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最新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xx_档内容摘要:

的房间内, 当储气囊总容量小于或 等于 100 m3 时,可布置在制氧站房内。 储气囊与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 3 m,并应有安全和防火围护措施。 储气囊不应直接布置在氧气压缩机的顶部, 当确需在氧气压缩机 顶部布置时,必须有防火围护措施。 储气囊应防阳光照射。 采用氢气进行产品净化的催化反应炉, 宜设置在站房内 靠外墙边的单独房间内,并有良好通风措施。 氢气瓶应存放在站房内靠外墙处的单独房间内, 并不应 与其它房间直接相通,且房间顶部设置通风孔。 氢气瓶的储量,不宜 超过 60 只。 房间内应设固定式氢气报警仪。 氧气压缩机间、净化间、氢气瓶间、储罐间、低温液体 储罐间、汇流排间,均应设有安全出口。 灌氧站房、汇流排间、空瓶间和实瓶间,均应有防止气 瓶倾倒的措施。 独立的氧气实瓶库或氧气空瓶、实瓶库的最大储 量,对 于一、二级耐火等级库房每座 13 600 只,每一防护墙间 3 400 只; 对于三级耐火等级库房每座 4 500 只,每一防护墙间 1 500 只。 液氧气化站房的主要生产间和氧气汇流排间, 宜为单层 建筑物。 制氧站房或液氧气化站房和灌氧站房, 当布置在同一建 筑物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丙级防火 门进行分隔,并应通过走道相通。 氧气储气囊间、氧气压缩机间、灌氧站房、氧气实瓶间、 氧气储罐间、净化间、氢气瓶间、液氧储罐间、 氧气汇流排间等房间 相互之间,以及与其它毗连房间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h 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氧气压缩机间与灌氧站房, 以及净化间、 氧气储气囊间、 氧气储罐间、液氧储罐间与其它房间之间的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不低 于乙级的防火门。 氧气厂(站、车间) 、制氢站、气化站房的主要生产间 和汇流排间,其围护结构的门窗,应向外开启。 设置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 GB 50058 的规定。 制氢间、氢气压缩机间、氢气瓶库和催化反应炉部分属 1 区 爆炸 危险区。 透平氧压机防护墙内、液氧储配区和氧气调节阀组间属 21 区火 灾危险区要求,灌氧站旁、氧气储气囊间按 22 区火灾危险区。 电缆接头及电缆沟内的非阻燃电缆应涂阻火涂料。 电缆 沟不准与其它管沟相通,应保持通风良好。 透平氧压机和用于输配的多级离心液氧泵, 应设防护墙 (罩)与周围隔离。 氧气厂(站、车间)内的乙类生产火灾危险性建筑物、 液氧气化站房和氧气汇流排间,严禁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 计量器具及仪表的选用应考虑安全、防火防爆的要 求。 氧压机、液氧泵、冷箱内设备、氧气及液氧储罐、氧气 管道和阀门、与氧接触的仪表、工机具、检修氧气设备人员的防护用 品等,严禁被油脂污染。 氧气管道流速、材质、阀门、附件、安装、施工、验收 等,必须严格按第 8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避免起火、爆炸。 空分装置应采取防爆措施, 防止乙炔及其它碳氢化合物 和氮氧化物在液氧、液空中积聚、浓缩、堵塞引起燃爆。 降膜式主冷 应采取更严格的防爆措施。 氧气放散时,在放散口附近严禁烟火。 氧气的各种放散 管,均应引出室外 ,并放散至安全处。 氢气站严禁烟火并设禁火标志,防止泄漏,杜绝氢、氧 混合燃爆。 氢气生产场所的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灯具, 其光源宜采用 荧光灯等高效光源。 灯具宜装在较低处,不得装在氢气释放源的正上 方。 氢气瓶库宜采用在外墙上用双层玻璃密封的腰窗照明。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使用、 检修及检验检测,必须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国家特 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防雷、 防雷、防静电 厂内各类建、构筑物的 防雷、防静电措施,应符合 GB 50057 和 GB 50058 的规定。 防雷最大冲击接地电阻值与防静电最大 接地电阻值见表 4。 表 4 各类设施防雷防静电最大接地电阻 单位为 Ω 防雷接地最 防静电最大 大冲击电阻 接地电阻 设 施 名 称 室外空分装置、制氧间、压氧间、灌氧站 30 房、氧气储罐 制氢间、氢瓶库、氢充瓶间、氩净化间、 10 压氢间 空分装置内外积聚液空、液氧的各类设备 10 及氧压机、氧充瓶台管道 室外架空氧气管道 10 室内氢生产、储配系统 10 架空氢气管道 10 10 室外氢储配系统 10 10 注: 室外空分装置防雷接地和冷箱内主要设备防静电接地应分别 设置。 氢气生产、储配设施的建、构筑物属第二类防雷建、构 筑物。 氧气生产、储配系统的建、构筑物和高度在 m 以上的吸风 筒,属第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所有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测接地电阻,每年 至少检测一次。 集散控制系统的接地装置应单独设置。 氧气(包括液氧)和氢气设备、管道、阀门上的法兰连 接和螺纹连接处,应采用金属导线跨接,其跨接电阻应小于。 电气安全 厂内动力线、电缆宜地下敷设。 需架空时,应符合第 8 章的有关规定。 其它企业的电网架空线不准通过氧气厂区上空。 氧气厂的供电电源,应符合 GB 50052 的有关规定。 电缆沟底面坡度应不小于 %,在最低处设集水井和排 水设施。 电气线路和设备的绝缘必须良好。 裸露带电导体处应设 置安全遮栏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与良好照明。 电气设备和装置的金属外壳、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 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电缆的铠装和电缆屏蔽层,必须可靠接 地。 携带 式照明灯具的电源电压不准超过 36 V。 在金属容器 内和潮湿处的灯具电压不准超过 12 V。 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应使用防 爆型灯具。 有燃烧、爆炸危险气体的工作场所,应按 的规定 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氧及氢的主要生产车间、机器通道处及控制室、变电室 入口处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设施防冻 空分装置基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地下 水位、地表水渗入层等因素,采取防冻措施。 应用珠光砂混凝土等具 有防火、防冻特性材料做基础,不准用可燃物质代替。 空分装置基础内,宜设监控测温点。 深冷低温运行的设备、容器和管道,应用铜、铝合金或 不锈钢等耐低温材料制作,外设保冷层。 设计、安装低温液体的管道,应采取避免低温液体在管 道内、阀门前后积存的措施。 粉末绝热平底低温液体储罐基础应为高台式,设泡沫玻 璃砖绝热层,并参照 ~ 执行。 防地震、 防地震、防振动 氧气厂(站、车间)的建、构筑物和厂址选定时,抗震 的设防应符合 GB5001 GB50191 的有关规定。 氧气厂(站、车间)的各种设备、装置的防振动应符合 以下要求: a) 厂区应按总图布置的有关规定,与周期性机械振动的振源 保特一定距离。 b) 各种压缩机的允许振幅值,必须符合设备有关技术规程的 要求。 c) 对产生振动的机组、附属设备及其管道,应采取防止共振 措施。 d) 压缩机放空管道宜采取加固措施。 通风设施 车间的通风设计,应符合 GB 50019 的有关规定。 制氢间、压氢间和氢气瓶库等有爆炸危险房间内,应设 氢气检漏报警装置,并应与相应的事故排风机联锁。 当 室内氢气浓度 达到 %(体积分数)时,事故排风机应能自动启动通风换气。 设 计时应按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小于 3 次, 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 不少于 12 次进行计算。 宜采用气楼式自然通风。 氮气压缩机间的通风换气次数, 应按室内空气中氧含量 不小于 %的要求确定, 设计时按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少于 3 次, 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少于 7 次计算。 宜设氧含量检测报警装 置。 管道和储罐的漆色标识 设计、安装和维修气、液体管道时,管道外壁漆色标识 应符合 GB 7231 和表 5 的规定。 表 5 各种气、液体管道色标 输送气、液体名称 管道颜色 色环 蒸汽 大红 空气 淡灰 氧气 淡蓝 氮气 浅黄 污氮 棕 氢气 红 白 氩气 银灰 上水 艳绿 下水 艳绿 黑 油(进) 黄 油(出) 黄 黑 加温解冻气 红 黑 消防水 红 挂牌标识 管道上应漆有表示介质流动方向的白色或黄色箭头, 底 色浅的用黑色箭头。 各类储罐的外壁或保温层外壁色标如下: 球形及圆筒形储罐的外壁最外层宜刷银粉漆。 球形储罐的赤道 带, 应刷宽 400~ 800 mm 的色带。 圆筒形储罐的中心轴带应刷宽 200~ 400 mm 的色带。 色带的色标同表 5 的规定。 安全管理 应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规章制度, 并制 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级人员应对其所管辖范围的安全负责。 应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专业培训和劳动纪律教育, 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应建立、健全对厂房、工业构筑物、氧气管道及阀门、 压力容器和重要机电、仪表设备的安全技术专业检查制度。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的场所, 应在醒目位置设 置安全警示 牌。 严禁携带火种进入厂区,每次动火前应办理 “动火许可 证 ”。 主要机电设备应实行挂牌操作制度,重要操作应有专人 监护。 设备检修应制定检修制度, 应有断水、 断电和断气的安全措施。 氧气管道及阀门作业应实行操作票制。 氧气管道动火要制定方案并经 主管部门批准。 5 生产运行和设备的一般要求 设备必须根据国家、 行业标准及制造单位的技术文件规定, 进行安装、操作、检查、维修和检验。 凡与氧气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及零部件严禁沾 染油脂。 氧气压力 表必须设有禁油标志。 操作、维护、检修氧气生产系统的人员所用工具、工作服、 手套等用品,严禁沾染油脂。 盛装低温液体的器具应干净,容器内严禁积存油、水、有 机物和其它杂质。 配制、搬运腐蚀性化学物品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生产现场不准堆放油脂和与生产无关的其它物品。 空分装置、液氧罐周围和主控制室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 品,不准随便乱倒有害污染物质。 开车前应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仪器、仪表,并确认 阀门开、关状态。 应定期检查校对系统中的压力表、安全 阀、温度计等仪表 和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储罐与安全阀之间不宜装设中间截止阀门。 若需要时,可 加装同等级的截止阀门,但正常运行时该截止阀门应保持全开,并加 铅封、加锁、挂牌。 在氮气和氩气及其它稀有气体区域内作业, 必须采取防止 窒息措施,作业区内气体经化验合格后方准工作。 回转设备启动前应按设备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盘车检查, 严 禁边盘车边启动。 设备裸露的回转部位,应设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防护罩。 严禁跨越运转中的设备。 应按规定进行运行中的设备巡回检查, 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并上报,紧急情况下应停机处理。 寒冷天气,设备应采取防冻措施。 压缩机、储罐(包括低温液体储罐)和其它有关设备,严 禁超压运行。 设备或系统如有泄漏,严禁带压紧螺栓。 禁止向室内排放除空气以外的各种气体。 氧气储罐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压力试验、气密性试验、除 锈、脱脂、吹扫,并在内壁涂不燃防锈涂料。 放散氧气以及排放液氧、液空时,应通知周围严禁动火, 并设专人监护。 6 氧气生产和设备 空压机 空压机入口的空气过滤器应按规 定定期清扫或更换滤 料。 空压机入口不宜采用油浸式过滤器。 大、中型空压机应设置防喘振、振动、轴位移、油压、 油温、水压、水量、轴承温度及排气温度等报警联锁装置。 开车前应 做好空投试验。 未配备轴头油泵的大、中型空压机,宜设高位油箱或压 力油箱,并应设油压降时辅助油泵的自启动和停机联锁保护装置。 空压机运行中发现不正常的声响、气味、振动或发生故 障,应立即停机检查。 空压机的所有防护联锁装置和安全附件,在启动前应进 行检查,并确认处于完好状态,方可启动。 大、中型空压机连续冷启动不宜超过三次,热启动不宜 超过两次。 启动间隔时间按设备操作说明书规定执行。 活塞式空压机气缸的注油量、油质均应符合要求,严格 控制气缸温度,不准超过规定值。 气缸润滑油的闪点必须比压缩机空 气正常排气温度高 40℃ 以上,且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 内压缩流程(氧气)的增压机应满足 ~ 的要 求。 内压缩流程(氧气)的增压机与主空压机必须同步运行, 增压机与主空压机间的联锁保护装置应完善、可靠。 氧 压机 氧压机入口应设置可定期清洗的氧气过滤器,氧气过滤 器应符合 的规定。 氧压机试车时,应用氮气或无油空气进行吹扫、试运行, 严禁用氧气直接试车。 透平氧压机轴密封必须完好,并保证轴封气的压力在规 定值之内。 透平氧压机应防止冷却器漏水。 长时间停机时,应充氮 密封。 透平氧压机应设置可熔探针或温度探头、自动快速氮气 灭火或其它灭火措施。 经常检查活塞式氧压机油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发现问题 及时修复,严禁油被活塞杆 带入气缸。 氧压机正常工作时,各级压力、温度不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