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写作第03期-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这一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重性。 羡慕也不是件坏事,运用得好,羡慕也可以成为学习的润滑剂。 有了羡慕,才会给自己加点压力、多点动力,鼓励自己要超越别人。 于是艰苦奋斗,为着一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坚持不懈,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不断促进自己,提高自己,最终使自己爬上了成功的顶峰。 看来,羡慕并不全是负面的东西,就看你是如何去对待它、运用它。 若是盲目地羡慕别 人,就没有成功的一天;若是把羡慕化作一股无穷的、强大的动力,那么请相信,成功就在离你不远的地方向你招手了。 【解析】 【考点定位】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传统型”与“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矫正点对照表 任务驱动型作文重在培养以下两方面的说理: 说理方向: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 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 “阐释型”(标题与话题)作文是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素材库),论证主题,形成“材料 —— 阐释 —— 话题”的闭合体系,具有“封闭性”的弊端;“材料型”作文虽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立意角度过多过泛便于套作和宿构。 解决办法 —— 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 效果 —— 避免了“阐释型作文”的“封闭性”与“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 因此, “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 “任务驱动型作文”。 —— 识别特点: 材料面上 —— 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 —— “双给”: “给写作材料” —— 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 “给驱动任务” —— 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 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三) “任务驱动” 内涵解读: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 如 2020 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2.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 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 如 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乙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 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 ) 3.对象驱动(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 论的点多 ,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 ) 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 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 ——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 究性” —— 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 ) (二)明确任务 —— 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内涵: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写作内容的规定: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 3.对象驱动 ( 1)“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或“融理于事” —— 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 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 —— 不能“广泛”议论) 7.( 2017 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第二次统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晓玲,到山村做了一名小学教师。 有一年,她收到了一笔捐款。 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山上有高楼 饭后闲暇,站在窗边,眺望远处。 一栋栋高楼原地拔起,参天耸立,宛若一个个巨人手牵手,肩并肩,傲然挺立于世间。 见此,我不禁唏嘘:‚真是一楼更比一楼高啊。 ‛ 夕阳似火,映红了半边天空,一阵秋风卷过,带着我的思绪飘啊飘的,渐渐远了。 五、六年前吧,家里刚刚在这买了房,就在自己此刻驻足的地方,同样的窗望去却是不同的景:一个又一个山包接连起伏,深深的含纳了贵州的山的特色 —— 延绵不断,不见边沿。 被广阔的绿所覆盖的一座座山峰,逐个高了起来,在视野里,越来越高,越来越远,渐渐的就被飘渺的云雾所囊括了,给我留下的,仅仅是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见此景,心中得意的情便悄滋暗长了,也难怪,谁叫我心中充溢着‚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呢。 ‚恐怕几年里,这个方向,不会有比自己这栋更高的楼了吧‛我自言自语着,为家里住在这样一个好地段,可以看群山而洋洋自得。 逝者如斯。 好象 一眨眼,自己就张大了,童年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也渐渐离我远去了。 遵义城同样也没有闲着啊,这五、六年的光阴里,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山被挪平,栋栋高楼平地起。 就连我家这窗台后的群山也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雄伟的建筑,直插云霄,和它们相比,我家所在的这栋楼,就显得越来越矮。 站在窗边,看夜幕渐浓,视野里,再看不到远处的山了,所有的目光都被摩天大楼戛然而止。 深深地叹息一口,看着这些楼,记忆里跳出了自己的影子。 过去,我是极优秀的,成绩名列前茅,各式奖状也接连不断。 甚至说,我是老师的宠儿,同学们羡慕的榜 样。 慢慢的,慢慢的,我就浮起来了,几乎忘记了所有,盲目的自负与贪图玩乐,在不知不觉间,领先他人的距离越来越短。 更是不知何时,其他人已与我并驾齐驱,并一点点一点点的将我超越。 梦醒时分,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想奋起直追,却发觉好难好难。 现在,想起南唐的一些词,更是觉得伤感,看这将逝夕阳,都充满了凄凉的情调。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沏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此时,心中原本淡淡的愁衍变成了浓浓的殇,指间滑过玻璃窗,又不禁想起李煜的‚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要是我早些 明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早些努力,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凄苦呢。 看着外面一头压过一头的高楼,我只得感叹:‚山外清山楼外楼啊,不努力使自己进步,就只能被他人超越。 ‛ 梦醒了,新的一天又快要开始了,明日,一切都将有所改变。 【解析】 【考点定位】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 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1.关于时评。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 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文章样式。 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它产生的原因, 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扎实而评(事实性)。 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 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 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2.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 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8.( 2017 届贵州遵义航天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 2020 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 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 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 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 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 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 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外表‛的美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内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 朋友,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最美的呢 ?是认为人外表美才是最美的美。 还是认为有知识的人才是最美的呢 ?而我自己却认为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认为一个人,就算是外表再美,没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那这个人的外表就像是一件空皮囊,没有一点用处;一个人,就算有再多的知识,没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那这个人的知识就像是一件装饰品,不但没有一点用,还反而会危害社会。 我自己认为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我看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东施的人,她虽然长的很丑,但她却被知县称为赛西施,这是为什么呢 ?正是因为她的心灵十分的美,在一次一个小孩掉到大便池里去,别人都在旁边说着要去救,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下去救那个小孩。 也就在这时,这个叫东施的人正好走过看到了,她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下去救人。 把那个小孩救起来后,她自己已经浑身都是大便。 她为什么会去救那个小孩呢 ?是因为她具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知县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会称她为赛西施,而且世人都在赞美她。 其实,这种事迹其 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 就像有一会,我和妈妈一起乘公交车去乡下玩。 坐在我前面的是两个大姐姐。 坐在里面的一位穿得很时髦,留着长长的波浪卷发。 而另一位却恰然相反,穿着朴素的外衣,只留着长长的平发。 车子开过了几个站后,上来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可全部的座位都以满了。 就在这时,那位身着朴素的大姐姐马上起身,笑嘻嘻的把坐位让给了那位老人。 而另一位穿得很时髦大姐姐却不屑一顾。 这时我觉得这位大姐姐在朴素的衣服与普通的平发,以及那颗善良的心的完美组合下,就像一位善良的天使。 在历史上,那些长的漂亮的人又有几个被载入 史册呢 ?无非就是四大美女和一些贵妃,可这些屈指可数,而且其中也有许多是因为心灵美的关系被载入史册。 还有单单是因为心灵美的人被载入史册的人呢 ?却数也数不清 !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在这人生的漫长路途上,朋友请保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灵吧,让它帮助你为世界做也些好事 !人的外表美不一定是最美的,人的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 人外表的美,不一定代表一切。 而相反的,人内心的美,却可以代表一切 ! 【解析】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写好三句半:开头主 体段的线索句 —— 线索要明晰结尾加好标题。 半:《面子,靠得住吗。 》。 一句:如今许多相貌并无缺陷正值花样年华的学生也加入了整形大军当中,都想让自己的“相貌平平”变得“如花似玉”。 但,这种割皮割肉要来的“面子”靠得住吗。 二句:何况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花钱动刀整得与别人一模一样,何苦来哉。 三句:相貌上的美丑总会被时间冲淡的,何必如此执着一时的美丽呢。 何不把时间与精力花在值得推敲回味的心灵美的塑造呢。 9. ( 2017 届贵州遵义四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 60 分) 有一名毕业成绩优异的在德中国留学生,在德国求职时却屡屡被拒绝。 后来他选了一家较小的公司,面试时老板汉斯对他很欣赏,但最后还是拒绝了他。 这位留学生很纳闷。 汉斯给他看了一份记录,原来这位中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