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行业成本核算的探讨内容摘要:

用组合的比例来分摊,使每一品种负担的成本更趋准确性、合理性 [2]。 二 图书行业成本核算现状 出版社图书成本核算流程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流程如下: 支付稿酬、印刷费等直接成本,归集到“生产成本”科目下核算,销售图书,结转相应的成本。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印刷费、稿酬等成本项目有时候基于各种原因,在销售收入形成以前尚未支付的,但产品已经销售出去,款项也已经到账了,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中权责发生制、销售与成本配比的原则,应以合同、委托付印通知单等为依据,计算应计入生产成本但尚未支付或者尚未取得结算发票的款项,用“应计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由于图书行业成本核算复杂, 如何去适应新的会计制度的改革,把复杂的出版成本核算流程很好地运用与操作, 还需要进一步的操 作与演练,其发展现在如下: (一) 企业日常活动与企业财务管理相脱节 通常而言, 图书出版 活动往往包含着多个类别的经营业务,而且这些经营业务也通常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且经营业务所涉及到的技术人员与组织人员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导致对企业日常活动成本预算与 出版 成本核算的不协调,不少企业业务财务管理体系不佳。 另外,企业对于所开展的业务的预算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在企业运营的所有业务当中,有些业务所需资金往往数额巨大,因此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尤为重要。 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却在资金管理方面表现为缺乏效率,从而也使得资金的使用 不能维持一个高效。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不稳定的市场态势使得资金使用成本上升。 (二) 成本核算在操作层面上比较复杂 虽然,许多研究者对成本的项目设置等进行了研究说明,但真正在实践中进行成本核算,在操作上还存在许多困难。 目前客观条件限制成本核算,比如在会计核算期间上采用的日历年制与 图书出版印刷 的周期不一致,会计制度要求实行收付实现制,显然,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收入和费用。 成本科目设置上无法满足成本核算的需要,例如缺 少固定资产折旧,无法正确反映成本支出等 [3]。 (三) 领导缺乏进行成本核算的意识 现代化成本核算对于 图书行业 而言具有新颖性,在新事物的初始阶段, 领导对其的认识和理解总会存在各方面的不足和误解,并且初期的管理也十分困难,因此容易造成 核算 部门的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而置企业的整体利益不顾。 就管理者认识而言,由于 图书出版 成本核算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有些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缺乏了解,把会计监督与成本核算对立起来,造成认识上的错位,这难以对物流部门提出财务角度上的建议和意见,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规避风险出谋划策。 三 图书行业 成本核算分析 (一) 图书行业成本的构成 图书成本是指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费,编排费用、加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各种费用的总和,它又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1.直接成本是指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所需要的编辑费用、排版费、纸张材料费、印制加工费,以及稿费等。 2.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出版单位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在间接费用中,有些费用可直接记入某种图书成本,而大部分则是要要通过印张数或图书的码洋共同分摊的方式记入每种图书的成本中。 (二) 成本核算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目前出版社书刊成本核算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该方法要求按照图书品种、版次建立唯一对应的项目编码,在日常业务及财务处理中序时记录完成实际成本(包括纸张费、印制费、稿费、出版损失等)的归集,编录经费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归集,期末根据本期发生的图书销售收入码洋结转已完工产成品。 期刊本期成本全部结转。 其不足之处在于: ( 1) 制造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结果失真。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把每单位图书耗用的某一项成本标准(如单册图书码洋占本月出版图书码洋的比率),当成对所有费用进行分配的比率。 实际上图书耗用各种费用总额的比例,绝不是仅 仅用定价比例这样单一指标所能代表的(尤其是间接费用)。 如图书选题策划费用往往是在出版的前一年度随制造 费用 摊销,图书的出版不在同年,这显然违背了配比原则,造成部分图书成本虚增,部分成本虚减,不符合“谁受益,谁承担。 多受益,多负担”的配比原则,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 2)图书从选题到上市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财务结算又往往严重滞后于书刊的入库,造成本期结转的图书成本可能是上期入库图书成本的情况,使实际产品入库价值与财务存货价值严重背离,不能真正反应出版社当期的盈亏水平。 ( 3) 中型出版社每年出版物品种(新书加再版印 次)要有上千种,小型出版社也要达到上百种。 虽然出版社都已采用信息化手段,但出版社各部门往往采用各自的软件系统,互不联系,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造成重复工作,影响了图书生产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