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童庆炳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笔记(免费下载xiaoy)内容摘要:

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 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 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 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 36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1审美意象是怎样分类的。 42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43如何理解文学叙事的特征。 44怎样理解虚实的意识形态本质。 45情节与故事有什么区别。 46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24 47时长关系的变化有哪四种运动形式。 48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有什么区别。 49叙事与抒情有什么区别 50抒情性作品由什么构成的。 51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有什么区别。 52风格的本质有哪些看法。 53风格的特征与形态主要有哪些。 54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时代性。 55怎样理解文学风格的民族性。 56什么是期待视野, 其有哪些层次。 57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 58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 59共鸣是产生的三个因素是什么。 60 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别。 61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文学批评形态。 62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63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有哪些。 64怎么理解文学批评家的素养。 六、论述题 1 论艺术真实的特征。 2 文学概念有哪三种含义。 我们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3 试 25 论述文学的双重性质。 4 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及原因。 5 试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总的理解。 6 试论文学创造作为精神生产的特征。 7 试论文学作品的类型。 8 举例说明文学话语的特性。 9 举例说明文学典型的特征。 10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11 举例说明文学审美意象的特征。 12举例说明叙事的层面。 13 举例说明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 14试论抒情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15举例说明文学风格的特征。 16试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 17试论文学接受的对象与主体。 18试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 19试论文学接受的过程。 20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 评观。 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 1ABCD 26 2CD 3BCD 4A 5ABCD 6D 7ABCD 8ABC 9A 10ABC 11ABC 12B 13D 14ABCD 15ACD 16B 17ACD 18ACD 19BCD 20ABCD 21B 22A 23ABC 27 24A 25AB 26ABC 27C 28BCD 29CD 30CD 31D 32C 33ABCD 34AC 35D 36D 37ABC 38CD 39A 40BD 41ACD 42AD 43BCD 44AB 45C 28 46A 47ABCD 48ABCD 49B 50CD 51AD 52CD 53CD 54ABDE 二是非判断题 1√2╳ 3√4╳ 5√6√7╳ 8╳ 9√10╳ 11╳ 12√13╳ 14╳ 15√16╳ 17√18√19√20╳ 21╳ 22╳ 23√24╳ 25╳ 26√27√28√29╳ 30╳ 31√32╳ 33√34√35╳ 36╳ 37√38√39╳ 40√ 41╳ 42√43╳ 44√45√46╳ 47╳ 48√49√50╳ 51╳ 52√53√54√55╳ 56√57√58╳ 59√60√ 61╳ 62√63√64╳ 65╳ 66√67√68√69╳ 70√ 71√72√73╳ 74√75√76√ 三填空题 1 文学本质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艾布拉姆斯 文学四要素 29 2 实践性与价值取向 3 文学社会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信息学 4 德国古典美学 5 理论指南,中国特色 当代性 6 世界、作品 7 诬术仪式发生说、游戏发生说 8 有意获取,无意获取;实践获取,书本获取 9 18 查里斯 巴托 美的艺术 10 主 导性 层次性 11 始因 动因 12批判地继承 百花齐放 13显现 审美意识形态 14受话人 沟通 16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17狭义文学、和折中义文学 18无功利 功利 形象 理性 情感 认识 19 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0 观念地 对象世界 符号 观念世界 符号活动 个性地 21自然说、原始意象说 22假定性情境,同一,验证和还原。 内蕴的真实、诗意的 30 真实。 23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情感把握与形式创造 24沉思 想象与联想 灵感与直觉 意识与无意识 25 综合 简化 变形与陌生化 26即兴 推敲 27诚挚性 高尚性 28贝尔 有意味的形式 29理想型和象征型 30再现和逼真 31表现性和虚幻性 32暗示与朦胧性 33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34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35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36题材广泛、结构灵活、真实感受 37有待阅读的 38言、象、意 39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40心理蕴涵性 陌生化 41历史内容层面、哲学意味层面、审美意蕴层面。 42希尔特 31 43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44叙述内容 叙述话语 45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46 声音 画面 情感经验 47简约与繁丰,平淡与绚烂,疏放与谨严 48民族性、文学流派的风格 49文学欣赏 特殊的商品 50审美性、文化性 51延留 52文体期待、意蕴期待 53召唤结构 54伦理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 语言批评 55思想理论修养 专业艺术修养 知识技能修养 四名词解释 1 研究文学的性质、 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也有人对文艺 学的对象作广义的理解 ,认为除文学外,研究对象还包括其他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 舞蹈、戏剧、电影、建筑、工艺美术等。 一般认为文艺学有 3个主要组成部分 :文学理论 、 文学史、文学批评;也有人认为文艺学即指文学理论。 就 32 文艺学作为 3个组成部分的有机整 体而言 ,文学理论侧重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文学史侧重对文学作历史的研究,文学批评 侧重对文学作现实运动状态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联、彼此包容。 文学理论既从文学史和文学 批评中吸取营养以促使理 论体系的形成,又给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观点、方法、 准则和范畴。 2 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 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 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 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 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 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 文学四要素 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 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 33 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 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 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 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6 介乎广义文学与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 学。 如历史文学、记实文学和某些风格化的政论文。 7 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 :说话人、 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 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8 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 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这种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 而一般意识形态又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10 意识形态( ideology)原来是由 “观念 ”和 “学说 ”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本意就是观念学、 观念的体系。 观念既是现 实的反映,又是思想和行动的指 34 南,它必然同时具有认识和实践双 重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谈到意识形态时把它归结为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认为 它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这样那样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以及人与 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因而在阶级社会里,它必然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 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征。 11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 的复杂组合形式, 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 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12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 情感的关系状态。 13 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 哲学、文学艺术都是精神活动。 14 指人类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 35 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 15 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 的刺 激或信息。 16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 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7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18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 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19 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在艺术思维上, 直觉有两大作用:一是表现为作家对某现象的直观的把握;二是表现为作家 在某事物或现象 背后突然发现让人深省的内蕴。 20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 表现为非预期性 和转瞬即逝性。 21作家最常用的构思方式,是作家围绕自己的中心意念,改造许多旧材料,综合为一个能 36 够完整体现的意图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22指作家在构思时抓住一个意想,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 他形象更清晰、明确和与众不同。 23指作家故意少说,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传达出形象的大概轮廓与内在精 华的构思方式。 24指作家在构思时 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通过变 形,作家常常能够获得独创性的形象。 25 以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一种陌生化眼光、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 艺术效应。 26指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造出某种作品的 情况。 27传记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把心象物化为定性作品的操 作情况。 28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艺术性创造,在其构造的假定性 情境中表现出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 些本质性东西的 37 认识与感悟。 29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对个别或特殊性的事物 加以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 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