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党关系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原因内容摘要:

作为自己重要的活动任务 ,并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从而不仅使会党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而且也 使 一部分农民、工人和其他劳动阶层的人们卷入了革命 ,壮大了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众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会党之间的联合是一种同盟关系, 在这个合作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实现与会党的联合做了大量的工作。 最早和会党联络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1886 年秋天 ,孙中山就读于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学校习医 ,即与学校中的会党分子郑士良和尤列结为挚友。 尤列希望孙中山能成革命大事 ; 而 郑士良 则表示 “ 我虽是三合会头目 ,但我近来想 ,非有新思想的人不能成大事。 所以我想找一个这样的人。 我觉得你是这样的人 ,便跟着你来了 ”【 13】。 1893 年冬 ,孙中山与郑士良、陆皓东、尤列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共商组织革命团体 ,并以 “ 驱除鞑虏 、 恢复华夏 ” 为宗旨联络会党 ,这无疑为次年冬檀香山兴中会的正式成立作了准备。 在这一时期 ,孙中山除与郑士良、尤列有交往外 ,还结交了程奎光、朱贵全、丘泗、谢缵泰、杨衢云、邓荫南等重要会党分子 ,这些交往既使孙中山意识到会党群众的潜在力量 ,也使他坚定了联合会党 ,立意反清的信念。 1895 年 的 广州起义 因消息泄露而失败,失败后 革命派继续努力 ,分头联络会党 准备 发动惠州起义。 广州起义虽以流产而告终 ,但丘泗、朱贵全等会党分子舍身 赴义追随革命派的事实 ,鼓舞和坚定了革命派继续联络会党的信心。 所以起义失败后 ,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并未气馁 ,而是更广泛地开展联络会党的工作 ,主要有 :“ 尤列在九龙设立中和堂 ,主要 联络工 商 界 ,以维持兴中会党务 ; 郑士良在香港收拾余部 ,设立联络会党机关以使会党结集于兴中会旗帜之下 ; 陈少白在日本、台湾寻求革命者 ,为后来支持尤列在日本建立中和堂准 试论会党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 8 页 共 15 页 备条件 ; 孙中山则从澳门取道日本、檀香山 ,赴美欧远游 ,沿途联合各会党 ,购买军火 ,欲图报复 ” 【 14】。 就在 以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集 结会党群众 ,准备向清朝进行新的更为勇猛的冲击时 , 1899 年北方爆发了规模巨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这给革命派以极大的鼓舞 , 加快了他们联合会党、举行武装起义的步伐。 同年 11 月 ,兴中会、哥老会、三合会在香港举行联合大会 , 会议决定组织兴汉会 , 推孙逸仙为首领。 兴汉会的成立 ,反映了会党反满兴汉的政治理想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大影响。 1900 年 10 月孙中山依靠三合会发动了惠州起义 ,数十天内 ,四次重创清军 ,声势相当大 ,以致粤督德寿也不禁惊呼 :“ 义军横厉无比 ,戕杀弁勇 ,掳捉印官。 各路会匪 ,仍敢同时并举 ,云集响应 ” 【 15】。 后来 惠州起义 因内部不统一和外援 没 有及时到达 而告失败。 惠州起义的失败告诉革命派 ,会党中蕴藏着强大的革命力量 ,但也有极大的盲动性、散漫性。 因此 ,惠州起义后几年中 ,革命派一方面继续通过多种渠道 ,加强与会党的联络 ,发动起义 ; 另一方面 ,革命派进一步注意引导和改造会党 ,并发动革命知识分子分 别 作会党的领导人 ,以期减少会党流弊。 与此同时 ,1904 年 1 月孙中山也在檀香山致公堂国安会馆加入洪门 ,以进一步加强对海外洪门的领导和改造 ,坚定革命派联络会党的决心。 1904 年黄兴等在湖南组织统一的会党组织同仇会 ,谭人凤也在湖南联合会党 ,组成岳麓山道义堂。 所有这些活动 ,都为后来同盟会联络会党发动武装起义铺平了道路。 1905 年同盟会成立 后 ,革命派竭尽全力联络会党 ,依靠会党举行大规模反清武装起义。 同盟会的成立 ,使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从此 ,民主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各地秘密会社也无不处于这种新潮流的激荡之中 ,这为革命派全面开展会党工作创造了条件。 中国同盟会总章第 5 条明文规定 :“ 凡国人所立各会党 ,其宗旨与本会相同 ,愿联为一体者 , 概认为同盟会会员 ” 【 16】。 这为革命派进一步团结、改造会党 ,与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奋斗提供了法理依据。 一些会党头目 , 如王和顺、龚春台、李 绍伊等都先后成为同盟会会员。 同盟会成立后 , 革命派以全新的姿态奔赴国内各地联络会党 , 准备直接发动武装起义 , 推翻清政府。 1908 年河口起义失败后 ,鉴于会党在斗争中所暴露的弱点 ,革命派把目光开始转向了组织战斗力更为强大的新军 ,但这并不 是 意味着革命派联络会党的工作就此停止了 , 会党的地位就不重要了 ,而是在新的更大的范围内使会党工作进一步展开。 一方面 , 新军中有不少士兵本身就是会党分子 , 据共进会头目邓文辉称 :“ 清末凡常备军巡防营以及警察新 试论会党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 9 页 共 15 页 军各色人等 ,若属于各党各派分子方好立脚 ,如两广军队内的三点三合会 ; 长江上 下的哥老会 ; 四川的袍哥孝义会 ; 山东、陕西的八卦大刀会 ; 河南、河北的红枪会天地会等 , 军队兵士均是此类分子居多。 ” 【 17】 因此 ,革命派 发 动新军 ,实际上就是把联络发动会党的工作范围扩大到军界。 而事实上革命派联络新军多是以会党为纽带的 ,即是联络新军中的会党分子。 上述内容 粗略地描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联络会党的全过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革命派通过大量工作 ,与各地会党达成了不同程度的联合 ,从而使秘密会党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革命派依靠这支重要力量发动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虽然都失败了 ,但是 直接动摇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并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四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与资产阶级革命派联 合 , 并 积极投入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洪流中,为推 翻腐朽的清王朝立下了不朽功勋,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会党在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的建立过程中起了 重要 的作用, 会党分子成为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的主要组成部分。 1894 年 11 月,孙中山建立了中 国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 —— 檀香山兴中会, 次年设总 会 于香港。 檀香山 兴中会 的会员大半是 会 党分子和兼 具会 党身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 而香港总会的会员中,现有案可查者为 49 人,除 7 人身份不详外,其余 42 人中即有会党分子 14 人,约占总数的 百分之三十。 据《尤列事略》截, 1895 年计划由香港开赴广州起义的 会 党分子二百余名 , 也“全数加 入 兴中会” 【 18】。 1905 年, 孙中山到达日 本 , 积极团结各方志士 汇集各路 英 俊, 以 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的联 合 为基础 创 立了同盟 会 ,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的十 六 字纲领。 华兴会是以 湖 南哥老会为基础的,成立后不久又 由 会 党 首领马福益建立了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机关。 其宗旨是“驱除鞑虏, 复兴中华”, 光复会的会党 气息 也很 浓: (1)光复会从 1904 年 创建 以 来 ,以反满革命为目 标 , 誓 称:“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 19】 ,核心为“光复汉 族 ”。 这一思想有其历史源渊。 明末清初,进步 思 想家 反满的民族思想和反封建专制 的 反传统思想, 对光复会成员影响很深。 “总之,不离吕 (留良 )、全 (谢山 )、壬 (夫之 )、曾 (静 )之旧域也 ” 【 20】。 在杭州求 是 书院、武备学 试论会党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 10 页 共 15 页 堂和光复大 本 营绍兴的大通学堂,都悬挂着这样一幅楹联:“十年教训, 君子成军,溯数千裁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地;九世复仇,春秋之义,原尔多士修麟养爪,毋忘 寇盗 满中原” 【 21】 , 反清复汉成了 光复会 宗旨的全部涵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