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mt-t5017-20xx煤矿立井井筒装备防腐蚀枝术规范内容摘要:

榄石砂;合成非金属磨料有炼铁炉渣、精铜炼渣、氧化铝熔渣等)磨料选择应根据构件表面锈蚀程度、涂层体系来选用。 压缩空气和磨料应干燥清洁。 2 喷嘴与被喷射构件表面的距离一般为 100~ 300mm;喷射方向与被喷射构件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以 0176。 ~ 30176。 为宜。 3 喷砂后工件表面应用干燥压缩空气吹净,宜在 4小时之 内进行涂刷底漆或热喷涂,当构件表面返锈时应重新处理。 ,还应执行 GB/T 11373的有关规定。 采用酸洗除锈、钝化处理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经酸洗后的金属表面,应及时进行中和、钝化处理。 酸洗除锈的工艺流程:酸洗→水清洗→中和钝化→晾干。 2 酸洗液应按规定配方和顺序配制,称量准确。 配制时,边搅拌边将酸液慢慢倒入水中,严禁将水直接倒入酸内。 在酸洗、钝化过程中,应定期测定酸洗液和钝化液的浓度,并及时作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3 酸洗时间应根据工件表面 锈蚀情况确定,直至锈蚀彻底除净,符合设计要求,并应防止工件过蚀和氢脆。 4 酸洗废液应妥善处理,排放符合环境保护的规定。 涂层缺陷的局部处理及生产矿井维护应采用动力工具除锈。 在工地焊缝两侧各 100~ 150mm 宽度内宜先涂装不影响焊接性能的底漆,厚度 20μ m左右。 安装后,应按与构件相同技术要求对预留区域重新进行表面预处理。 金属热喷涂层及热浸镀锌层 金属热喷涂材料的种类、规格、质量要求应符合 GB/T 12608标准的规定。 金属热喷涂所用的压缩空气应干 燥、洁净,压力不应小于;喷嘴与基体表面的距离宜为 100~ 250mm; 喷枪应尽可能与基体表面垂直;喷枪的移动速度应均匀,以一次喷涂厚度达到 50~80μ m为宜;同一层内相邻喷涂带之间应有 1/3的重叠宽度,各喷涂层之间的喷枪走向应相互垂直,交叉覆盖。 热喷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涂层外观平整致密,结合状态良好。 首道封闭涂料的施工应在热喷涂检查合格后及时进行,宜采用刷涂或喷涂方式施工。 热浸镀锌层施工时应执行 GB/T 13912的规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1 热浸镀锌层厚 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2 热浸镀锌应在构件酸洗、钝化合格后进行,锌池加热应保持均匀,温度符合工艺要求。 3 热浸镀锌层出现漏镀、裂纹等缺陷时,应在大于缺陷三倍的面积内进行表面处理,再喷涂相应的金属层,直至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工地焊缝两侧各 100~ 150mm 宽度表面预处理合格后按与构件相同或相近的技术要求对预留区域进行金属热喷涂。 涂料保护层 ,包括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和含有工艺参数(密度、固体含量、表干时间、实干时间、理论涂布量等)的产品说明书等资料。 构成 涂层系统的所用涂料宜选用同一生产厂家产品,配套使用;不同厂家的涂料配套使用时,应进行配套试验并证明其性能满足要求。 ,应先进行试涂,单组份涂料使用时应搅拌均匀,多组分涂料按涂料说明书配合比混合后应充分熟化,不得存在粒块状物质。 在进行涂装施工时,每涂一道都应进行质量检查。 如发现涂层有针孔、气泡、流淌、漏涂等缺陷和损伤,在下一道涂装之前,应采取补救措施。 工地焊缝两侧各 100~ 150mm 宽度表面预处理合格后按与构件相同的技术要求对预留区域进行涂装。 涂装方法应 根据涂料的物理性能、施工条件和被涂结构的形状进行选择。 ,应按照涂料的固化时间为每道涂层安排适宜的间隔时间,以保证每道涂层的固化、干燥。 涂料开桶取料后,应立即密封保存。 施工工具应保持干净,用后应及时清洗。 、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 风沙、雨雾、雪天不得在室外施工。 夏季施工应严防曝晒。 ,焊缝及涂层损坏处应及时进行防腐蚀处理,通常采取涂刷一道干湿两用防锈底漆和两道干湿两用防锈面漆,涂层总厚度不应小于 150μ m。 防腐蚀维护、维修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如出现涂层脱落、局部破损等情况,应制定防腐蚀维修方案,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措施,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 采用高压水或动力工具,清除涂层表面的煤尘、重锈和松动的旧涂层,并用水冲洗干净。 3 通常涂刷一道干湿两用防锈底漆,两道干湿两用防锈面漆,其时间间隔应大于 6h。 4 涂层总厚度应大于 150μ m。 5 检查与验收 一般规定 防腐蚀涂层质量是井筒装备验收的重要指标,其质量验收应分为两步进行: 1 防腐蚀施工后安装前的交工验收。 2 井筒装备安装后的工程竣工验收。 防腐蚀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 1 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 2 防腐蚀设计说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相关技术资料。 表面预处理 表面清洁度等级评定时,应用 GB/T 8923 中的照片与被检基体金属表面进行目视比较,评定方法应按 GB/T 8923 的规定执行。 金属表面预处理等级见附录 C。 表面粗糙度评 定可采用比较样块法按 GB/T 13288的规定进行检测(选用 G 样块,粗糙度公 称值应符合 Ry 100150μ m),或用仪器法直接测定表面粗糙度。 采用仪器法应按下列要求执行: 1 用表面粗糙度仪器检测粗糙度时,在 40mm的评定长度范围内测 5 个点,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此评定点的表面粗糙度值。 2 抽检构件总数的 5%,但不得少于 5 件。 酸洗钝化后,应达到 HGJ 229 标准 Pi级规定, 金属表面应呈现均一的色泽,并不得出现黄色斑锈。 金属热喷涂层及热浸镀锌层 ,没有金属熔融颗粒、裂纹及其他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热浸镀锌层外观应平滑 、无滴瘤、粗糙和锌刺,无起皮,无漏镀,无残留的溶剂渣。 检验方法按 GB/T 11374规定执行。 检测构件总件数的 5%,但不得少于 5 件。 热喷涂层结合强度的定性检验按 GB/T 9793中的栅格试验法执行。 抽检构件总件数的 1%,但不少于 3 件。 GB/T 8642中的规定执行。 热喷涂层的结合强度应不低于 ,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但不应低于其表面涂层附着力。 涂料保护层 涂层表 面应均匀一致,无针孔、气泡、流淌、皱纹、裂纹等缺陷。 涂层厚度检测采用测厚仪测定,检测方法按 GB/T 的规定执行。 抽检构件总数的 5%,但不得少于 5 件,每个构件均匀取10 个点进行测试, 85%以上的局部厚度应达到设计厚度;没有达到设计厚度的部位,其最小局部厚度应不低于设计厚度的 85%。 涂膜附着力定性测量用划格法检验,按 GB/T 9286的规定执行。 涂膜附着力抽检总件数的 1%,但不得少于 3 件。 ,按 GB/T 5210 的规定执行。 附着力 指标可按表 或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 涂层附着力定量指标 涂料类别 附着力 环氧类、聚氨酯类、氟碳面漆 ≥ MPa 氯化橡胶类、丙烯酸类、无机富锌类、醇酸类 ≥ MPa 附录 A 煤矿立井井筒装备常用防腐蚀施工设计 表 长效防腐涂层体系及最小涂层厚度 涂层 名称 表面处理 方法级别 底层 封闭层 中间层 面层 涂层 总厚度 ( μm) 涂层种类 涂层推荐厚度 ( μ m) 涂料种类 涂层推荐厚度( μ m) 涂料种类 涂层推荐厚度( μ m) 涂料种类 涂层推荐厚 度( μm) 长效防腐 喷砂处理 Sa3 热喷涂锌 100~150 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漆,或聚脂类封闭涂料 —— 环氧云铁中间漆、环氧玻璃磷片涂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