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中期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设计仿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参数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目前已 在 《数控编程》、 《 CAM软件应用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模拟实验》等虚拟实验,进一步丰富 了 实验教学资源。 ( 五 ) 加强 师资队伍 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素质建设 在教师队伍中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树立以?教书育人?为本的坚定信念,配合学校的校风建设,加强教风建设,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严谨治学,逐步形成 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 组建教学团队,积极 开展教改科研 以精品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为依托,组建教学团队,鼓励教师以教学团队的形式,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教学技能与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并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本科教学。 目 9 前已基本形成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教学团队和三门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 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动 专业 教师到当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开展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积极为企业技术革新 、项目研发等提供技术服务 ,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 六 )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创造条件, 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和资源 在学校 新增投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结合自身优势, 努力创造条件, 以申报项目的方式,争取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建设资金 和学校配套经费的 支持 , 先后获得 国家级特色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 70 万)、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 —— 粤北现代机电工程创新实践基地( 120 万)、省级工程训练中心 —— 韶关学院工程 训练中心( 150 万)、省厅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 粤北现代机电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175万)等多个项目支持,近两年获得新增建设资金 400 多万元, 为机制专业完善教学资源创造了条件。 开放实验室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 实行灵活、开放的实验、实习管理体制,必修实验与选修实验实行预约制,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实行项目申请制,实验中心实行全开放式管理,每天开放时间为 8: 0021:30,必要时周六、日也开放。 寒暑假和其它节假日,也面向参加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学生全天开放。 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实行指 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和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指导时间。 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 10 开展 职业技能培训 和认证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加入教育部 CAXC 项目,获得 CAXC 项目认证考试中心资格,结合CAXC 项目认证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已成功开展 1 届考试认证,并有21 人通过认证。 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厂校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选择在机械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合适的企业或厂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到厂方联系,在厂方生产任务、设 计任务或科研任务中,选择难度适中、工作量足够的题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把学生派驻到工厂,在校方教师与厂方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通过采用厂校联合指导的方式, 将毕业设计与就业联系到一起,使设计内容与岗位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 也 给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实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例如今年与韶关飞翔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韶关伟光液压有限公司、韶关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开展合作, 完成?汽车变速器齿轮修形的 理论建模与分析 ? 、 ?汽车变速器换档力的分析与优化? 、? CDH2MT4/Φ 80/Φ50/310 液压缸设计 ?、? 大型贯流机组转轮室有限元力学分析 ? 等课题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七 )创新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努力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的评价机制,拓宽评价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改革学 习效果评价方式与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考核评价中, 采用了课程大作业(研究报告)与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不仅考核 书本知识 , 更考核 实际运用能力 ,且在研究报告的评分中,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结合起来,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机械创新设计》、《 CAM 软件应用基础》等课程中,也进行了课程考核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这些改革,充分调动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对 发展学生兴趣、个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质量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项目 建设 成果 项目主要成果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 力培养,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完善课程体系,并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大力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实施优才计划、采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手段,不断完善 与 应用型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 相匹配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建立规范、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建立校、院和系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学 管理和评估制度 ,结合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最终 形成了? 有地方 特色的应用型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集中体现特色专业建设优势的成果。 通过项目研究与实践, 我们 总结出 ? 以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液压元件等工程机械零配件的 CAD/CAM 为特色,以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为培养目标,为全省、特别是韶关地区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 的人才培养目标, 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也明确了?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对机制 专业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有着深远的 指导 意义。 通过 项目研究和实践 ,总结 出? 以学生为中心,以兴 趣为导向,以 CAD 协会为平台,以校内外竞赛为手段,以创新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