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20xx1112重庆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服务产业内容摘要:

根据相应测算, 2020 年全市 创新服务业从业 人员近 万创新服务业 知识产权服务业252 条件保障服务业 19 成果转化服务业 143 咨询机构 140 评估机构 2 代理机构 12 维权服务机构 1 信息中心 90 风险投资 14 科技担保 4 科技保险 0 创投协会 1 交易平台 3 推广平台 109 孵化器 29 大学科技园 2 8 人, 收入 125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实现了新的跨越,初步形成 知识产权服务业、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业和创新条件保障服务业三大服务体系,为 创新创业 提供 了充分的 创业孵化、信息咨询、技术贸易、资产评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 多种 科技中介服务。 部分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已获得国家认可和战略布局,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和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重大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及服务外包城市等。 开放引进聚集了惠普、思科、 NTT DATA、霍尼韦尔、微软、富士通、甲骨文、 NIIT 等国际巨头, 通过自主培育壮大了中冶赛迪、金算盘、南化中天、正大软件等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了西永、两江新区、茶园新区、永川服务外包产业园、五里店工业设计园等一批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点园区和基地。 一些新兴高技术服务产业领域起步发展态势良好。 云计算服务业初现雏形,重庆大学网络计算平台的搭建,开启了我市高性能计算资源整合的新时代,西永园区、两江新区数据中心正在筹建中。 物联网服务走在全国前列,中移动物联网运营中心挂牌成立,正在着力打造 M2M 应用基地,两路寸滩保税区启动了“三年内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物联网试验区”工程,涪陵区正在建设集农村信息化、智能家居为一体的物联网城市。 下一代互联网应用服务试点示范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国内首张下一代互联网商用城域试验网,建成西南地区 第一个具有万兆 IPV6教学及科研能力的网络实验室。 9 ( 二 ) 具备较强的创新基础 编制发布了《重庆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启动八大重点产业领域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改造提升工程,推动新建 25 个工程 ( 技术研究 ) 中心、 5 个工程实验室、23 个企业技术中心、 32 个重点实验室。 目前,全市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装 备制造、汽车摩托车、资源加工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若干创新链条,重庆创新能力已跃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现有高校和科研机构 700 余家,研发水平国内外领先的核心创新平台 400 余个,聚集行业科技人才 40 余万人。 在研究实验体系建设方面,建成国家机械传动实验室等 4 个国家实验室和100 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成 47 所高等院校和中药研究院、畜牧科学研究院、农业科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 652 家科研机构,完善了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方面,建成超声医疗国家工程中 心、天然气汽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70 余个工程化试验平台;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建成 15 个国家认定和 134 个市级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820余家,建成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 随着创新基础条件的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关联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团队快速发展,在重大科技专项带动下,全市研发及技术服务十分活跃。 “十一五”前四年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20%,其中发明专利年均增长超过 45%, 2020 年10 达到 57%,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 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高技术服务业以科技突破为基本特征和发展必要条件,重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0 年 Ramp。 D 投入占 GDP 的比重提高到%, 科学研究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长23%, 2020 年达到 96 亿元。 ( 三 ) 具备优越的发展环境 重庆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政治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独享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确立、“ 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 3 号文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峡库区建设、两江新区和两个保税区等六大政策机遇,时序上政策力度更大 ,空间上政策力度更优,金融、人才、科技、物流、信息等要素资源强势集聚,为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 利用好战略地位提升机遇,无疑将更有利于增强全市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有利于重点领域迅速壮大发展,更有利于助推产业参与全球竞争。 同时, 重庆科技教育力量较强,拥有 47 所高等院校 , 在校大学生 50 余万 人 , 每年可以培养高技术服务相关领域 硕士、博士 2万余 名 和 本专科生 10 余万人 ,为 高技术服务业 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全市现有 80多万科技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 10 万 余 人 , 人才 保障有力,优势突出。 此外 ,重庆在一些重点领域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如 《关于实施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关于加快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关于印发重庆市引进软件中高级人才优惠政策规定》、11 《重庆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规定》,明确了财政投入、营业税返还、贷款贴息、政府奖励、安家补助费、岗位津贴、所得税返还、研发补贴等优惠政策,为相关产业提速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 三、 发展 高技术服务 产 业 的 意义 ( 一 ) 有利于迅速壮大我国特色高技术服务 产 业 在重庆建立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有利于形 成沿海与内陆兼顾的高技术服务产业战略布局,构造海陆兼顾的高技术服务业均衡协调发展体系,整体提升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实力。 重庆高技术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鲜明的特色及较强的竞争优势,无论在产业配套体系、龙头企业带动功能、科技创新引领、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诸多领域都已具备提升跨越发展和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基础及条件。 在重庆开展高技术服务业试点,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统筹规划建设,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发展要 素,大幅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模,推动区域高技术服务业优势升级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业优势,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业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提升重庆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层次的同时,为加快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2 ( 二 ) 有利于幅射带动周边产业结构调整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经济核心地带和中西部地区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西部唯一集水陆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枢纽,在重庆开展培育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试点工作,推动迅速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模,有利于试点成功的先进技术、高附加值信息、新 兴商业模式、高效服务业态向周边扩散和转移,带动周边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引领相关产业改造升级。 同时,重庆高技术服务业门类齐全,在诸多领域具有领先比较优势,尤其是研发设计服务、软件及信息外包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居中西部前列,自身也具备明显的辐射带动能力。 通过承接国家产业培育试点,进一步强化既有辐射带动能力,无疑将更有利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 三 ) 有利于重庆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高技术服务业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效率、实现新型工业化,保障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重庆顺应经济 发展潮流和方向,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抢占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制高点,既有利于深度参与世界产业大分工,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