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专业本科论文内容摘要:

车的废气和噪声污染。 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手段 由于汽车制动、转向、照明等技术原因造成的事故 ,约占汽车交通事故总量的 1/4,现已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采用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 ,能对机动车辆加强安全技术检测 ,对汽车的技术状况作出准确的诊断 ,找出隐患及时排除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确保汽车的行车安全。 改善汽车性能 汽车用久了 ,性能或技术状况逐渐变差。 不仅动力性和经济性会降低 ,油耗会增加 ,尾气排放情况会变坏 ,有的时候 (例如制动性能变差时 )还会引发交通事故。 所以 ,通过定期的检查测试 ,就可以保持汽车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改善汽车性能 ,还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提高维修效率、监督维修质量的重要措施 资料统计表明 ,查找故障的时间约为 70%,而排除和维修的时间约占 30%。 若没有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则车辆的故障就不能迅速排除 ,车辆的技术状况就不 9 能迅速恢复 ,车辆的维修质量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因此 ,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汽车技术保障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它是提高维修效率、保证维修质量的重要措施。 实施汽车维修制度的重要保证 我国现行的汽车维修制度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车辆的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 这一维修制度的实施 ,是以先进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为前提的。 因此 ,我国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 :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 ,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 10 第 2 章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状况 国外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概况 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 ,早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 60 年代后期 ,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 ,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 进入 8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 在此基础上 ,为了加强汽车管理 ,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 ,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总体上讲 ,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 ,在管理上实现了“制度化”。 在检测指标上 实现了“标准化”。 在检测技术上向“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方向发展。 在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汽车检测工作由交通部门统一管理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由交通部门认证的汽车检测场 (站 ),负责新车的登记和在用车的安全环保检测 ,修理厂修过的汽车也要经过汽车检测场的检测 ,以确定其安全性能和排放是否符合国家的标准。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有一整套的标准。 判断受检汽车技术状况是否良好 ,是以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为准则 ,检查结果是以数字显示 ,有量化指标 ,避免主观上的误差。 国外比较重视安全性能和 排放性能的检测 ,除对检测结果有严格完整的标准以外 ,国外对检测设备也有标准规定 ,如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检测精度、具体结构都有严格的规范。 对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技术更新等都作出了具体要求。 由于检测制度、技术的标准化 ,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 ,也保证了检测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国外汽车检测设备在智能化、自动化、精密化、综合化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的检测领域 ,研制新的检测设备。 进入 80 年代后 , 11 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已出现集检测工艺、操作、 数据采集和打印、存储、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软件 ,使汽车检测线实现了全自动化。 这样不仅可避免人为的判断错误 ,提高检测准确性。 而且可以把受检汽车的技术状况储存在计算机中 ,对汽车进行全寿命管理 ,可作为下次检验参考 ,还可供处理交通事故参考。 国内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现状 我国对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 ,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进入 90年后得到迅猛发展。 目前 ,我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 ,主要突出了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1. 检测技术水平逐步提高。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 猛发展及电子控制系统 (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 )在汽车上的应用 ,汽车维修检测市场上不仅出现了大量的诊断硬件设施 ,同时应用计算机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诊断设备已由单机发展为配套 ,由单功能发展为多功能 ,由手工操纵发展为自动控制 ,并逐步开发出与计算机联网 ,满足快速、方便、准确测试的汽车诊断专家系统。 目前全国生产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的厂家已达 100 多个 ,除交通部门外 ,机械、城建、高等院校等部门也进入汽车检测设备研制、开发、生产、销售领域 ,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 检测设备。 2. 法规建设逐步完善。 交通部从加强车辆管理的需要出发 ,1990 年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提出要对车辆实施“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汽车维修制度。 1991 年 4 月 ,交通部颁发了《道路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 ,对汽车检测站的职责、分级、基本条件及资格认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20 年 7 月 1 日实施的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中规定 :所有汽车必须装备车载诊断 (OBD)系统。 目前 ,国内已发布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100 多项。 这些规章的出台 ,促进了汽车检测站的建设与发展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基本 12 做到了有法可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