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一章重点问题提示内容摘要:

是很巧,不久海斯就去世了,人们对她进行了尸体解剖,确定她最多不超过 80 岁。 一时舆论哗然,人们纷纷谴责巴纳姆是个骗子,可是他竟厚颜无耻说: “凡宣传皆是好事” ,只要别把他的名字拼错了。 从巴纳姆事件可以看出,在报刊宣传运动时代,每个报刊宣传员在争取顾客的关注时,都是不择手段地制造神话,甚至不惜愚弄公众。 他们只顾为企业赚钱,完全不顾公众的利益,甚至公开嘲笑、谩骂公众。 美国铁路大王范比尔德一次在接见记者时竟说“让公众见鬼去罢。 ”这话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那个时代资产者及其代理人的心态。 所以,报刊宣传 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由于他们并没有认识公众的作用,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 从思想实质上来看, 这时期实际上是一个反公众、反公关的时期。 不过,当时巴纳姆等人运用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为组织进行宣传,已经具有了现代公关活动的萌芽。 ( 3)现代公共关系的开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行了垄断阶段。 以美国为例,占人口 1%的资本家却控制了国家全部财富的 54%。 垄断资本家的强取豪夺极大地激化了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方面表现为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则是引 起了大批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利用新闻媒介对垄断资本家进行强烈的抨击,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 “揭丑运动 ” (又称“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20 世纪初,美国相继出现了几家新闻宣传公司。 1900 年,乔治米凯利斯、赫伯特斯莫尔和托马斯马文在波士顿创办了一家新闻宣传办事处,专为企业进行形象宣传。 1902 年,威廉沃尔夫史密斯辞去了《纽约太阳报》和《辛辛那提问询者报》记者的职务,在华盛顿创办了第二家新闻宣传公司。 这些人从事的活动,都可以看成是早期的公共关系活动。 不过很遗憾,他们都没有将活动坚持到底,更没 有提出现代公共关系的理念,使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任务的是被尊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Ivy Lee)。 艾维李( 1877— 1934)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个牧师的儿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就学于哈佛大学法学院。 他曾经是《纽约时报》和《纽约世界报》记者, 1903年,艾维李辞去了《纽约世界报》记者的职务,开始投身于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 1904 年,他与资深记者乔治帕克一起,创立了美国第三家宣传事务顾问所,为一些企业家和政治家进行形象方面的宣传。 艾维李认为,解决企业的形象危机最 好的办法是把事实的真相告诉新闻界,采取信息公开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消除误会,还可以促进企业完善自己。 艾维李坚持自己的信念开展公众工作,使他的公司成为公共关系公司的前身,公共关系从此进入了职业化时期。 1906 年,美国无烟煤矿业发生了工人大罢工,劳资双方尖锐对立。 艾维李临危受命,负责为煤矿主处理这起严重的事故。 他提出了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必须有权参加行业最高决策者的相关会议;二是在必要时有权向社会公开全部事实的真相。 在这两条的基础上,艾维李公布了一个 《原则宣言》 ,提出了处理企业与公众关系的“公开管理原 则”。 他说:“这不是一个秘密的新闻处。 我们的全部工作都是开诚布公的。 我们的目标是提供新闻„„”这一原则的提出,彻底改变了过去企业宣传愚弄公众,欺骗新闻界的传统,为日后公共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一改过去企业界蔑视公众,回避记者的工作方法,积极地向报界提供各种有关的资料,以便公众能够获得和他们利益有关的情报,通过沟通来改变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专家认为, 《原则宣言》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 艾维李的公关实践,为日后公共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从事 公关工作的原则是“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和“向公众说真话”, 使公共关系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不过在艾维李时代,公共关系尚处于开端时期,它仅仅是一种艺术,尚sam ples :mduk,vyAqwx39。 ()WNGOV6Ier =028/L,cpbI351qvw:AOC4KkWMSG()未成为一门科学。 艾维李本人以及他的同事们,大多是从新闻记者改行过来的,他们都还是运用新闻记者的经验或直觉去开展工作。 ( 4)现代公共关系的成熟。 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以其杰出的研究,成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 使公共关系进入了科学化阶段。 伯尼斯是奥地利籍的美国人,他的妻子多丽丝弗雷奇曼也是一位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夫妻双方共同经营他们自己的公司 —— 爱德华 伯尼斯公共关系咨询公司,为许多大公司、政府机构及美国总统提供咨询,直到 1965 年他退出公共关系第一线。 伯尼斯和艾维李有一点不同,即他更注重公共关系理论的研究,他逐渐转向了教学和研究工作, 并于 1923 年出版了《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 这是第一部研究公共关系理论的专著,因而被视为公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这本书中,他对公共关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之形成一整套理论。 他提出了“投公众所好”的根本原则 ,主张一个企业或组织在决策之前,就应首先了解公众喜好什么,需要什么,在确定公众的价值取向以后,再有目的 地从事宣传工作,以便迎和公众的需要。 伯尼斯的思想比艾维李前进了一步,不仅是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去对公众说真话,而且要求企业通过公众的调查,根据公众的态度开展公关工作。 同时,他将艾维李的活动与 1897 年美国《铁路文献年鉴》中出现的“公共关系”一词结合了起来,使这一词语具有了科学的含义,并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从此,公共关系正式从新闻领域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而又系统的管理科学。 1928 年,他出版了《舆论》一书。 1952 年,伯尼斯又编写了一本教材《公共关系学》,对公共关系理论进行了更为系统、详尽的阐述和发挥。 1952 年,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和阿伦森特,合作出版了一本公共关系学方面的权威著作 —— 《有效的公共关系》。 在这本书中,他们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 这种公关理论比伯尼斯又进了一步,因为它把公共关系看成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个互动的过程,这才是现代公共关系的真正本质。 《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提出的“四步工作法”,成为公共关系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流程。 至此,现代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构成,进入了它的成熟阶段。 此后公共关系的技巧虽然不断发展,但体系基本稳定下来。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卡特里普和他的学生们, 根据全世界公共关系的发展,不断对自己的著作进行修订。 2020 年,格伦布鲁姆也加入这一工作,该书已经修订了 8 版,成为公共关系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教科书,被后人誉为“公关的圣经”。 ( 5)当代公共关系的普及。 从 20 世纪 30 年以后,公共关系在美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 自 1960 年,美国公共关系的从业人员达到了 10 万人,职业公关公司 1350家, 75%的企业设立了公共关系部。 而到了 1985 年,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达到 15 万人,公关公司超过 2020 家, 85%的企业设立的公共关系部或者长期外聘公关顾问。 美国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 的伟达公司,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 雇佣 2020多名员工,在全世界设有 52 个办事处和 67 家联营公司, 1986 年的收入就达到了 亿美元。 可以说在现代的美国,任何一个组织离开了公共关系都将寸步难行。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公共关系传入欧洲, 1948 年英国成立公共关系协会,拥有英联邦的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500 个会员, 1967 年,英国公共关系顾问协会成立,至今已有 170 多家分支机构。 1955 年法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大约在同时,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等西欧国家的公共关系也积极地发展起来。 1940 年,公共关 系传入加拿大。 1947 年公共关系传入日本。 1964 年成立了日本公共关系协会。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公共关系的思想和实践也开始流入第三世界国家,在东南亚、拉美和非洲各国生根开花。 50 年代初,香港政府设立公共关系部,一些企业也纷纷效法,使公共关系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方式。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全面推行公共关系管理, 1956 各级县政府建立公共关系部,并通过了《公共关系管理规则》。 1955 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IPRA)在伦敦成立,当时有会员 20 多个,出版《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通讯》和 《国际公共关系评论》两本杂志。 以后会员不断增加,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关系协会。 现在,这一组织已经有 60 个国家或地区的 760名会员,在全世界有很大的代表性。 2.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公共关系的产生及传播,是 20 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在这短暂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 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当人类完成了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逐渐进入了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社会中那种具有强烈人身依附色彩的人际关系逐渐让位于开放的 、可变的、广泛的人际关系。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关系、地域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多的则是由于商品交换而形成的利益关系,公共关系的思想与实践也随之发展起来。 20 世纪以前,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很高,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物资供应也不很丰富,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并不需要专门用心思去考虑公众的需要与情感。 然而随着 20 世纪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充分涌流,社会上大量中产阶级出现,就迫使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公众的利益和要求了。 可以说: 是发达的商品经济提出了对公共关系的需要。 第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商品经济分工协作,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第二,公共关系是物质生产供过于求,市场重心从卖方向买方过渡的产物。 第三,证券民主化运动推动了公共关系的深化发展。 第四,民众的巨大压力迫使企业家放弃唯利是图的经营方针,采取赢利与公关并重的经营战略。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 公共关系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文明经营观念。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把它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 2)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 从封建制度向当代民主制度过渡,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公共关系产生的重要政治前提。 第一,民众社会地位提高,公众队伍形成,老百姓有了维护自己合法权力的可能。 第二,民主制度的建立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而民主政治的每一步都需要公sam ples :mduk,vyAqwx39。 ()WNGOV6Ier =028/L,cpbI351qvw:AOC4KkWMSG()共关系活动的配合。 第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支住,也是公共关系运行的重要保证。 ( 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公共关系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它的发展与管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20 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领域中的两种思潮对公共关系的发展影响极大,一是科学管理理论,二是人际关系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工程师泰勒为代表。 1911 年,泰勒系统总结了他的管理学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生产作业标准化、工时利用科学化、管理权利层次化、劳动分配合理等原则。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比传统的经验管理有了重大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 泰勒在书中虽然强调了要在管理人员和广大工人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但由于时代的限制,其理论的核心仍然是如何控制机器的附属品工人,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他把工人看成受金钱躯使的“经济人”(经济动物),把物质刺激当成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的惟一手段。 他主张把人与人的关系简单化为纯粹的金钱关系, 用对钱和物的管理代替对人的管理。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当然没有内部公关工作可言。 所以在公共关系发展的早期,公关活动都是面对外部公众的。 影响公共关系发展的第二种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 20 世纪 20 年代,哈佛大学教授梅耶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提出了如何激励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人际关系理论的出发点是:工人是“社会人”,劳动对于人来说恰如娱乐和休息一样自然;在为既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人有自我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而取得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在一般情况人们不仅接受而且谋求责任;为解决组织 的问题而激发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一种普遍现象。 以后,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把泰勒的理论称为 X 理论,把人际关系理论称为 Y 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注意到了工人的人格尊严以及个人价值,注意到了生产过程中要发挥工人的积极性。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组织内部公关的问题提了出来,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 4)大众传播事业的发达。 20 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公共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生产的社会化使人们之间有了进行交往的迫切需求。 只有占有充分的信息资源,一个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近代有了公路、邮政、报纸,才有了报刊宣传运动,有了公关的萌芽。 进入 20 世纪,由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电传、电脑互联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发展,使信息可以迅速地传送到每个人手中,公共关系从而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社会组织可以运用各种传播工具与公众进行沟通,从公众中采集信息,又把组织的信息传达到公众中间去,最终达到为组织树立形象的目的。 特别是电脑互联网络的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