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内容摘要:

, 就证明洋葱吸收并杀死了流感病毒。 ② 然而 , 洋葱可以预防流感的传闻有科学依据吗。 洋葱真的能杀死病毒吗。 ③ 洋葱是生活中的常见蔬菜 , 而且的确有一定的杀菌抑菌作用。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 ,科学家就发现洋葱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 , 人们发现 , 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作用。 除了硫化物以外 , 洋葱还含有一些抗真菌蛋 白和多肽类物质。 洋葱的提取物对一些霉菌、真菌等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另外 , 洋葱中的某些槲皮素氧化物对幽门螺杆菌和一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华章文化 word 版习题 (编辑部) 02787778916 ④ 由于洋葱有杀菌抑菌作用 ,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 人们又从洋葱中提取出精油 , 作为药物使用 , 用来治疗和控制传染病。 但是 , 临床上并没有用洋葱预防、治疗流感的研究。 另外 ,流感病毒是一种病毒 , 并不是真菌和细菌 , 现在也并没有洋葱能杀死病毒的相关证据。 ⑤ 网络上的流言提到 , 如果把洋葱两头切掉放到第二天其切面会变黑 , 便说明洋葱吸收并杀死了流感病毒。 这个说法 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 , 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来说也非常有 “ 杀伤力 ”。 其实 , 切掉洋葱两头久放会变黑 , 并不是因为切面吸收了流感病毒或者病菌 , 而是一种最常见的食品化学反应 —— 酶促褐变。 ⑥ 果蔬、薯类中天然存在一类 “ 酚氧化酶 ” , 同时也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 “ 多酚类物质 ”。 这两样东西如果碰到一起 , 再加上氧气 , 就会发生酶促褐变反应 , 结果是从无色状态变成有颜色的物质 , 而且随着氧化 , 颜色从红变褐 , 从褐变黑。 很多食材都会发生酶促褐变 ,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 , 几乎不可避免要面临酶促褐变。 ⑦ 其实 , 食物并不会主动吸收病毒或者细 菌。 相反 , 食物并不希望细菌侵袭 , 因为细菌侵袭会加快食物腐败。 比如 , 长期放置的食物 , 如果被腐败菌、霉菌等侵袭 , 就会腐败、发霉 , 加速食物的变质。 ⑧ 不过 , 有些食物因为富含营养物质 , 会比较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所以更容易吸引细菌等微生物。 比如馒头发霉 , 就是因为能量物质丰富、水分丰富 , 有利于霉菌生长 ,才会发霉。 但这也是有前提的:就是食物所在的环境里有霉菌。 如果你将馒头放在无菌环境里 , 馒头也是不可能发霉的。 ⑨ 网络流言中的医生在洋葱表面观察到了流感病毒 , 只能说明这个房间里存在流感病毒 , 并不是它吸收了病毒。 洋葱表 面是否会有流感病毒 , 还是要看你周围的环境是否有流感病毒 , 如果没有 , 根本就不会看到流感病毒。 ⑩ 所以 , 别相信房间里放个洋葱能防流感的传闻 , 预防 H7N9 禽流感还是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少接触活禽 , 吃禽肉尽量烹调至熟透。 如果你放个洋葱在房间里 , 它的结果只能是干枯变质 , 而将切开的洋葱放在房间里 , 味道可能并不好 , 还可能让你泪流不止。 (节选自《百科知识》 2020 年第 6 期 ) ★ 1.(考点一 )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按照这种顺序进行说明的。 ★ 2.(考点二 )结合文章 , 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来进行说明的。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4. 结合语 境 , 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这个说法看上去非常有说服力 , 对于不了解食品化学反应的人来说也非常有 “ 杀伤. .力. ”。 (2)凡是蔬菜水果和薯类加工品 , 几乎. . 不可避免要面临酶促褐 变。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华章文化 word 版习题 (编辑部) 02787778916 A. 洋葱有杀菌抑菌的作用 , 但不能杀死病毒。 B. 把洋 葱两头切开放到第二天其切面会变黑 , 是因为酶促褐变。 C. 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容易发霉 , 是因为这 些食物本身容易产生霉毒。 D. 在房间里放个洋葱对预防流感不起任何作用。 (二 )(2020原创 ) 国家公祭鼎揭秘 ① 2020 年 12 月 13 日上午 10 时 , 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 85 岁的夏淑琴以及 13 岁的大屠杀 遇难者后代阮泽宇一同走上公祭台 , 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随着幕布降下 , 一尊高 1650mm、重 2020 公斤的三足圆形铜鼎呈现眼前。 ② “ 国家公祭鼎 ” 采用 “ 三足两耳 ” 的器型 , 以在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用来祭祀的礼器、最大 的圆鼎 “ 楚大鼎 ” (又称 “ 铸客大鼎 ” )为原型 , 按等比例放大铸造。 ③ “ 国家公祭鼎 ” 高 1650mm, 鼎上外口径 1266mm, 内口径 1156mm, 鼎耳高 498mm,鼎足高 915mm, 底座为高 450mm, 长宽各 2020mm 的黑金沙石 , 铭刻有 “ 国家公祭鼎 ” 五个篆体鎏金大字。 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 2020 公斤 , 石质的底座重 1213 公斤 , 象征2020 年 12 月 13 日 , 举行首次国家公祭。 ④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邬烈炎率领的团队参与了 “ 国家公祭鼎 ” 的器型、鼎身和底座纹饰设计 , 邬烈炎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说 , “ 国家公祭鼎 ” 的放大比例考虑 到了纪念仪式现场的环境 , 还需做到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现有纪念碑、和平大钟、灾难墙等其他纪念物相协调。 ⑤ “ 国家公祭鼎 ” 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 , 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 , 足下端为象腿足形 ,两足在前 , 一足在后 , 圆睛张目 , 粗犷有力 , 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 力。 ⑥ “ 鼎身和底座纹饰集合了南京的市花梅花 , 以及象征和平与重生的橄榄枝 , 云纹 , 古城墙纹等多种元素。 ” 邬烈炎介绍说 , 南京艺术学院共组织了十余名设计学院教师 , 组成 “ 国家公祭鼎 ” 设计小组 , 历时三个多月 , 才最终确定了 “ 国 家公祭鼎 ” 鼎身和底座的纹饰。 ⑦ “ 国家公祭鼎 ” 的底座 , 由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技术科学系主任张宏率领的团队设计制作。 铜质底座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 , 象征首次国家公祭在古城南京举办。 ⑧ “ 国家公祭鼎 ” 由中国金陵古艺术研究所采取传统青铜铸造工艺制作。 “ 从 7 月份接到铸造任务到参与设计方 案修改再到最终浇铸成功 , 前前后后有近半年的时间。 ” 金陵古艺术研究所所长王丰陵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说 , 鼎上的纹饰、文字都由手工雕刻完成。 国家公祭鼎设计方案定稿后 , 金陵古艺术研究所又用了一周的时间来铸造 , 于 11 月 27 日最终完 成了公祭鼎的设计和铸造工作。 ⑨ 据了解 , “ 国家公祭鼎 ” 正面铸有 160 字的铭文 , 魏碑简体字 , 邬烈炎介绍这一方面是青铜鼎的传统 , 另一方面也考虑到魏碑简体字较容易辨认。 铭文由中宣部、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组织古文研究专家撰写 , 经中央办公厅修改 , 报中央领导审定。 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 成的巨大灾难 ,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谴责之情 , 对遇难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 记述了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 , 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 表达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 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考虑到祭器是古鼎 ,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 铭文采用 “ 骈文 ” 体来写 , 讲究对仗押韵 , 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 , 与国家公祭鼎浑然一体 , 体现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 , 增强了公祭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 ⑩ 鼎后侧左右两边铸有记事 , 共 287 个汉字 , 楷体简体字。 详细记载了全国人大常委会 华章文化 word 版习题 (编辑部) 02787778916 立法设立 “ 国家公祭日 ” 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 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举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泱泱华夏 , 赫赫文明。 仁风远播 , 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 , 积弱积贫。 九原板荡 , 百载陆沉。 侵华日寇 , 毁吾南京。 劫掠黎庶 , 屠戮苍生。 卅万 亡灵 , 饮恨江城。 日月惨淡 , 寰宇震惊。 兽行暴虐 , 旷世未闻。 同胞何辜 , 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 , 金戈鼍鼓。 兄弟同心 , 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 , 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 , 重振乾坤。 乙酉既捷 , 家国维新。 昭昭前事 , 惕惕后人。 国行公祭 , 法立典章。 铸兹宝鼎 , 祀 我国殇。 永矢弗谖 , 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 , 民族复兴。 ★ 1.(考点二 )这篇说明文以 ____________为说明对象 , 采用 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进行说明。 2. 本文题目为 “ 国家公祭鼎揭秘 ” , 作者在文中向读者揭了哪些秘。 3. 第 ③ 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作用是什么。 ★ 4.(考点一 )本文介绍国家公祭鼎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请简要分析。 5. 文末是南 京大屠杀国家公祭鼎铭文 , 请仔细阅读 , 从内容、表述以及语言等任选一角度说说这段铭文具有什么特点。 第 26 讲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说明方法 特 点 作用 (答题模式 )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个道 理 , 然后用具体例子佐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