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劳动法全文解释内容摘要:

如果劳动合同没有约定工作内容或约定的工作内容不明确,用人单位将可以自由支配劳动者,随意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难以发挥劳动者所长,也很难确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劳动关系的极不稳定,因此是必不可少的。 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履行地,是劳动者从事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工作内容的地点,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劳动者有权在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知悉自己 的工作地点,所以这也是劳动合同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时间在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中,必须用来完成其所担负的工作任务的时间。 一般由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工作日、工作周)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以保证最有效地利用工作时间,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 这里的工作时间包括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时间方式的确定,如是 8 小时工作制还是 6 小时工作制,是日班还是夜班,是正常工时还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者是综合计算工时制。 在工作时间上的不同,对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劳动报酬等均有影响,因此成为劳动合同不可缺少的内容。 休息休假是指企业、 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劳动者按规定不必进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时间。 休息休假的权利是每个国家的公民都应享受的权利。 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 休息休假的具体时间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工作种类、工作性质、工龄长短等各有不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约定休息休假事项时应当遵守 劳动法 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后,因 提供了劳动而取得的报酬。 劳动报酬是满足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来源,也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该得到的回报。 因此,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劳动报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单位工资水平、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2)工资支付办法;( 3)加班、加点工资及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分配办法;( 4)工资调整办法;( 5)试用期及病、事假等期间的工资待遇;( 6)特殊情况下职工工资(生活费)支付办法;( 7)其他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劳动合同中有关劳动报酬条款的约定,要符合我国有关最低工 资标准的规定。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政府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风险时,防止收入的中断、减少和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性机构进行基金的筹集、管理及发放,不以赢利为目的。 一般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用人单位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 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责任。 劳动者所在用人单位的 缴费,使社会保险资金来源避免了单一渠道,增加了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保险系数。 由于社会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因此成为劳动合同不可缺少的内容。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保护是指用人单位为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因素,如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将会发生工伤事故。 如矿井作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火灾害等事故;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碰撞等。 所有这些,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妨碍工作的正常进行。 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健康,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劳动保护,用人单位也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规定相应的劳动保护规则,以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劳动条件,主要是指用人单位为使劳动者顺利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任务,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如必要的劳动工具、机械设备、工作场地、劳动经费、辅助人员、技术资料、工具书以及其他一些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其他工作条件。 职业危害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如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而对生命 健康所引起的危害。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此外,职业病防治法中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护中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履行职业危害防护的义务。 二、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 对于某些事项,法律不做强制性规定,由当事人根据意愿选择是否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缺乏这种条款不影响其效力。 我们可以将这种条款成为可备条款。 法定可备条款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劳 动合同可以具备的条款。 劳动合同的某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但是这些条款不是在每个劳动合同中都应当具备的,所以法律不能把其作为必备条款,只能在法律中特别的予以提示。 根据 劳动法 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劳动合同除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本条第二款规定: “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 这里所规定的 “ 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 都属于法定可备条款。 试用期。 试用期是指对新录用的劳动者进行试用的期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就试用期的期限和试用期期间的工资等事项作出约定,但不得违反本法有关试用期的规定。 本法第十九条对如何确定试用期作出了明确规定,劳动合 同的长短、劳动合同的类型不同,试用期的长短也有所不同。 本法第二十条对试用期的工资作出了明确规定,即: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尚处于不完全确定的状态。 根据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