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教学楼设计计算书内容摘要:
ic 计算表 层次 Ec (N/mm2) b ( mm) h ( mm) hc ( mm) Ic ( mm4) EcIo/l ( kNm) 1 104 400 400 4500 109 1010 2~4 104 400 400 3300 109 1010 图 4- 2 线刚度示意图 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底层 A、 D 柱 i= αc=(+i)/(2+i)= D11=αc12ic/h2 =121010/33002 =13818 15 B, C 柱 i=(+)/= αc=(+i)/(2+i)= D12=αc12ic/h2 =121010/33002 =17168 第二层 1, 4 号柱 i=2/( 2 ) = αc=i/(2+i)= D21=αc12ic/h2 =121010/33002 =11305 2, 3 号柱 i=2+2/( 2 ) = αc=i/(2+i)= D22=αc12ic/h2 =121010/33002 =14028 三、四 、五 层 三层 , 四层 和五层 的计算结果与二层相同 D31=D34=11305 D32=D33=14028 D41=D44=11305 D42=D43=14028 D51=D54=11305 D52=D53=14028 表 43 横向侧移 刚度统计表 层次 1 2 3 4 5 ∑Di( N/mm) 6197215=929580 5066615=759990 759990 759990 759990 该框架为横向承重框架,不计算纵向侧移刚度。 ∑D1/∑D2=929580/759990,故该框架为规则框架。 16 5 竖向 荷载 及其内力 计算 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图 5 5- 1 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宽度为 , 4 轴线至 6 轴线间,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水平阴影所示。 竖向 荷载 统计 屋面及楼面 恒 载 屋面: 小瓷砖层 : kN/m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层 : kN/m2 20 厚水泥砂浆找平: 20= kN/m2 1:8 水泥砂浆找坡层 : kN/m2 150 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 5= kN/m2 100 厚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 25= kN/m2 20 厚 底板抹灰 : 17= kN/m2 kN/m2 17 楼面 : 12 厚人造大理石板面 层 2 8= kN/m2 100 厚砼板: 25= kN/m2 20 厚板底抹灰 : kN/m2 kN/m 屋面及楼面 活载 楼 面活载: 教室 : kN/m2 厕所: kN/m2 走廊、门厅、楼梯 : kN/m2 屋面活载: 上 人屋面 : kN/m2 雪载: 本题目基本雪压: S0= kN/m2 ,屋面积雪分布系数 r = 屋面水平投影面积上的雪荷载标准值为: SK= r S0 == kN/m2 梁 荷载标准值 框架梁 b1h 1=300600 mm2 梁自重 ( ) 25=10 厚水泥石灰膏砂浆 ( ) 214= kN/m kN/m 纵向连系梁 b2h 2=200400 mm2 梁自重 ( ) 25= kN/m 10 厚水泥石灰膏砂浆 ( ) 214= kN/m kN/m 墙 荷载标准值 外: 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7 = kN/m2 20 厚底板抹灰: 17= kN/m2 6 厚 外墙贴面砖 = kN/m2 kN/m2 内: 25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7 = kN/m2 20 厚底板抹灰: 17= kN/m 20 厚水泥粉刷墙面 17= kN/m2 kN/m2 女 儿墙: 18 6 厚水泥砂浆罩面 20= kN/m2 12 水泥砂浆打底 20= kN/m2 240 粘土空心砖 11= kN/m2 6 厚外墙贴砖 = kN/m2 kN/m2 门 ,窗及楼梯间 荷载 门窗荷载标准值: 塑钢玻璃窗单位面积取 KN/m2 ,木门取 KN/m2 塑钢玻璃门取。 楼梯荷载标准值: 楼梯底板厚取为 100 ㎜,平台梁截面尺寸为 200 ㎜ 400 ㎜ 楼梯板自重 ( 0. 074+ + ) 25247。 =人造理石面层 ( + ) 247。 = KN/m2 板底 20 厚纸筋抹灰 12247。 = KN/m2 合 计 KN/m2 平台梁两端搁置在楼梯间两侧的梁上,计算长度取 l=3300- 300=3000 ㎜ ,其自重 =25=, 竖向 荷载 内力 计算 19 图 5- 2 荷载示意图 恒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 下图所示: 图 53 恒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图 对于第 5 层, q1″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 q1 =q2 分别上人屋面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 q2==P1 、 P2 分别由边纵梁、中纵梁、边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 PE 是由纵向次梁直接传给横向主梁的恒载,它们包括主梁自重、次梁自重、楼板重、及女儿墙等重力荷载,计算如下: P1 = (1/2)2++= P2 =(1/2)4 += KN 集中力矩 M1=PBeB =( ) /2 = KNm M2=PDeD =( ) /2 = KNm 对于 14 层, q1″是包括梁自重和其上部墙重 ,为均布荷载,其它荷载的计算方法同第 5 层。 q1 =q q2″和 q2, 分别为楼面 板和走道板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 q2, == KN/m 外纵墙线密度 [( ) +]/= KN/m 内纵墙线密度 [( ) ]/= KN/m 20 P1= P4= (1/2)2++= P2 = P3 =(1/2)4 ++= KN 集中 力矩 M1=PBeB =( ) /2 = KNm M2=PDeD =( ) /2 = KNm 恒荷载作用下梁的固端弯矩计算 等效于均布荷载与梯形、三角形荷载的叠加。 梯形: q =( 12α178。 +α179。 ) q2 本设计中 AB,CD 跨 α=三角形: q = q2, 对于第 5 层 , AB,CD 跨梁: q=+=BC 跨: q″=+=AB,CD 跨梁端弯矩: MAB= MB A=ql2AB/12 = = ( ) BC 跨梁端弯矩: MBC= MCB=ql2AB/12 = = ( ) 对于第 14 层, AB,CD 跨梁: q=+=BC 跨: q, =+=AB,CD 跨梁端弯矩: MBD= MDB=ql2BD/12 = = ( ) BC 跨梁端弯矩: MBC= MCB=ql2AB/12 = = ( )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 弯矩计算 分配系数的计算 : iiSi S 其中 iS 为转动刚度 采用分成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因此,除底层外,其余 21 各层的线刚度应乘以 的修正系数,其传递系数由 改为。 图 54 恒载作用下弯矩分配图 22 图 55 恒载弯矩图 23 活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 56 活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分布图 对于第 5 层, q1== KN/m P1 = (1/2)2+= KN P2 =(1/2)4 += KN 集中力矩 M1= M4=PBeB =( ) /2 = KNm M2= M3=PDeD =( ) /2 = KNm 同理,在屋面雪荷载的作用下: q1== KN/m P1 = (1/2)2+= KN P2 =(1/2)4 += KN 集中力矩 M1 =PBeB =( ) /2 = KNm M2 =PDeD =( ) /2 = KNm 对于第 14 层, q1== KN/m q2== KN/m P1 = (1/2)2+= KN P2 =(1/2)2+(1/2)2+= KN 24 集 中力矩 M1=PBeB =( ) /2 = KNm M2=PDeD =( ) /2 = KNm 将计算结果汇总如下两表: 表 51 横向框架恒载汇总表 层次 q1 KN/m q2 KN/m P1P4。建筑学院教学楼设计计算书
相关推荐
日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设计单位 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河南省建设厅监制 建筑电气 供电干线 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表 GB503032020 工程名称 结构类型 层数 施工单位 洛阳市丰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部门负责人 质量部门负责人 分包单位 分包单位负责人 分包技术负责人 序号 分项工程名称
1) 进行 公开 招标,现请愿意承包该 合同 工程施工的企业按本招标文件的规定提交投标文件。 工程概况详见 附件《 工程简介 》。 招标工程 合同名称:木里河上通坝水电 站 引水隧洞工程 C41 标段施工。 招标工程 合同编号: MLHSTBJJ/C41。 上通坝水电站位于 四川 省甘孜州理塘县麦洼乡和凉山州木里县唐央乡境内的木里河干流上,为低闸引水式电站
计价表(二); 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表; 暂列金额明细表; 材料设备暂估价明细表; 专业工程暂估价明细表; 计日工计价表; 总承包服务计价表; 规费和税金项目计算表; 人工、主要材料设备、机械台班价格表 ( 3)综合单价分析表。 经济标电子文件,包括用 Microsoft Excel 软件或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提供的投标书制作软件制作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表和单价分析表
90年代以后完全的城中村阶段 [13]。 从广州市城中村的形成与发展看,这个分析是符合广州市的实际的。 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体制是城中村形成的制度性原因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当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实施“城市”与“乡村”分属不同的机构管理体制。 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
(二 )查明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三 )提出事故处理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四 )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五 )检查控制事故的应急措施是否得当和落实; (六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3. ( 1)一次死亡 30 人以上(含 30 人)的特 别重大事故和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或国务院领导有明确批示的特大事故,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