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注: 1)种类指燃油、燃煤、燃气等燃料类别。 2)来源指燃料的产地,如晋北、神木等,一般应具体到矿。 燃料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按表 B11 要求填写。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715 表 B11 燃料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表 项目 1) 符号 单位 设计值 校核值 工业分析 收到基水分 Mar % 收到基 灰分 Aar % 干燥基挥发分 Vd %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ar kJ/kg 元素分析 碳 Car % 氢 Har % 氧 Oar % 氮 Nar % 全硫 St,ar % „ 注: 1)若需对氟化物进行预测应列出煤的氟含量,其单位为 mg/kg。 若为混煤则应列出混煤的配比数值。 燃料消耗情况按表 B12要求填写。 表 B12 燃消耗表 项 目 单 位 本期工程(规模)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小时耗煤 量 t/h 日耗煤量 t/d 年耗煤量 104t/a 供电煤耗 g(标煤) /() 年运行小时数 h 水源 ( 1)用水的种类 电厂用水涉及到的水源种类(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其它,如利用处理后的城市废水)、名称、用途。 ( 2)水源的位置及基本情况 简要描述水源的位置、基本功能,一般应附水源位置图。 ( 3)用水量 用水量参照表 B13填写。 表 B13 用水量表 项 目 单 位 循环用水量 补充水量 最大值 平均值 最大值 平均值 冷却水 m3/s1) 工业用水 t/h 灰水 t/h 生活用水 t/d „ 耗水指标 m3() 注: 1)冷却水为直流冷却时单位采用 m3/s;若为循环冷却采用 t/h。 ( 4)水量平衡图 水量平衡图系指全厂(包括本期和现有电厂)总的水量平衡。 主要说明来水、耗水、排水的量及相互间的基本关系。 其中耗水一般分四部分即:冷却水,工业用水,冲灰水和生活用水。 全厂水量平衡图参照图 B1 形式绘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716 图 B1 全厂水量平衡图(示意) 注:本 图为示意性水量平衡图,应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在每条流程线上都应标明水量最大值和平均值,并注明水量的单位;对图进行必要的说明,其中包括外排口数量、名称、位置及排水量。 工程环保概况 排烟状况 电厂排烟状况按表 B14要求填写。 表 B14 电厂排烟状况一览表 项 目 符 号 单位 机组号 合计 烟囱 烟囱方式 简要描述烟囱组合形式 几何高度 Hs m 出口内径 D m 烟气排放状况 (除尘器出口) 干烟气量 1) Vg m3/s 湿烟气量 1) V0 m3/s 烟气含氧量 O2 % 空气过剩系数 α 烟囱出口参数 烟气温度 ts ℃ 排烟速度 Vs m/s 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SO2 排烟浓度 2) 2soc mg/m3 排放量 2soM t/h NOX 排烟浓度 2) cNOx mg/m3 排放量 MNOx t/h 烟尘(除 尘器出口) 排烟浓度 2) CA mg/m3 排放量 MA t/h „ „ 注:表 B14中数据,以锅炉连续最大出力工况计算。 若计算氟化物排放量时,可以参考通过审查的电厂报告书中的方法。 1)标准状况的数值。 2)干烟气标态时的数值 冷 却 水 水源名称 生 活 污 水 冲 灰 水 工业用水 风吹损失 蒸发损失 排放 受纳水体名称 (循环) 排放 受纳水体名称 消耗量 (排污) 消耗量 排放 受纳水体名称 (循环) 受纳水体名称 生活用水 水源名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717 温排水排放 ( 1)冷却水取排水方式 用文字描述冷却方式(循环冷却或直流冷却),取、排水口位置(与电厂的相对位置),垂直取水范围,取水流速和取水量、排水量。 排水管及排水渠的基本情况(长度,流经地等),排入水体的方式(表层,深层),排水流速。 ( 2)设计水温上升值 电厂冷却水设计工况参照表 B15填写。 表 B15 冷却水设计工况一览表 项 目 单 位 机组号 „„ 总 计 冷却水 使用量 夏 季 m3/s 冬 季 设计水温上升值 ℃ ( 3)加氯情况 冷却水加氯情况参照表 B16填写。 表 B16 加氯情况一览表 名称 1) 方式 2) 加氯量 kg 游离性余氯3) mg/L 其它药剂 注: 1)指加液氯、电解氯或其它方法。 2)指连续加氯或间断加氯。 3)游离性余氯量指随冷却水排入水体的余氯浓度。 一般废水排放 本期工程一般废水排放情况参照表 B17填写。 表 B17 本期工程一般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序号 废 水 项 目 排放方式 排放量 主要污染因子 处理方式 去向 1 酸碱废水 pH、 SS 等 2 含油废水 石油类、 SS 等 3 输煤系统冲洗水 SS 等 4 锅炉酸洗废水 pH、 SS 等 5 冷却塔排污水 盐类等 6 生活污水 SS、 BOD、 COD 等 7 厂区雨水 SS 等 8 灰水排放 ( 1)灰水比及灰水排放量 湿式除灰渣采用不同系统(如灰渣沟输送 系统、灰渣混除系统、灰渣分除系统或浓缩池浓浆除灰系统等)的灰水比和灰水排放量按表 B18要求填写。 表 B18 灰水比及灰水排放量 系统方式 灰水比 灰水外排量 t/h 回收率 % 注:灰水比为重量比。 ( 2)灰场水量平衡 绘制灰场水量平衡图。 ( 3)外排灰水水质及排放方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718 外排灰水水质及排放方式参照表 B19填写。 表 B19 外排灰水水质及排放方式 项 目 单 位 出口浓度 排放方式及去向 pH 值 — 悬浮物 mg/L 氟化物 mg/L „ ( 4)雨季及洪水 期间灰水排放情况 固体废弃物 ( 1)灰渣量及处置方式 灰渣量及处置方式按表 B20要求填写。 表 B20 灰渣量及处置方式 规 模 MW 煤种 排 渣 量 排 灰 量 t/d t/a t/d t/a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 输送方式 1) 输 送 及处置方式 贮存方式 2) 综合利用方式 注: 1)指水力输送、汽车运输、皮带运输、船舶运输等。 2)指湿灰场、碾压灰场。 绘制灰渣处理系统图,用方框图表示。 ( 2)粉 煤灰的成分 粉煤灰的成分参照表 B21填写。 表 B21 粉煤灰成分 数据来源: % 项 目 符号 数值 三氧化二铝 Al2O3 三氧化二铁 Fe2O3 二氧化硅 SiO2 三氧化硫 SO3 二氧化钛 TiO2 氧化镁 MgO 氧化钙 CaO 氧化钠 Na2O 氧化钾 K2O 其 它 噪声 电厂主要设备噪声参照表 B22填写。 表 B22 主要设备噪声 dB(A) 设备名称 台 数 噪声值 锅炉对空排汽 汽轮发电机组 磨 煤 机 引 风 机 送 风 机 输煤栈桥转运站 „ 冷 却 水 塔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719 污染物总量变化情况 本部分只针对改、扩建电厂。 改、扩建电厂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按表 B23要求填写。 表 B23 污染物排放总量情况一览表 项目 单位 现有机组 扩改后 增减值 1) 增减情况 % 规 模 MW 燃煤量 104t/a 耗水指标 m3/() SO2排放量 t/h 104t/a 烟尘排放量 t/h 104t/a 烟尘排放浓度 2) mg/m3 „ 生活污水排放量 t/h 104t/a 工业废水排放量 t/h 104t/a 灰场排水量 t/h 104t/a 灰渣排放量 t/h 104t/a „ 注: 1)增减值一栏数值前用“ +”、“ — ”号分别表示增减。 2)干烟气 标态时的数值。 建设计划 建设期内容及进度 电厂建设进度计划参照表 B24形式绘制。 表 B24 建设进度计划一览表 建设年度 年 年 „„ 年度月份 建设项目 3 6 9 12 3 6 9 12 3 6 9 12 五通一平及施工准备 烟囱 冷却水塔 厂外除灰系统 „ 施工方法及规模 列出主要的土石方工程,树木采伐,植 被剥离,建筑材料开采,材料运输,灰场筑坝、防渗,施工场地平面布置规划等。 主要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资料,进行简要描述。 其它与电厂相关的开发计划 集中供热计划 供热需求 供热能力、供热管线长度(供热距离)、供热区域及面积 电厂供热的经济、环境分析 热网规划的主管部门及热网设计单位 灰渣综合利用计划 简要说明有关部门对灰渣综合利用计划情况,以及有关意向性协议书。 地区的其它开 发计划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720 摘录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中的内容,主要指由于建设电厂所引起的本地区的其它开发计划。 B4 受拟建项目影响地区区域环境状况 地形 厂址地区地形特征 对评价区域的地形特征进行归类(如山区、丘陵、城市、平原、盆地、滨湖、沿海等)。 收集或绘制该区域的地形分类图,标明地形特征、厂址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水域、城镇、村屯、厂矿企业、自然和人文景物等,并注明图例和比例尺( 1:50 000~1:100 000)。 对区域地形分类图作简要描述,包括区域和厂区的植被状况、厂址海拔标高等。 地形分类图幅面一般为 420mm 297mm。 说明给电厂建设可能带来影响的特殊地形、地貌(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 电厂所在区域有无湿地,如有则进行描述,说明其面积、环境功能等,并在地形分类图上注明。 灰场状况 说明灰场地形、地貌、生态特征,目前灰场土地使用状况,灰场分期建设及其占地面积,征地范围内有无搬迁、砍树,以及灰场保护的主要目标和对象。 附灰场地形图。 灰场地形图幅面一般为 420mm 297mm。 陆地水文状况 陆地水文一般状况 主要水系情况 简要描述电厂地区所属的水系或海域。 说明电厂地区河流、水库的名称及与该水系的关系(支流或主流)。 附水系图,标明厂址在水系图上的位置。 电厂涉及的主要水源的状况 根据项目特点及受纳废水的水域功能,在下述项目中选择有关内容进行描述。 ( 1)河流水文状况 1)河流形态特征 平直长度、弯曲半径、河宽、水深坡降、糙率等;丰水期的分流、漫滩,枯水期的浅滩、沙洲分布等。 2)水文变化规律 水位、流速、流量变化,丰、平、枯水期的划分,各期水位、流量特征值、含沙量及断流情况水文顶托现象 等,流域面积。 3)水温变化 针对受纳温排水的水域。 河流水温的年、季、月变化规律及结冰、封冻、解冻情况。 ( 2)河口水文状况 主要针对受纳温排水的水域。 除一般河流常规调查内容外,需增补潮汐类型,感潮河段范围,涨潮、落潮、平潮时的水位、水深、坡降、流速、流向等。 ( 3)湖泊(水库)水文状况 主要针对受纳温排水的水域。 1)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