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及文明施工监理实施细则(20xx版)_图文内容摘要:

电焊作业操作规程; □监督施工人员及时清除动火区域易燃、易爆物品和杂物 7 气、电焊作业人员不正确 使 用劳动防护用品 烫伤 中等风险 ; 、电焊作业操作规程; □检查焊工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证件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施工单位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气、电焊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检查气、电焊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 绝缘降低的电焊设备 触电、灼(烫) 伤 中等风险 ; ; ,绝缘必须良好; ,在潮湿地方电焊作业,应站 在绝缘垫上 □检查电焊机的日常维护记录是否满足要求; □检查电焊机绝缘情况及防护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9 乙炔瓶没有安装防回火装置,氧气瓶明火距离不足 灼(烫)伤、爆炸、窒息 中等风险 ,正确安装防回火装置; 8m,距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 □检查安全施工作业票是否包括气瓶使用的要求; □检查氧气瓶、乙炔瓶使用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0 有缺陷的氧气、乙炔管 灼(烫)伤、爆炸、窒息 中等风、乙炔管有龟裂时应禁止使 用; 检查安全施工作业票是否包括气瓶使用的要求; 检查氧气瓶、乙炔瓶使用情况是否符 8 险 合规范要求 11 动火作业现场没有配备消防器材 灼(烫)伤、爆炸、窒息 中等风险 ; 、数量足够且型号与现场 物质相对应的消防器材 □检查是否按动火作业票要求开展工作; □检查现场配备的消防器材数量、有效性情况是否满足要求 12 施工用电不规范 触电、灼(烫)伤、设备烧损 中等风险 ; 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线牢固可靠; 、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或采用铜丝代替熔丝使用; 、插座、设备外壳不得有明显破损以及设备带电金属不得外露; ,应使用软橡胶电缆线; □施工用电布置后进行专项检查; □检查配电箱、主要用电设备是否按要求开展定期检查; □检查现场使用的用电设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3 防暑降温措施不足 中暑 高风险 ,现场配置太阳伞或风扇,配备足够的清 凉 饮料和急救药物 ; □督促施工单位加强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 □检查施工单位是否认真落实高温防暑应急预案及培训工作 14 起重设备安全装置失效 打击、坠落 中等风险 ; □起重作业前检查设备是否有检验合格证; □起重过程检查设备安全装置是否有效,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使用 9 15 起重机吊装没有设专人指挥 碰撞、打击 中等风险 ,操作员、司索工应持证上岗; ,操作人员看 不清指挥信号时,不得进行起吊 □检查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起重作业指挥人员; □检查现场起重作业是否有专人指挥,指挥信号是否正确,信号交流是否顺畅 16 钢丝绳套及卸扣没按安全系数选取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按吊装重量选取安全系数相匹配钢丝绳套及卸扣 □监督施工人员按安全系数选取钢丝绳套及卸扣 17 回转半径内及吊臂下站人 夹伤、打击 中等风险 在起重机吊臂、重物下、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 □检查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内容是否明确回转半径内及吊臂下严禁站人; □督促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现场监护工作 18 起重机各支承点不牢固 打击、碰撞、夹伤 高风险 ; □起重作业前检查各支撑点是否牢固 19 杆、塔起吊就位后,没立即紧固地脚螺栓 打击 中等风险 、塔就位后应立即紧固地脚螺栓,或加设临时拉线; 、塔前应检查杆、塔与地脚螺栓紧固情况 □督促施工人员在杆、塔起吊就位后立即紧固地脚螺栓 20 杆、塔吊点选择不当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铁塔吊点选择要准确或适当; □督促和检查施工人员 选择适当的杆、塔吊点 21 使用梯子登高不规范 坠落、扭伤、碰撞 高风险 ,有防滑措施或派专人扶梯; ,与地面夹角以 60 度为宜; □检查使用的梯子是否合格; □检查梯子使用是否规范 10 22 起吊杆、塔没有设调整绳 打击、夹伤设备破损 中等风险 起吊钢管杆、铁塔时应设 2 根或以上调整绳,每根绳应由1~ 2 人拉住控制 □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明确起吊杆、塔时应设调整绳; □检查起吊杆、塔起吊时是否设调整绳,调整绳使用是否满足要求 23 吊装杆、塔 与运行中设备安全距离不足 触电 特高的风险 必须停电作业或按带电作业程序进行施工 □检查是否按作业票要求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并确定满足安全距离要求; □检查杆、塔吊装前是否按要求做好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指挥人员、监护人员; □检查杆、塔吊装时是否按要求操作 24 邻近带电设备吊装,起重机没有临时接地线 触电 中等风险 ,应满足安全距离,并设专人监护; ,接地棒埋深> □督促和检查起重机按要求设置临时接地线 25 杆塔吊装就位后,没有及时连接接地 网 触电 特高的风险 杆、塔吊装就位后应立即连接接地网防止雷击伤害 □督促和检查杆塔就位后及时做好接地处理 钢筋混凝土杆组立安装作业 1 线路复测时,防高空坠 落、淹溺措施不当 淹溺、坠落 中等风险 高处复测应设专人监护,江河边复测人员应穿救生衣 □督促施工单位在高处复测作业时设监护人; □检查江河边复测人员是否按要求穿救生衣 2 吊装 18m 以上混凝土电杆时,没有补强措施 设备破损 中等风险 吊装 18m 以上混凝土电杆时,应使用钢丝绳作补强措施,增强电杆抗弯矩力 □督促和检查吊装 18m 以上混凝土电 杆时及时落实补强措施 11 3 电杆附挂过多的横担、金 具等重物起吊 设备破损 高风险 钢筋混凝土电杆起吊时,除拉线外不应附挂过多的横担、金具、工器具等重物 □督促和检查钢筋混凝土电杆起吊时不应附挂过多重物 4 起吊混凝土杆不设置调 整绳 夹伤、打击、 设备破损 中等风险 起吊混凝土杆时应设 2根或以上调整绳,每根绳应由 1~ 2人拉住控制 □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明确起吊混凝土杆时应设调整绳; □检查起吊混凝土杆时是否设调整绳,调整绳使用是否满足要求 5 混凝土杆吊点选择不当 夹伤、打击 可接受的风险 吊点应选 电杆重心高 1~ 2m 处或重心以上钢丝绳套不易滑动的位置 □指导和督促起吊混凝土杆时选择恰当的吊点 6 抱杆及锚固点布置不合 理 碰撞、打击、 坠落 高风险 ~ 倍,绞磨或卷扬机布置应合理。 、电杆、锚固点应设在同一直线上 □指导和督促布置合理的抱杆及锚固点 7 未弄清地下管线分布情 况下就打入桩锚 设备破损 高风险 打入桩锚前,应现场勘查地下管线情况 □督促施工单位打入桩锚前,做好现场地下管线情况的勘查 8 带手套打临时桩锚 打击、碰撞、 扭伤 中等风险 ,并不得带手套; ; □检查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打桩锚时禁止带手套; □检查打桩锚时是否按要求开展作业 12 9 桩锚、临锚不牢固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土质松软或有地下管线时应挖临锚 ,并设专人看管 □检查桩锚、临锚是否牢固; □督促施工单位设专人看管桩锚 10 抱杆根开、倾角不符合要求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倍; 15176。 □督促和检查抱杆根开、倾角应按要求设置 11 用不合格钢丝绳作抱杆拉线 打击 中等风险 ; □督促和检查抱杆拉线选取合格钢丝 12 抱杆与受力钢丝绳连接或绑扎不牢固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桩锚连接应牢固可靠; ; □督促和检查抱杆和受力钢丝绳绑扎牢固,并设专人看管桩锚 13 不按重量选取滑轮组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应按起吊重量及安 全系数选取滑轮组 □督促和检查起重作业时按重量和安全系数要求选取滑轮组 14 起吊电杆不用闭环式滑轮组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使用闭环式滑轮组 □督促和检查其中电杆时使用闭环式滑轮组 15 抱杆起吊电杆时不设调整绳 夹伤、打击、设备破损 中等风险 起吊电杆时应设 2 根或以上调整绳,每根绳应由 1~ 2 人拉住控制 □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明确起吊电杆时应设调整绳; □检查起吊电杆时是否设调整绳,调整绳使用是否满足要求 13 16 土质松软处抱杆没有加固措施 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在土质松软的地方,抱杆腿部应绑扎横 道木或垫枕木加固 □督促和检查土质松软处抱杆应采取加固措施 17 锚固点没有设专人看管 夹伤、打击、设备破损 中等风险 各锚固点必须牢固可靠,并设专人看管 □检查任务分配时是否明确人员看管锚固点; □检查锚固点是否有专人看管 18 绞磨和卷扬机放置不平稳,受力前方有人通过或逗留 打击、夹伤 中等风险 ,锚固必须可靠,有防滑动措施,受力前方不得有人通过或逗留; ,导向滑车应与卷筒垂直,滑车与卷筒的距离大于卷筒长度的 20 倍 □检查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绞 磨和卷扬机作业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 □检查绞磨和卷扬机放置是否平稳,是否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19 受力点采用铝材质滑轮 夹伤、打击 中等风险 受力点应使用钢质滑轮 □严禁受力点采用铝材质滑轮; □检查受力点是否采用钢质滑轮 20 绞磨和卷扬机使用不规范 夹伤、打击 中等风险 ,排列整齐,缠绕不得少于 5 圈; ,且站位于锚桩后面,不得站在绳圈内; ,不得采用松尾绳的方法卸荷; ; 的卷筒上调整牵引绳位置 □检查作业人员是否经培训上岗; □检查绞磨和卷扬机现场是否有使用规程; □检查使用过程是否按规程要求操作 21 绞磨机漏油或采用直流供油 灼(烫)伤 高风险 ; □检查绞磨机是否做好日常维护并留下记录; □严禁绞磨机使用直流供油 14 22 电杆起吊离地没有停止起吊,检查各桩锚的受力情况 夹伤、打击、碰撞 中等风险 ~ 1m 时,应停止起吊; ; □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明确起吊离地后的检查事项; □检查现场起吊作业是否按要求做好起吊离地后的各项检查 23 使用汽车或拖拉机直接牵引起吊电杆 打击、碰撞、设备破损 高风险 严禁使用汽车或拖拉机直接牵引起吊电杆 □严禁使用汽车或拖拉机直接牵引起吊电杆 杆、塔拉线安装作业 1 受力拉线与导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拉线与杆塔夹角不足 打击、坠落 高风险 ; ; 45176。 受地形限制时,不应小于30176。 □检查安全技术交底是否明确受力拉线和 导线的各项要求; □检查现场受力拉线、导线和杆塔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2 线夹安装错误 打击、夹伤 低风险 、 UT 形线夹安装的朝向要正确; 300~ 500mm,与主线用铁丝绑扎 □督促和检查线夹应正确安装 3 临时拉线的花篮没有用铁丝绑扎固定,双钩没有卸去手柄 打击、夹伤、坠落 高风险 临时拉线使用的花篮应用铁丝绑扎固锁,双钩应卸去手柄 □督促和检查临时拉线使用的花篮应用铁丝绑扎固锁,双钩应卸去手柄 4 剪切钢绞线防回弹措施 不足 打击 中等风险 拉线剪切时线头应用铁丝扎牢,并 防止线头回弹伤人 □督促和检查剪切钢绞线落实防回弹措施; □检查防回弹措施是否充足 15 5 拉棒、拉环与拉盘的连接 不符合要求 坠落、打击、 碰撞 高风险 ; ,要做好防止拉棒回弹伤人措施。 拉盘、拉棒、拉线应呈一直线; 、拉环与拉盘的连接应牢固可靠, U 形环螺栓要露扣和加 R 销 □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对拉棒、拉环和拉盘的连接做详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