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统安装规范内容摘要:

直度 刀 N 簇 100 2 编 50 刀 N 100 3 编 80 立管铅垂度 5 陈 30 成排管道间距 15 交叉管的外璧或隔热层间距 20 注 :L一管子有效长度 ,DN 管子公称直径。 . 6 氨制冷系统管道的坡向及坡度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表 的规定。 . 12 . 表东弓 .‘ 盆制冷系统管通坡向及坡度范围 (%) 管道名称坡向坡度 氨 压缩机排气管至油分离器的水平 管段 坡向油分离器 与 安装在室外冷凝器相连接的排气 管 坡向冷凝器 ^ 氨压缩机吸气管的水平管段 坡 向低压循环贮液器或 氛液分 离器 ~ 0 3 冷 凝器至贮液器的出液管其水平管 段 坡向贮液器 液休分配站至熬发器的供液管水平管段 坡 向蒸发器 (空气冷却器排 管 ) 0. 1 amp。 3 燕发器至气休分配站的回气管水平管段 坡 向燕发器 (空气冷却器、排 管 ) ., 管道加固必须牢靠。 有隔热层的管道在管道与支架之间应 衬垫木或其他隔热管垫,垫木应预先进行防腐处理,垫木或隔热管 垫的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3 5 氨制冷系统排污 制冷系统管道安装完成后,应用。 . 8MPa 表压 )的压缩空 气对制冷系统管道进行分段排污,并在距排污口 300mm 处以白 色标识板设靶检查,直至无污物排出为止。 排污前,应将系统内的仪表、安全阀等加以保护,并将电磁 阀、止回阀的阀芯以及过滤器的滤网拆除,待抽真空试验合格后方 可重新安装复位。 系统排污洁净后,应拆卸可能积存污物的阀门,并将其清 洗干净然后重新组装。 6 氨制冷系统试验 氮 制 冷系 统 气 密 性 试 验 气密性试验应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进行。 试验压力当设 计文件无规定时,高压部分应采用 1. 8MPa 表压 ),中压部分和低 压部分应采用 1. 2MPa 表压 )。 试验应采用空气压缩机。 压力应逐级缓升至规定试验压力 的 10%,且不超过 0. 05MPa 时,保压 5min,然后对所有焊接接头 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泄漏检查,如有泄漏,则应将系统同大气连通 后进行修补并重新试验。 经初次泄漏检查合格后再继续缓慢升压 至试验压力的 5000,进行检查,如无泄漏及异常现象,继续按试验 压力的 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 3min,直至达到试验压力。 保压 10min 后,用肥皂水或其他发泡剂刷抹在焊缝、法兰等连接处检查 有无泄漏。 对于制冷压缩机、氨泵、浮球液位控制器等设备、控制元件 在试压时可暂时隔开。 系统开始试压时须将玻璃板液位指示器两 端的阀门关闭,待压力稳定后再逐步打开两端的阀门。 系统充气至规定的试验压力,保压 6h 后开始记录压力表 读数,经 24h 后再检查压力表读数,其压力降应按下式计算,并不 应大于试验压力的 100,当压力降超过以上规定时,应查明原因, 消除泄漏,并应重新试验,直至合格。 273+t2.. 0 r = 厂 1 一二二二,下 ,厂, 2Y 1 十 t , () 式中△ P— 压力降 (MPa)。 P, — 试 验 开始时系统中的气体压力 (MPa,绝对压力 )。 P} — 试 验 结 束时系统中的气体压力 (MPa,绝对压力 )。 . 1 5 . t,— 试 验 开 始 时系 统中的气体温度 (℃ )。 t2— 试 验 结 束 时 系统中的气体温度 (℃ )。 ‘ . 气密性试验前应将不应参与试验的设备、仪表及管道附件 加以隔离。 氨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 氨制冷系统抽真空试验应在系统排污和气密性试验合格 后进行。 抽真空时,除关闭与外界有关的阀门外, 应将制冷系统中 的阀门全部开启。 抽真空操作应分数次进行,以使制冷系统内压力 均匀下降。 当系统内剩余压力小于 5. 333kPa 时,保持 24h,系统内压 力无变化为合格。 系统如发现泄漏,补焊后应重新进行气密性试验 和抽真空试验。 ‘ .3 氨制冷系统充氮试验 制冷系统充氨试验必须在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试验合格 后进行,并应利用系统的真空度分段进行,不得向系统灌人大量的 氨液。 充氨试验压力为。 . 2MPa 表压 )。 氨制冷系统检漏可采用酚酞试纸进行,如发现泄漏,应将 修复段的氨气排净,并与大气相通后方可进行补焊修复,严禁在管 路内含氨的情况下补焊。 7 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及保冷 制冷设备和管道防腐 制伶设备和管逗防腐工程应在系统严密性试验合格后进 行。 涂漆前应清除设备、管道表面的铁锈、焊渣、毛刺、油和水 等污物。 涂漆施工宜在 540℃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应有防火、 防冻、防雨措施。 徐漆应均匀、颜色一致。 漆膜附着力应牢固,无剥落、皱皮、 气泡、针孔等缺陷。 对于没有保温层的制冷设备及管道的外壁涂漆的 种类、颜 色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当设计无规定时,一般应采用防锈漆 打底,调和漆罩面的施工工艺。 设备及管道涂刷面漆的颜色宜采用 表 7. 1. 5 的规定。 制冷压缩机及机组和空气冷却器可不再涂 漆。 表 7. 1. 5 制 冷 设 备 及 管 道 涂 漆 颇 色 设备及管道名称,色名称一设备及管道名称颜色名称 冷凝器银灰 (B04,一低压循环贮液器天 (酸 )蓝 (PB09) 贮液器淡黄‘ Y06,一中。 却器天 (嗽 )蓝 (PB09) 油分离器大红‘ R03)」排液桶天 (酞 )蓝 (PB09) 集油器“黄‘ YR02,一高、低压液 体管淡黄 (Y06) 氨液分离器天‘ O)R(PB09)一吸气管、回气管天 (酸 )蓝 (PB09) 级农 设备及管道名称颇色名称一设备及管道名称颇色名称 高压气体管、安全 管、均压管大红‘ R03,一一「 7 的“‘ 黑 放油管摘黄 (YR02) 截止阀手轮淡黄 (Y06) 放空气管乳白 (Yll) 1 VAN*% 大红 (R03) 注 :表 中 括号内编号为漆膜顺色标准的编号。 蒸发排管的防腐应符合本规范第 . 6 条的规定,可不涂 刷调和面漆。 埋于地下的管道防腐处理应符合本规范第 条的规 定, 采用镀锌薄钢板、不锈钢薄钢板、防锈薄铝板等做隔热保 温材料的金属保护层时,其表面可不涂漆,但应按本规范表 的规定,刷贴色环,色环的宽度和间距宜采用表 的规定。 表 7. 1. 8 色 环 的 宽 度 和 间 距 允 许 值 管路保温层外径 (mm) 色环宽度 (mm) 色环间距 (m) 150 50 150 300 70 ^ 二》 300 100 制 冷 设备 及 管 道 保 冷 制冷设备及管道保冷工程应 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按隔 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顺序施工。 保冷工程应在制冷设备及管道气密性试验合格及制冷系 统充氨试验合格后进行 (立式螺旋管燕发器等箱体保冷除外 ),施 工前,需保冷的设备、管道外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冬季、雨雪夭 . 1 8 . 施工应有防冻、防雨雪措施。 隔热层、防潮层、保护层的材料性能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T 15586 的有关 规定。 需保冷的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其隔热层不得中断。 隔热层厚 度的允许偏差为。 一 +5mm, 严禁将需保冷的容器上的阀门、压力表及管件埋入容器隔 热层内。 8 氨制冷系统灌氨 制冷系统灌氨必须在制冷系统气密性试验和制冷设备及 管道隔热工程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 制冷系统用液氨 (钢瓶装或槽车装 )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液体无水氨 )GB 536 的有关规定,并采用不低于一等品指标 的液氨。 液氨的灌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灌氨操作时,应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