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导引要点概述内容摘要:
富的想象,含蓄地表现情感与思想的文体,主要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和语言的韵律性。 诗歌 语言的一系列形式特点,如讲究韵律、节奏、声调,都与抒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歌的抒情性首先体现在它对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 与其他抒情文类一样,诗歌一般很少对社会生活的外在形态、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作广泛、细致地描绘。 诗歌的 抒情性不应做狭义的理解。 抒情并不意味着情感毫无节制的宣泄。 相反,有成就的诗人都会通过不断提炼、升华自己的情感而使之获得更为普遍的审美意义。 诗歌对情感的表现需要丰富的想象来支撑 ,想象性成为诗的又一个显著特征。 想象和情感之间存在着彼此相依的互动关系:情感的运动为想象和幻想的活跃 提供了内在动力,而惟有丰富的想象才能为情感的表现找到使之外化的形象。 二、诗的语言和结构 “诗是语言的精粹”。 对语言的执着追求,使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语言有了明显的区别,形成了诗歌对日常语言的“背离”。 节奏是传达情感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节奏本身就是情绪、情感的构成部分。 节奏既体现在 9 诗歌句子的内部,也体现在句与句、节与节之间的联系和结构上。 长期的创作实践和历史承传形成了对诗歌在字数、句数、节奏、押韵、音调等方面的某些固定要求。 追求对日常语言的“背离”和向日常语言的“回归”这一对矛盾,突出反映了诗歌既要格律形式,又不能陷入格律形式的矛盾境况。 从表层结构上看,诗歌和其他文体明显不同的是诗的分行、分节排列;从深层结构上看,诗歌追求跳跃式的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可以既不遵循自然的时空顺序,也不遵循事理的逻辑循序,而是依照主体情感抒发的想象轨迹展开,其间许多省略、伸缩、交叉和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秩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形成了与其他体裁迥然不同的文体面貌。 三、诗的意象和意境 中国古代诗学极为推崇意象,在诗歌理论中,意象是指那种蕴含着特定意念,让读者得之于言外的艺术形象。 西方文论把意象视为诗人的主观意念与外界 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后的产物,偏重于主观印象在意象构成中的作用。 意象的创造和运用并不完全取决于诗人个人,意象的生成和运用不仅要受民族的心理结构、文化背景和文学惯例的影响,而且还会受业已存在的诗歌意象体系的制约,甚至和人类共通的心理有关。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或审美境界,具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特点。 意境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既有十分鲜明、富于启示性的生活景象的图画,又包含着十分丰富、可供思索体味的意蕴,二者有机融合所形 成的和谐的艺术境界即意境。 意境包括了境和意两个方面,而且意的因素更显得重要,在构形和表意两个环节上,表意居于主导地位。 意境的绘形除了要受主体意识的投射、点染之外,还有虚化和集合性的特点。 意境的表意对于绘形来说具有积极的主导性,即根据主观意念对客观事物的面貌和性质作种种渲染和改造,对客观物象之间的联系作种种调整和虚构。 除此以外,意境的表意一般还具有超越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三节 散文 一、 散文与感受的抒发 散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 作为文学体裁,散文首先是一个和韵文特别是诗歌相对的概念,和英文的 Prose 的内涵基本相同。 文学散文与非文学散文的根本区别并不在于是否讲究语言形式之“美”,是否讲究修辞技巧; 文学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对人生审美感受或感悟的一种抒发, 而非文学散文则不以这种审美表现为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文学散文界定为一种以抒发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为内容的文学体裁。 散文和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一样,都要表达作者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但 散文在取材表意方面比诗歌更为广泛和丰富,散文不但拥有广泛和丰富的题材领域,而且在传达审美感受方面也有自己独特之处。 散文在篇幅、结构和表现技巧上,都不像诗 歌、小说、戏剧文学那样,有严格的文体规范甚至程式, 散文为“意”的抒写和表现提供了自由的文体空间。 散文有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的区分。 抒情性散文一般有较多的情感成分,处于散文和诗的交叉地带,特别注意意象和意境的营造。 记叙性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感受的抒发却是叙述的主线,贯穿于叙述始终。 记叙性散文按其记叙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类型。 议论性散文虽然以议论为主,但是文学散文的议论却是在叙事或描写的语境中,融合了较多的抒情成分,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审美感受和体悟。 二、自 由和自然的形式 散文具有题旨上的集中性和结构形式的灵活性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正是针对散文在表意和 10 结构上的这种整体性特点而言的。 抒发感受决定了散文语言具有质朴自然,随性而谈,娓娓动听的特点。 在语言方面, 散文更追求平易自然,诗歌更讲究章法格律。 诗歌抒情要有自我,散文对感受的诉说需要倾听和交流,言语姿态有所区别。 同是叙述,散文和小说相比,因为抒发感受的需要,在叙述和描写的自然平实之中,显得更为个性化, 给作者个性的张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四节 小说 一、小说与叙事 虚构性的叙事是小说最基本的特性与特 征。 叙事就是讲故事,它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用话语讲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 叙事的特征在于展示连续发展的、趋向于一个充实和圆满结局的系列事件,这些事件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顺序排列起来的。 叙事原则可以概括为两条:接续与转换。 接续指的是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连续发生,即一个事件如何引发和推进了另一个事件;而转换则是指由于事件之间的内在冲突关系而产生的事态变化。 小说叙事的完整性使小说与以写景状物、表达人生感受的叙事散文拉开了距离;小说的客观讲述语调与诗歌的主观抒情语调之间显出了差异;小说对事件的“叙述”方式又与 剧本的“演示”方式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不同。 因此, 叙事是小说的本质特性之一。 小说的虚构是在经验世界之上的改造与变形,或者说是经验世界被作家心灵折射之后的结果。 强调小说的虚构性,主要目的不在于显示它与真实的界限,而在于说明小说叙事的可能性与自由性,展现小说对于可能世界的构建与描绘。 小说叙事及虚构性的叙事目的不在于说明已知,而是发现未知,它能够带领人们进入可能的世界。 小说叙事因其虚构特性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它可以自由地描绘与表达,轻逸地翱翔于可能世界之中。 这就是小说虚构叙事的意义,也是小说叙事的一个本质性的特征。 小说 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有一定长度的、虚构的叙事文体。 二、故事和人物 故事构成了小说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 关注小说和故事的区别,是为了突出叙事技巧即讲述故事的方式在小说构成上的作用,强调小说对故事的叙述实际上是通过情节展开的。 情节也是叙述事情,但是与故事不同, 情节叙述的重点在因果关系上。 故事突出的是事件本身,所以故事的吸引力及其蕴意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情节则是对事件所以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的描述,这就使情节叙述有了两个特点:其一,对事件原因和过程的描述为塑造形象、挖掘事件的蕴含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情节的展开使故事 呈现出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矛盾,从而为小说审美地表现人生提供了某种可能。 其二,叙事顺序即情节的构成、展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叙事技巧。 从讲故事到叙述情节,体现了小说发展成熟的轨迹。 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小说叙事和三个基本要素有关,即人物、情节和环境;讨论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传统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小说叙事中,人物与情节实际上是合为一体的,虽然可以视具体情形不同而使人物或情节分别凸现出来,但两者总体上是互为依赖的。 根据性格塑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可以区分出两类人物观,一类是功能性的人物观,另一类是心理 性的人物观。 功能性人物观认为人物的意义体现于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而心理性人物观则认为人物的心理或性格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功能性人物观认为人物应绝对从属于情节,而心理性人物观则把人物视为为小说的首要因素,文本中的一切都为揭示或塑造人物性格而存在。 就人物类型的划分而言,“扁型人物”有类型化的特点,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 “圆型人物”则有性格复杂丰满、人物具有立体感的特点。 对小说人物的分类还可以从不同于上述“共时”层面的“历时”层面上来进行。 11 三、叙事理论 现代叙事理论讨论的重点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 叙事 学研究将小说视为一个独立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客体,根据一定的模式,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小说内部的各种成分及其之间的关联,主人公、叙述者、叙述方式、叙述行为等叙事构成要素是叙事学的主要研究课题。 叙事学研究一般都涉及到三个基本层面:故事层面、叙述层面和文本层面。 故事层面呈现为前后有序的事件,它是作为文本的叙述内容而存在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小说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叙述层面指文本的创造性叙述过程和叙述行为,这一层面涉及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者的分类等问题;文本层面是叙述行为的物质化结果,主要讨 论叙述时间、叙述视点、叙述距离等问题。 第五节 剧本 一、戏剧艺术与剧本 戏剧文学即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文学依据或记录,是随着戏剧艺术和其他文学样式的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 就基本性质而言,剧本可以说是一种带有过渡性、中介性的文学样式, 戏剧的本质和特征决定和制约了剧本的创作。 西方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在处理演出时空和剧情时空的关系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西方戏剧用写实的方法处理二者的关系,“三一律”的要求就体现了演出时空和剧情时空尽可能的统一和接近的追求。 中国戏曲的演出时空则更多地表现出虚拟性和写意性的特点。 剧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充分考虑舞台表演方面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接受条件和习惯。 首先,剧本在篇幅上有一定限制。 其次,和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相比,剧本要求人物、事件乃至场景相对集中。 再次,戏剧的艺术特点,包括各种不同戏剧样式的特点,都是剧作家进行创作时必须充分注意的。 二、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由于要适应舞台演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剧本比起小说等其他叙事文学来,在取材和结构上更讲求集中性。 戏剧文学有幕、场的划分。 幕与幕之间的转换用闭幕来区分,场与场之间的转换通常用暗转来区分。 剧作家还必须把许 多应该交待的事件、人物推到幕后,通过出场人物的叙述来表现,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适应集中性的要求以及时空转换的需要。 剧本的这种结构方式是和戏剧内容的集中性特点紧密结合的。 它既要把戏剧情节和动作组织安排到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又要使结构显得非常严密紧凑,以适应观众在有限的时间里观赏的需要。 戏剧冲突 是戏剧艺术表现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戏剧冲突是戏剧性的集中体现,表现戏剧冲突是戏剧和剧本的基本特征之一。 强调戏剧冲突,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 戏剧冲突又要相对集中, 矛盾的集中性和激烈性,是戏剧冲突不同于一 般叙事作品矛盾冲突的主要特点。 戏剧冲突所要求的矛盾要有必然性,即形成戏剧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矛盾双方内在的对立和冲突。 戏剧冲突必须具有外在的动作性,但是从根本上说,引起矛盾冲突的原因却在于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利益之间的对立,而不是源于和人的性格、命运、利益等因素没有必然联系的那些偶然事件。 对戏剧冲突的内在性或意志冲突不能做过于狭隘的理解。 在不同的戏剧中,戏剧冲突的表现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内在的意志既可以体现为一种“由内到外”的戏剧冲突,也可以体现为一种“由外到内”的冲突。 所谓“由内到外”,是说引起冲突的根本原 因源于人物内在的矛盾,由此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和外在的动作。 所谓由外到内的戏剧冲突,是指引发矛盾的原因虽然是外在的事件,但是矛盾后来的发展、激化,却是源于矛盾双方内在的不协调。 戏剧情境 是指孕育和表现戏剧冲突的情节和境况。 戏剧情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事件的具体情况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戏剧情境包含了戏剧情节构成的 12 诸多因素,环境、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人物产生具体的动机和行动,从而构成了情节发展的重要基础。 情境推动人物产生动机并导致具体行动,在此过程中也给人物性格的表现和发展 提供了客观条件和直接动因。 而变化中的情境,又成为导致戏剧冲突爆发和发展的条件与契机。 其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条件,不断发生的具体事件和情况则往往成为冲突的契机。 根据戏剧冲突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悲剧 表现了在社会矛盾冲突中,邪恶势力压倒了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后者在斗争中付出重大代价,遭受失败甚至毁灭,但是其执着的追求和斗争的激情却为人们展示了美的理想。 喜剧 是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戏剧类型,它以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包括戏剧冲突和戏剧情境 的许多因素,乃至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形态等等,加以漫画化,通过人物和社会生活不同侧面的相互悖逆和乖讹,产生滑稽戏谑的效果。 喜剧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性事物为对象的讽刺喜剧和幽默喜剧;二是表现社会生活的肯定性事物的抒情喜剧,三是西方现代戏剧中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扭曲为笑的荒诞喜剧,四是通过逗乐的举动和夸张的戏谑来引人发笑的闹剧。 正剧 是兼有悲剧和喜剧成分的戏剧样式。 正剧反映的矛盾冲突通常总是以先进战胜落后、正义战胜邪恶获得解决,以正面人物战胜反面人物获得胜利而告终。 社会问题剧和英雄正剧是正剧的两种类型。 三、戏剧语言 戏剧兼有叙事和抒情两种因素。 戏剧人物内心世界的表现,使戏剧的叙事有了抒情性。 戏剧的叙事和抒情主要靠人物的表演来实现,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础和基本手段,所以,在戏剧文学中人物语言特别重要。 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有所不同,戏剧人物的语言在戏剧叙事和抒情中承担着。文学理论导引要点概述
相关推荐
3 装 卸 船 效 率 及 装 卸 干 管 尺 寸序号 装卸介质 介质流向 装卸船时效 (t/h) 干管公称直径 mm 备注1 化工品 装卸船 200 DN200 共 20 根(五)码头建设方案根据本项目可研报告,结合运量预测分析,本项目码头建设方案为:方案一:建设 1 个 5 万吨级石化泊位(兼靠 1 万吨级和 5 千吨级化学品船舶),1 个 1 万吨级石化泊位,1 个 5
序: 15 预警条件: 主要通风机单回路供电、及遇 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 预警方法: 由 机电科 在主要通风机单回路供电前向 调度室 报告, 调度室 在主要通风机单回路供电及遇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进行二级预警,并通知各井下单位加强戒备。 信息发布程序: 调度室 通知机电矿长、总工程师、机电副总、 通防 矿长 、 通防 科、 安监 科 及各井下单位,并发出二级预警。 〈三〉、三级预警条件
么区别。 31怎样解释艺术概括的规律。 32什么是形式创造。 文学创造中,形式创造要遵循哪些原则。 33文学作品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特征。 34有关文学作品体裁的分类有哪些。 35 历史上关于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的划分有哪些。 36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有哪些。 37典型任务与典型环境关系是怎样。 38怎么理解文学意境的特征。 39王国维是怎样对文学意境进行分类的。 40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簧的检修: 主要备件: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弹簧 2 2 弹簧座Ⅰ、Ⅱ 各 2 个 3 挡板 2 4 螺栓 M16*642 8 行走部涨紧弹簧的检修过程: ①检查涨紧弹簧是否有断裂,否则更换。 ②检查螺栓,不得有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强度的一半,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否则更换螺栓。 ③将检修好的各部件组装完善。 螺母必须拧紧,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 1~3 个螺距。
纯度为 %的氧气 ,并进入 主换热器复热至 ~21℃后出冷箱,经氧气透平压缩机加压至 ( G)进入氧气管网。 另抽取部分液氧作为产品送入液氧贮槽。 从上塔中部抽取一定量的氩馏份送入粗 氩塔, 粗氩塔在结构上分为两段,第二段氩塔底部的回流液经液体泵送入第一段顶部作为回流 液,经粗氩塔精馏得到的粗氩,经液化器液化后送入精氩塔中部,经精氩塔 精馏在精氩塔底部得到纯度为 %的精液氩。 从
小气体的体积,这样,在单位体积里,气体的质量就大大增加了,进气量即可满足燃料的燃烧需要,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增压过程中采用的压气机又叫做增压器。 废气涡轮增压是进气增压的一种方式。 发动机的增压方法根据驱动增压器所用能量来源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机械增压系 统,增压器由发动机曲轴通过齿轮 (或链条等 )直接驱动。 第二类是废气涡轮增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