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内容摘要:
11 3 物探方法与技术 一般规定 外业工作之前,应对测区地形、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及以前工作的技术成果作全面了解和分析。 仪器设备检查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仪器设备的检验周期和技术指标对仪器进行定期检验,每次检验的结果应有记录。 2 现场工作前,应对仪器进行检查,在同一测区观测的多台同类仪器应在同一测点上采用相同观测装置和观测方式进行一致性对比。 3 外业工作时,若出现仪器设备不正常,应排除故障并经检查正常后才能继续工作。 4 外业工作结束后,应检查仪器。 测网和测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探测目的体的规模与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测网和工作比例尺的选择应能反映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地标识 出其位置和形态。 2 测线方向宜垂直于地层或构造的走向、或主要探测目的体的走向,并宜布置在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相对均匀的地段;测线宜与地质勘探线和其它物探方法的测线一致,并应避开干扰源。 3 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重要异常时,应把测线适当扩展到测区外追踪异常。 4 在地质结构复杂地区,测线应适当加密,并在主要测线之间布置辅助测线。 5 在山区布置测线时,宜沿等高线或顺山坡布置;若地形起伏不大,可沿坡度相近的山坡布置长测线;若地形起伏较大,尤其是在山脊或山谷两侧,应分段布置短测线。 试验工 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验前,应根据测区任务要求、地质及物性条件拟定试验方案,试验成果可作为生产成果的一部分。 2 试验工作应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试验地段应具有代表性,宜选择在物探工作测线上,有钻孔时应通过钻孔。 3 应根据试验成果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和技术参数。 观测、重复观测、检查观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观测时,激发信号和接收信号应在背景相对安静和信号相对稳定时刻进行。 2 在测线的端点、曲线的突变点和畸变线段、仪器参数或观测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应进行重复观测。 重复观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应小于 5%。 3 一个测区或测线的检查观测工作量应不少于该测区或测线总工作量的 5%。 4 检查点宜在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异常地段、可疑点、突变点应有检查点。 5 一个测区或测线的检查观测误差大于本标准要求时,应全部重测。 6 操作员应现场查看每个记录,若不符合要求,应查明原因并及时重测。 物探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物探记录包括:仪器检验、检查和维修记录,原始记录,重复检查记录,自检记录,测量记录,成果校审记录,用户反馈记录等。 2 原始记录包括:现 场班报(包括工程名称、测区、测线或钻孔、测点号、工作单位和操作人员、校验人员、仪器名称、型号、仪器主要工作技术参数、观测系统等),观测数据或记录,文件号,数据的打印记录,仪器观测过程中的异常情况记录等。 3 物探记录不应涂改、擦去或撕页,计算机采集数据文件号不应有错,文件内容应齐全。 资料检查和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现场操作人员应对全部原始记录进行自检。 12 2 专业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原始记录进行检查和评价,抽查率应大于 30%。 3 原始资料应评定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存在 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不合格。 1) 记录不全。 2) 原始记录有涂改、擦去、撕页现象。 3) 计算机采集数据文件名与内容不符或内容不全。 4) 未按要求做重复观测、检查观测。 5) 检查观测精度不符合要求。 6) 使用的仪器不合格。 7) 采用不符合要求的观测系统和装置。 8) 需要进行漏电检查的仪器没有进行漏电检查或检查不合格。 9) 无仪器检查记录,未作定期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仪器所得的全部记录。 资料解释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资料的解释与推断应充分结合物探工作范围内的地质、设计和施工 资料,在反复对比分析中,总结和分析各种异常现象,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2 应遵循内外业同步进行、内业指导外业的原则,现场应及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解释。 如果发现原始资料有可疑之处或论述解释结论不够充分时,应作必要的外业补充工作。 3 解释时应通过综合资料,充分考虑地质情况和探测结果的内在联系与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4 解释成果应使用相关专业语言表达。 成果图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本标准要求的图件应符合。 2 图件应包括工作布置图、成果图、成果解释图等。 3 成果 图应包括单一物探方法或综合物探方法所得到的剖面或平面图件,图件可以是曲线图、等值线图或图像等。 4 成果解释图应是对实测物探资料进行的定性和定量解释的成果体现,应与物性资料相对应。 5 物探成果图与成果解释图宜绘制在一张图上,上部绘制物探成果图,下部绘制成果解释图。 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可选用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激发极化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瞬变电磁法等。 应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法勘探各种方法的要求: 1) 被探测目 的层相对于埋深和装置长度应具有一定规模并近水平延伸,被探测目的体相对于埋深和装置长度应有一定的规模。 被探测目的层与相邻地层之间或目的体与围边介质之间应有电性差异,且电性界面与地质界面相关。 2) 地形起伏不大、接地良好。 3)采用电极接地测量方式的方法,要求被探测目的层或目的体上方没有极高电阻屏蔽层,采用线框测量方式的方法要求被探测目的层或目的体上方没有极低电阻屏蔽层; 4) 各地层或地质体电性稳定,异常范围和幅值等特征可以被测量和追踪。 5) 测区内没有较强的工业游散电流、大地电流或电磁干扰。 6) 水上 工作时,水流速度较缓。 2 电测深进行分层探测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电性层层次不多,电性标志层稳定,被探测层与供电极距相比应具有一定规模和厚度,并近水平延伸。 2) 下伏基岩或被探测目的层层面与地面交角应小于 20176。 13 3) 测区内有一定数量的中间层电阻率资料。 3 电剖面法探测时,探测的地质界面或构造线与地面的交角应大于 30176。 4 自然电场法探测渗流场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渗流层有较大的压差,地下水的矿化度低,岩石为微孔隙结构,能形成强自然电场。 2) 饱水渗流层埋藏不深,上覆和下伏渗流岩层电阻率高。 5 充电法测试地下水流速流向时,测区应有钻孔,钻孔应深入地下水位以下一定深度,金属套管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含水层埋深宜小于 50m,地下水流速宜大于 1m/d,周边介质电阻率应大于水的电阻率的 3倍。 充电法探测低阻地质体时被探测地质体的导电率应大于围岩导电率的 10倍,规模大小应与埋深深度相当,埋深宜小于 25m。 6 激发极化法探测地下水时,在固液相界面上应有明显的以离子交换形式存在的电化学反应和电荷效应,在测区内没有或较少有强电化学效应的金属矿物、煤层、石墨、碳化岩层等。 7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区现场应符合所选用的场源要求,被探测目的层或目的体应位于探测肓区以下;电磁噪声比较平静,各种干扰较小。 8 瞬变电磁法适用于不具备布极条件的沙漠、戈壁、裸露岩石、冻土等测区,测区内的测线和测点处应无荆棘、树林、陡坎等障碍物,并便于布置线框,外来电磁噪声干扰小。 仪器与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测深法、电剖面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和激发极化法宜使用多功能直流电法仪,仪器应具有直接测量、显示和存贮的功能,还应具有能对自然电位、漂移及电极极化进行补偿的功能,并能测量一次 场电位、自然电位、供电电流、视电阻率、综合激电参数 (视极化率、半衰时、衰减度 )等多种参数,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测量电压分辨率为。 2) 测量电流分辨率为。 3) 最大补偿范围为 177。 1V。 4) 输入阻抗不小于 8M??。 5) 最大供电电压不小于 900V。 6) 最大供电电流不小于 3A。 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仪器的要求: 1) 可控源的信号频率范围、信号稳定性、场强应符合探测条件的要求。 2) 接收仪器应具有以下功能:电和磁接收通道应在两道以上、数字采集、程控增益 、测深信号自动分析、曲线显示和评价、采样率和采样长度依据信号频率自动可调等。 3)接收电极为不极化电极。 3 瞬变电磁法应选用具有多通道、采样率与采样长度可调、信号叠加功能的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发射电压为 12~ 400V。 2)发射基频频率为 ~ 225Hz,并在该范围内分档。 33)带宽为 10~ 10Hz。 4)时窗范围为 ~ 160ms。 5)通道灵敏度为。 6)发射电流不小于 5A。 7)测试道不小于 12道。 8)动态范围不小于 140dB。 9)等效输入噪声不大 于 1??V。 10)对工频干扰抑制不小于 60dB。 工作布置除应符合本标准 ,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4 1 电测深的测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点、自然电场法剖面以外的基点、充电法的充电点、主要异常点、测线端点和转折点均应进行坐标测量。 2 电测深点距在相应精度的成果图上宜为 1~ 3cm,线距宜为点距的 1~3倍。 3 电剖面法测网布置的要求: 1) 应垂直于地质构造带、岩性分界面走向平行布置多条测线,以追踪其走向。 2) 通过局部异常地段的测线应不少于 2条,每条测线上反 映同一目的体的异常点应不少于 3个。 3) 可根据任务要求、探测目的体规模和埋深 H确定线距和点距,点距宜为 H/3~ 1H,线距宜为点距的 2~ 5倍。 4) 如果观测结果以平面等值线图形式反映地质体各向异性时,测点距和线距宜一致。 4 高密度电法应根据装置形式、电极排列数量、探测深度、探测精度热范 ǖ憔嗪筒庀叩闹氐 ざ取 ?5 自然电场法应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地表较湿润、电场稳定、远离地表径流的地段。 测线可布置成网状,应在测网内设置基点 (假定零电位点 ),范围较大时,宜设置多个基点和分基点。 6 充电法探测地下水流速 流向时,应以孔口为中心均匀布置 8条或 12条辐射状测线,测线的方向误差不大于 177。 5176。 ;充电法探测低阻地质体时,应以低阻地质体为中心,测点间距宜小于探测目的体埋深的一半,测线间距宜为点距的 2~ 5倍,并应有 3条以上剖面通过低阻地质体。 7 激发极化法测线宜布置在其它物探方法确定的含水地层或构造部位。 8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点距宜为 5~ 50m,线距宜为点距的 1~ 5倍。 9 瞬变电磁法测网布置应考虑线框尺寸和布框要求,线距宜为线框边长 L的 1~ 2倍,点距可选择 L、 L/2或 L/4。 漏电检查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仪器外壳与电极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300M??,导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M??/km。 2 检查发现漏电后应停止观测,在消除漏电影响后,对可能影响的测点应重新观测。 3 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漏电检查: ——开工和收工时的无穷远供电极; ——正常情况下每隔 20个测点; ——转移新测站和工作结束时; ——电测深点的最大供电极距; ——测量数据的畸变点。 电测深法现场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试验工作包括选择装置形式、最佳电极距、最佳供电电流、供电时间、点距、跑极方向及测试岩土体电阻率值等。 2 装置选择的要求: 1) 可选择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双向三极测深装置,也可选择偶极测深、微分测深装置,还可选择由两种以上装置组合而成的其他装置。 2) 当探测地层具有多个电性层和测线两端均能具有相向跑极的开阔地形时,宜选择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双向三极测深装置;当探测区地层电性层数较少、电性差异较大,而测线两端不具备相向跑极的开阔地形时,宜选用三极测深装置。 3)分层探测和局部不良地质体探测,可选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三极测深装置;对于非水平的构造带、岩性分界探测,可选用双向三极测深装置、微分测深装置;测试岩 土体电性参数,宜选用对称四极测深装置;探测浅层不均匀地质体,可选用偶极测深装置。 4) 选择两种不同的测深装置形成的组合装置,应事先在地质情况已知的地段进行试验,试验符合任务要求后才能应用。 3 极距选择的要求: 1) AB、 OA或 OB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应均匀分布,相邻极距比值宜在 ~ ,对于浅层详细探测或电阻率参数测试的极距宜按等差级数增加电极距。 2) 最小供电电极距 AB应能测量出第一层的电阻率, AB/2宜为 m;最大供电电极距 AB15 在使电测深曲线后支反映标志层的上升或下降曲线的 ―拐点 ‖后应不少于三个点。 3) 三极或双向三极测深的 OC应位于 MN中垂线上,并应大于最大 OA或 OB的 5倍;当 C极与装置方向一致时, OC应大于 OA或 OB的 20倍,且保持 C极对测量视电阻率的影响误差小于 2%。 4) MN与 AB、 OA、 OB的比值应为 1/3~ 1/30。 4 现场布极的要求: 1) 测量电极应选用铜质电极,供电电极可选用铜、钢或铁质电极,水上或冰上宜选用铅电极。 2) 电测深布极方向应使地形对测量数据影响最小,遇有高压线时应使布极方向垂直于高压线。 3) 电极接地位置在预定跑极方向上的偏差 应小于该极距的 1%,在垂直预定方向的偏差应小于该极距的 5%。 4) 河床上或水上电测深可选择水面布极或水底布极方式,水面布极应使电极没入水中,并对测点位置进行水深及坐标测量。 5 宜在测。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
相关推荐
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 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就是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信”就是讲究信用,树立会计信誉,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8 不以职务之便谋取一己私利,提高会计的公信力。 所以,从整体看
,没有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在信息管理方面可以保证安全,保护公司内部的隐私权。 7 第 3章 需求分析 数据流程图 图 网站系统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图是组织中信息运动的抽象。 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 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 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8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地描述系统应具有的数据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
立解决,这样对问题便能够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当解决的时候也会获益良多。 另一方面,要发扬团队精神。 公司是一个整体,公司产品是团队的结晶,每个人都需要跟其他人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帮助,合力完成共同的目标,团结众人的智慧才 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 18 实 习 日 志 实习日期 2020 年 3 月 19 日 实习时间 全天 实习地点 XX 实习单位 XX 实 习 内 容 上次见面的汽车贴膜的客户
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溶剂解吸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 必要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初始确认后的商誉 ,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 商誉的减值处理则另有规定。 因此 , 我们可以看出 , 外购商誉的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部分。 在企业并购时 , 商誉不能独立于企业整体价值 之外 ,也就是说 ,并购商誉是特定经济环境的产物。 (3)关于商誉的摊销 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8 号“资产减值”中 ,明确规定了对商誉减值的处理 :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
布置 ..................................................................................... 43 临时排水、排污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