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备考-名校解析化学分类汇编20xx年1月—j单元化学实验内容摘要:

① 用浓氨水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② 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③ 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④ 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⑤ 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⑥ 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下列对以上操作的判断。 正确的是 A.除 ① 外都对 B.除 ⑥ 外都对 C. ④⑤ 不对 D.全都正确 【知识点】 化学 仪器的使用 J1 【答案解析】 A 解析 : ① 做过银镜反应后的试管 用 硝酸进行洗涤,错误; ②碘 易溶于酒精,故可 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的烧杯 , 正确; ③高锰酸钾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浓盐酸,故可 用浓盐酸清洗做过高锰酸钾分解实验的试管 , 正确; ④ Fe3+能 发生水解,三氯化铁溶液 长期 存放后,会有较多的氢氧化铁生成,故可用盐酸清洗长期存放三氯化铁溶液的试剂瓶 , 正确; ⑤ 苯酚 可以 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故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 正确; ⑥ 硫磺 可以 与热的强碱发生反应,故可用热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清洗沾有硫磺的试管 , 正确。 故 选 A。 【思路点拨】 本题 以 实验仪器的使用为载体,考查到了物质的基本性质, 难度 不大。 【化学卷(解析) 2020 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第二次月考( 202012)】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① 用 50 mL量筒量取 mL稀硫酸 ② 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 用托盘天平称量 氯化钠晶体 ④ 用碱式滴定管取 mL溴水 ⑤ 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化合物 ⑥ 用 250 mL容量瓶配制 250 mL mol/L的 NaOH溶液 A. ①②④ B . ②③④⑥ C . ③⑥ D . ③⑤⑥ 【知识点】 化学 仪器的使用 J1 【答案解析】 C 解析 : ① 筒量 是 粗粮器, 只能 量取 整数 体积的液体,如用 50 mL量筒量取5 mL 稀硫酸 , 错误; ② 苯和四氯化碳 可以 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 , 错误; ③ 用托盘天平称量 , 正确; ④ 溴水 具有 腐蚀性,不能用用碱式滴定管取溴水 , 错误;⑤ 瓷坩埚 的 主要成分含有二氧化硅,其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或碱性的物质 发生 反应, 故不能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化合物 , 错误; ⑥ 用 250 mL容量瓶配制 250 mL mol/L的 NaOH溶液 , 正确。 故选 C。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 实验 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属于易错试题,难度不大。 【化学卷(解析) 2020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202012) word版】11. (18 分 )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备 Cu(NH3)xSO4 H2O.并测量 x值。 【 Cu(NH3)xSO4 H2O 制备】见图 1 (l)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B 中观察到的现象 是。 (2)C 中 CCl4的作用是。 (3)欲从 Cu(NH3)xSO4溶液中析出 Cu(NH3)xSO4 H2O 晶体 ,可加入试剂。 【 x值的测量】见图 2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 0 .4690 g晶体 [M = (178+17x)g/mol]于锥形瓶 a 中 步骤二: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 a 中滴加 l0%NaOH 溶液 步骤三:用 0. 5000 mol/L 的 NaOH 标液滴定 b 中剩余 HCI,消耗标液 16. 00 mL (4)步骤二的反应可理解为 Cu(NH3)xSO4 与 NaOH 在溶液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 x值的计算与论证】 (5)计算: x = , 该学习小组针对上述实验步骤,提出测量值 (x)比理论值偏小的原因如下: 假设 1:步骤一中用于称量的天平砝码腐蚀缺损; 假设 2:步骤二中 (任写两点); 假设 3 :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 该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针对般设 l,你对实验的 处理意见是。 【 知识点】 实验 计算 A4 J3J1 【答案解析】 解析: (l)A中发生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氨气,方程式为 Ca(OH)+ 2NH4Cl CaCl2+ 2NH3↑ + 2H2O; 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氨气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然后溶液与过量的氨水生成深蓝色的铜氨溶液。 ⑫ C 中 CCl4的作用是防倒吸 ⑬ )欲从 Cu(NH3)xSO4溶液中析出 Cu(NH3)xSO4 H2O 晶体 ,即消耗水而结晶,可加入乙醇 ⑭ Cu(NH3)xSO4 与 NaOH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氨气 ⑮根据题 意盐酸吸收氨气后剩余 16mL,则与氨气反应用去 16mL, n( NH3) =n( HCl)=L- 1 14 103L=7 103mol, 0 .4690 g x/[ (178+17x)g/mol]= 7 103, x=,假设 2: 步骤二中的氢氧化钠不足,使氨气没有完全逸出;若 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则剩余盐酸偏多,使氨气的量偏大,测量值 (x)比理论值偏大,因此该假设不成立;针对假设 l,需更换好的砝码。 【思路点拨】 x比理论值偏大或偏小需从能引起氨气的量变化的因素考虑:如氨气没 有完全逸出、读取 0. 5000 mol/L 的 NaOH标液的体积不准或滴定有错误等、称取 Cu(NH3)xSO4 H2O晶体的质量有误差等。 【化学卷(解析) 2020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202012) word版】10.( 14 分)实验室测量 KMnO4溶液浓度时常用 (NH4)2Fe(SO4)2代替 FeSO4作标 液, (NH4)2Fe(SO4)2 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l) 已知流程中铁粉制备反应如下: 4 H2O(g) +3Fe(s) Fe3O4(s)十 4H2(g) △ H =a kJ /mol Fe3O4(s) = 3 Fe(s)+ 2O2(g) △ H =b kJ/mol 则光解气态水制备 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 __。 (2)步骤 I 中加水发生如下反应,请完善该反应: +2H2O 2H++ H2TiO3 ↓ ; 该步骤加入铁粉的作用是① ;②。 (3)步骤Ⅳ生成 (NH4)2Fe(SO4)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 ___;操作 I为。 (4)已知在潮湿空气中 Fe(OH)2比 FeCl2 更易被氧化。 据此分析 (NH4)2Fe(SO4)2 比 FeSO4稳定的原因是。 【 知识点】 工艺流程题 反应热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操作 B3C3F1 J1 【答案解析】 解析: ⑪ 根据盖斯定律两式相加除以 2即可: H2O(g)=H2(g)+ (g),△ H=(a+ b)/4kJ/mol ⑫ 根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该空的物质是 TiO2+。 步骤 I 加入铁粉的作用是消耗酸,促进TiOSO4 水解生成 H2TiO3,另一方面是防止 Fe2+被氧化 ⑬ 步骤Ⅱ的滤液是硫酸亚铁,在步骤Ⅲ中与硫酸铵反应生成 (NH4)2Fe(SO4)2,操作 I 是得到 (NH4)2Fe(SO4)2晶体,可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获得 ⑭ 在潮湿空气中 Fe(OH)2 比 FeCl2更易被氧化,即 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溶液被氧化,而 (NH4)2Fe(SO4)2 中的 NH4+、 Fe2+ 水解使酸性比 FeSO4 的酸性强,则(NH4)2Fe(SO4)2 中的 Fe2+被氧化的程度减弱。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 ⑭需分析题意获取信息。 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溶液被氧化 ,然后结合水解分析即可。 【 化学卷(解析) 2020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202012) word版】,下列实验现象预期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知识点】 实验 J1 J3 J2 【答案解析】 C 解析: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NO2,而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 NO,现象错误, A错误;浓硫酸使木条“碳化”,显示氧化性和脱水性,而不是显酸性, B错误; C正确;试管c中的气体肯定含氢气, D错误。 【思路点拨】 浓硫酸与非金属反应显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显氧化性和酸性。 【化学卷(解析) 2020 届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上学 期期中考试( 202011)】 16.( 16 分)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欲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3)若用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少量的乙酸乙 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 Na2CO3 溶液 ( 4)实验时可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 原因: ▲。 ( 5)此反应以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产生大量酸性废液,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等问题。 现代研究表明质子酸离子液体可作此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乙酸和乙醇以等物质的量混合): 同一反应时间 同一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 /℃ 转化率 (%) 选择性 (%) 反应时间 /h 转化率 (%) 选择性 (%) 40 100 2 100 60 100 3 100 80 100 4 100 120 6 100 (说明:选择性 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 ①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 ____▲____(填编号 ),为该反应的最佳条件。 A. 120℃, 4h B. 80℃, 2h C. 60℃, 4h D. 40℃, 3h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 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乙酸乙酯的制取 L2 L5 J1 【答案解析】 ( 1) CH3COOH + C2H5OH 24H SO 浓 CH3COOC2H5 + H2O ( 2分) ( 2) 增大乙醇的用量 ( 2分)、 及时分离出产物乙酸乙酯 ( 2分) ( 3)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 ( 2分) 、冷凝效果不好产物被蒸出 ( 2分) ( 4) 2CH3COOH+CO32 2CH3COO+CO2↑ +H2O ( 2分) ( 5)① C ( 2分) ② 温度过高,乙醇碳化或脱水生成乙醚 ( 2分) 解析 : (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 CH3COOH + C2H5OH 24H SO 浓 CH3COOC2H5 + H2O ( 2)要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可通过 增大乙醇的用量 、 及时分离出产物乙酸乙酯使平衡右移。 ( 3)图中 所示的装置缺少冷凝回流装置, 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 , 冷凝效果不好产 物被蒸出。 ( 4) 观察到锥形瓶中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蒸出的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2CH3COOH+CO32 2CH3COO+CO2↑ +H2O。 ( 5)① 根据数据对比温度低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较低,温度高时 反应选择性降低, 60℃, 4h 条件下选择性为 100%,反应物的转化率都较高,故选 C ; ② 当反应温度达到 120℃时,反应选择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温度过高,乙醇碳化或脱水生成乙醚。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 乙酸乙酯 的制取实验,前四问很基础,难点是最后的数据分析,注意从反应的选择性和反应物的转化率两方面进行比较。 【化学卷(解析) 2020 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202012)】 22.( 10分)工业上吸收工业尾气 SO2和 NO,可获得 Na2S2O4和 NH4NO3 产品的流程图如下 (Ce 为铈元素 ): (1) Na2S2O4 中 S 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中电解槽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