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对策内容摘要:

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 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规划、建管、造价、招投标、建筑执法、房产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围绕工程质量安全服务,形成 “综合治理 ”态势。 一要高度重视 监管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监管、提高效能、解决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监管脱节,破解信息不对称制约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要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的联动。 对信息平台反映出来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市场监管的手段及时予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录入监管信息平台。 三要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在规划现场放线和办理施工许可时,必须先办理好质量安全监督手续。 四要建管和招投标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厉打击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资质挂靠,出让资质、以包代管、违法分包、人员不 到位、安全措施不力等突出问题。 五要严厉打击压级压价和低价承揽工程等违法行为。 保证管理人员到位和质量安全设施的投入。 六要严格建筑执法,对违法违规违章建设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七要充分发挥房屋产权对建筑市场和质量安全的保障性作用,对无基本建设手续和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一律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 (七)加强工程监督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出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7]为贯彻实施该意见,应当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严格的个人执业资格。 可 借鉴公务员制、行员制、警员制等做法实行质监工程师制度,对监督工程师的资格条件要严格要求,今后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通过考试、考核,取得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技术注册资格,方可从事质量监督工作;建立监督人员的持证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打造一支技术精良的质量监督队伍,使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判断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上级质监机构要定期对下级质监机构、质监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要进行整改,有关人员要调离岗位或降级、降职;就技术装备而言,还要加大检测力度,增添检测设备,以数据说话。 此外,对质量 监督人员要从严控制进出标准,最大限度地压缩行政勤杂人员,保证专业人员配套齐全,监督人员占监督机构总人数 60%以上。 [8]同时,要加强对质量监督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省建设主管部门每两年对监督人员进行一次岗位考核,做到优者留、劣者汰。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照法律和制度,建立起一个切实可行的自律和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层级监督办法以及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办法等等,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罚的处罚,该奖励的奖励,让制度通过监督和奖罚机制真正运作起来。 (八)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⑪ 要求企业建立 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ISO 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即是这样一种质保体系。 在该体系中有与施工过程有关的《质量计划》、《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检验、试验》等活动的质量控制程序 ,这些程序的有效运行将使整个施工过程得以控制 ,并且ISO 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就是 “预防为主 ”。 也就是说该系统使工程质量控制有良好的可预见性 ,这样就可以更可靠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建立这样一个质保体系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 ,所以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⑫ 认真编制、落实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编制工期合理、程序科学、经济与技术相统一、措施到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严格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8 按经过充分论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是做好工程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⑬ 抓好施工过程中的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 在工程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 ,是管理难度较大的施工阶段。 在这一阶段 ,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 ,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 合理安排交叉作业 ,一是要合理安排工序;二是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 三是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并防止窝工。 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是保证装修装饰最终质量的关键。 “细部 ”,一般是指各分项工程接合部及不同材料、不同做法的交接处。 如墙面、地面、顶棚相交处 (阴阳角 )。 门窗洞口周围。 室外墙面出檐口、滴水线、滴水槽、泛水收头等。 这些部位的质量在规范和标准中没有具体规定。 但它们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 ,也是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 ,做好了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些部位的处理一般要靠现场施工管理者、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水平进行恰当的处置。 四、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 一)模板工程 ⑪ 模板质量检查 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⑫ 梁模板 ①通病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②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模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冲洗干净。 ⑬ 柱模板 ①通病现象:胀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②防治措施: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 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要牢固。 ⑭ 楼板模板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9 ①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②防治措施: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二)钢筋工程 ⑪ 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①在立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 25的钢筋头或φ 48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 1m,并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