东《灯火的温情》。 (二)把握一个归结点。 所谓归结 点,就是散文的写作目的。 散文归根到底就是抒情、言志、达意。 但是,不同类型的散文,主旨也是会有所侧重的。 写景散文归结点 :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景物的情感态度(赞美、否定、感慨等),表达出对现实的思考,对历史的思索与评价。 如《阳关古道苍凉美》,表现了作者对古道苍凉美的感叹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文赤壁》表达了对苏东坡的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壶口的黄河》赞颂了壶口黄河的惊人的气势,从而赞美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写人散文归结点 :对这个人的形象的刻画,对这人的情感态度,甚至深入到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 如《痛哭和珍》,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 记事散文归结点 :以小见大,表达作者的哲思或情思。 如《老家》表达了对老家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状物散文归结点 :托物言志。 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志向。 如《灯火的温情》,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在人生中,就算身处逆境,但是还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要你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总而言之,文中的事、物、人、景是中介,通过他们 去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散文一切内容与形式的作用,根本是为这个归结点服务。 明确这一点,我们在阅读散文探讨主旨时,就不应只停留在人或事的表层了。 而 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 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三)总结一种思维。 学生难读懂散文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散文看上去内容丰厚繁杂,很难把握那么多的材料。 其实,散文的思路可以归结为三部曲: 主要的人、事、景、物的描写 —— 其它的人、事、景、物的 描写 —— 主旨的揭示。 如 2020 广东卷的《泥泞》。 可以整合文章的材料为:雪的两重性(其它事物) —— 泥泞的特点(主要事物) —— 作者对泥泞的看法(揭示主旨)。 又如 2020 山东的《文赤壁》描写东坡像在时间与风雨的洗礼下少了真人的那份气质(景物本身) —— 长江江面江山已改(其它景物) —— 赞美了苏轼在阴差阳错中以豁达的情怀面 对坎坷的精神。 再如 2020 年全国卷《痛哭和珍》写刘和珍的品格 —— “我”的怯弱 —— 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乐观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的批判,揭示出时局的险恶 ,反动派的凶残。 这三部曲,较好地概括出高考散文的基本思维过程,能很好地简化散文繁多的内容,迅速地理清基本思路。 (四)悟出三个意图。 理清基本思路之后,还要对上述三部曲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主要景、物、人、事 本身的描写 主要是为了 揭示散文的 主旨。 其它景、物、 人、 事 的描写 主要是起到 对比或类比,形成反衬或正衬 ,引出主要对象、做铺垫等作用。 环境描写 的作用是 渲染气氛、衬托中心,烘托形象。 例如:如《痛哭和珍》中,作者直接写出了刘和珍的勇气、毅力与乐观热情。 同时也写本卷第 10 页( 共 17 页) 到自己,写自己的“渺小”,以此来衬托出面对凶残敌 人时和珍的勇敢。 (五)记住两个关系。 一是因果关系。 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主旨与谋篇、主旨与选材、技巧与主旨、技巧与语言,都存在着严格的因果关系。 这个因果关系给我们以下的启示:作者选择什么材料、技巧,怎样布局谋篇,都是为服从主旨的。 例如 2020 年江西卷《朦胧的敬慕》,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是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 这是因为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 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这就是主旨与选材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 们明白这一点,就能把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有利于我们压缩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是句段关系。 理清句段的关系是我们增分的重要方法。 一般而言, 文章 段与 段间关系种类有 ① 并列、 ② 层进、 ③ 对比 、 ④ 承上启下 、⑤ 为下文做铺垫、 ⑥ 前后呼应、 ⑦ 总起下文、⑧ 总结上文。 句与句的关系有:①因果、②承上启下、③总分、④递进,⑤因果等。 找出文本主旨,理清句段关系,才算真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