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文学论述题小抄内容摘要:

人类的悲哀。 5) K的处境就是犹太教、犹太人的处境,一切的努力在于得到非犹太世界的承认。 心理学观点:城堡客观上并不存在,它是 K自由意识的外在折射,是 K真实的外在反映。 存在主义观点: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 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挣扎着, 意欲追求自我和存在的自由,他徒劳地努力,从而代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社会学观点: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者罪行的预感,表现了现代集权统治的症状。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同样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1) K的恐惧 4 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 小说将个人的恐惧感普通化,将个人的困境作为历史和人类普遍的困境,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没有益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积极向上的文艺观。 2)《城堡》中 描写的不只是历史的真实,在社会主义世界中也有现实主义,并且 K努力克服自己的处境,要求自己的权利,有积极向上的一面。 形而上学的观点: 1) 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知的秘密。 他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 2)城堡的一切出自善意,由于 K不了解城堡而不能真正认识它。 3)K的目标不明确,他只是为了寻求而寻求,而寻求是必要的,需求可以显出生命的强力,可以显出人格的力量。 实证主义观点:详细考证作者生平,以此说明作品产生的背景。 指出《城堡》中的人物、事件同卡夫卡身处的时代、社会、家庭、交往、工作、旅游、疾病、婚事、个性 等等有密切的关系。 也有结合生平从其他研究入手,认为 K寻找的是现实生活的稳定。 有论者指出:“卡夫卡的作品的本质在于问题的提出而不在于答案的获得,因此,对于卡夫卡的作品就得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作品能解释吗。 ”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城堡》是没有最终的主题和答案的,或者也可以说,对于它的解释是无止境的,卡夫卡对城堡的描写策略是想把它塑造成既真实又虚无飘渺的意象,一个迷宫般的存在,这是一段具有隐喻和象征色彩的文字,提示着城堡的无法企及和无从认知。 它是一个有多重象征意义的主题级的意象,同时也使小说成为一个解释的迷 宫。 这使小说有着复义性的特征。 “城堡”的意象的朦胧性是造成《城堡》的多解性的一个主要原因。 “城堡”的意象是朦胧的,不确定的。 它既像一个真实的存在,又不像一个真实的存在。 例如: “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 城堡笼罩在雾霭和夜色中毫无踪影,也没有一丝灯光显示巨大城堡的存在。 K久久站立在由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仰视着似乎虚无缥缈的空间。 ”第二天天亮后, K终于看到了城堡。 “从远处看,城堡大体符合 K的预想。 它既不是一座古老的骑士城堡,也不是一座新的豪华府邸,而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由几幢两层楼房和许多鳞次栉比的低矮建筑 物组成”“可是当他走近的时候,城堡却使他失望,原来它只是一个相当简陋的小市镇,由许多村舍汇集而成,惟一的特色就是也许一切都是用石头建造的,可是墙上的石灰早已剥落,石头似乎也摇摇欲坠。 ”而这破烂不堪的城堡里,住的却是高不可攀的达官贵人。 这些描写都使人感到城堡是个巨大的幻象。 情节与细节有什么差别。 答: 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 一般 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2)细节是描绘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 也可以说是。 3)就情节与细节二者的关系而言,可以说细节是情节的最小单位,情节是靠细节组合的。 相对于细节而言,情节体现为一种过程,是动态的;细节体现为一个个片断、镜头,可以是静态的。 情节是整体,细节则是其组成部件。 “心理时间”和“现实时间”(又称“物理时间”) 答:“心理时间”(也称为主观时间)是柏格桑直觉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与传统的“空间时间”相对。 又称“纯粹时间”、“真实时 间”或者“绵延”。 是指一种从属于心理活动的时间,是意识中的时间。 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表强度和质量的概念。 它是柏格桑以时间观念取代时间本身的产物。 柏格桑认为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 “现实时间”(又称“物理时间”、“空间时间”、“自然时间”、“客观时间”等)是指我们通常理解的体现在钟表刻度上的时间。 柏格桑认为它是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的时间,按照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发展,是表宽度和数量的概念。 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往 往是按照现实时间的顺序叙述情节 ,体现出时间的有序性。 虽然有的时候有倒叙、插叙 ,但时间的前后连接、转换还是比较清楚的。 但是意识流小说完全把时间的顺序打乱,它的现实时间往往只有一天,但是意识流小说绝不是仅仅描写一天内在现实时间内发生的事情 ,而是通过心理时间大大扩充了内容的容量。 心理时间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自由联想实现的,而自由联想往往是由小说中的人物闻到的气味 ,听到的声音 ,遇到的人 ,碰到的事的触发引起的。 例如 , 《喧哗与骚动》中昆丁部分的现实时间只是 1910 年 6 月 2 日这一天,从早上七八点到晚上 12 点多。 而心理时 间则是从远至 1898 年祖母去世那天晚上。 答: 1)妹妹结婚时的情景。 2)妹妹与推销员达尔顿 ?艾密斯有了苟且关系后,他自己去向父亲“承认”犯了乱伦罪的情形。 父亲跟他说的话。 3)昆丁与斯波特吵架,斯里夫劝他。 4)妹妹凯蒂失身那天的情形。 5) 1898 年祖母去世那晚的事。 在回大房子时,班吉哭了,凯蒂安慰他。 6) 1900 年给班吉改名那天的事。 7) 1898 年祖母逝世的情景。 8) 1909 年夏末遇到达尔顿、艾密斯那一天。 9)昆丁母亲康普生太太给他介绍凯蒂未婚夫的情景。 10)凯蒂小时候与一男孩邂逅,后来与他接吻的事。 11)凯蒂结婚那天班吉的行为。 12)某个圣诞节的情景以及弟弟杰生小时候的一些琐事。 13)去夏自己在桥上与达尔顿、艾密斯斗殴的情形。 14)结婚前与凯蒂与昆丁在他的卧室的一次谈话。 15)昆丁给布兰特太太写回信。 16)与赫伯特、海德见面那天的情形。 17)凯蒂结婚前夕,家中派汽车去火车站接亲友的情景。 按:此题答案是从网上直录(仅对明显的错别字加以改正),不一定完全准确 哪些故事情节。 答: 1)(上午 7点到 8点之间)昆丁碰到施里夫,他说还有两分钟就要打铃了,叫昆丁不要旷课了。 2)(时间同上)昆丁打碎了表,洗了个澡,刮了胡子,作好寄信前的准备,到邮局寄信。 3)吃完早饭,昆丁买了一支雪茄,到钟表店修表。 4)从钟表店出来,昆丁坐上了电车,车上所见所闻。 5)(晚上“离十二点也就只有十分钟光景”),昆丁又搭上一辆电车离开哈佛。 6)(“十二点肯定过了”)昆丁跳下车又跳上车回到区间车站。 7)(凌晨“一点钟过后”)昆丁看钓鱼。 按:此题答案基本上是从网上直录(仅在关于时间的表达 上稍作修改),不一定完全准确 23 通过昆丁叙述所交代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小说的哪些思想内容。 答:通过昆丁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这一天他的所见所闻,同时可以通过他的意识流进入他的内心,了解到凯蒂的沉沦给他带来的绝望。 如果把《喧哗与骚动》当作一个以昆丁为主角的故事来看,它就成了一个对于现代主角进行探讨的小说,通过对昆丁内心流程的挖掘,来表达某种现代意识。 因此,美国一评论家称福克纳是“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的发明者,表现了现代人的希望与恐惧,忧患和矛盾。 (见《作品选》 P68~69) 以下是从网上直录的另一参考答案 答: 1)时间的意识。 无论是手表的反复出现还是昆丁总是听到的手表嘀哒嘀哒地走动,都在说明时间的残酷性,它是最客观、现实的东西,所有的希望与失望在它 5 面前都会被消解掉。 让一个行将面对死亡的人来表达这种感觉,会更有现实的意义和深度。 2)生活的无奈。 从昆丁的回忆中,他对妹妹的出轨是无助和愤慨的。 这种感觉一方面来自于家族的遗传,但另一方面,这也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折射。 面对家族的破败,一个曾经优越的南方人显得无所适从。 妹妹的堕落只是导致昆丁死亡的表象,深层的原因是:对与一个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的人,死亡成了他逃避现实的方式。 试论 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多元化创作趋势 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多样化创作趋势主要指内容的多样化和写作风格的多样化。 表现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俄罗斯和前苏联: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方法。 代表作品有高尔基的《母亲》、肖洛霍夫的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等。 (4 分 )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既体现了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苏联时期的自我更新的机制,诞生了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独属于苏联的自己的方式,同时也由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惟我独尊的地位而束缚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空间。 (4 分 )③五、六十年代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观,诞生了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古拉格群岛》、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断头台》等史诗般的作品。 (4 分 )④其中《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日瓦戈是个既认同革命又与革命有一种疏离感的边缘人物,他反映了作者对革命和历史的复杂而独特的理解,也在苏联至少从高尔基的《母亲》就开始了的主流革命文学图景之外,提供了我们透视俄罗斯和苏维埃历史的另一种更复杂的历史视野和观念视野。 《日瓦戈医生》在小说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是把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性的叙事传统与帕斯捷尔纳克式的诗意品质完美地结合起来,被称为“诗化小说”。 (3 分 ) 二、西欧和美国;代表作品有德国的亨利希 ?曼的《帝国》三部曲、托马斯 ?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亨利希 ?伯尔的《女士与众生相》,法国的罗曼 ?罗兰《约翰 ?克利斯朵夫》、英里亚克的《蝮蛇结》,英国的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格雷厄姆 ?格林的《问题的核心》、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劳伦斯的《 JL子与情人》、《虹》,美国的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索尔 ?贝娄的《赫索格》等。 (5 分 ) 对现代主义的借鉴和 融合是 20 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重要特征。 其中象征性技巧的运用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朦胧化。 如《魔山》中的“魔山”,《老人与海》中的“海”、“狮子”等。 (5 分 ) 美国作家索尔 ?贝娄的小说观念也突出地反映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图景。 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生活是他始终关注的重要领域,他的主要作品被认为是探索知识分子心理和精神危机的“心理现实主义”作品。 在小说的语言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具有自我嘲讽意味的喜剧风格 —— “贝娄式风格”。 (5 分 ) 24 试论索尔 ?贝娄的创作成就。 索尔 ?贝娄是二战之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主要 的代表人物,是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最有影响的当代美国作家。 他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