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先秦两汉文学史讲稿pptconvertor!内容摘要:
《周南芣苡》 (为演唱) 《王风黍离》 (助抒情) 三、字词与句式 —— 体式 由杂言趋向以四言为主 双声、叠韵 —— 此汉语自具之音乐美, 有悠扬婉转之妙 叠字:《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 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 四、开创抒情诗的传统,奠定中国诗歌的文体功能 “言志”与“缘情” 五、关切现实的风雅传统 —— 文学观念 历代士人淑世情怀的文学表现 —— 现实精神 //政治情结 //社会关怀 集体抒情 — →个体抒情 “风雅”为文学作品之最高标准之一。 为人生的 — →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第四章 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 从卜辞到《春秋》 一、散文的萌芽 卜辞 —— 金文 应用文体之萌渐 —— 格式化 叙事错综以议论 举例:毛公鼎 先秦史官与历史散文的兴起 史职由宗教转向人文,所记录之内容由宗教对象转为政治活动。 (参徐复观《原史》)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言为《尚书》,事为《春秋》。 二、《尚书》 基本介绍 名义 —— 上古之书。 汉人所命名。 性质 —— 上古历史文献汇编,记言者也。 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体。 编订 —— 旧传孔子所 编,非。 传足本为一百篇。 《尚书》今古文问题 汉文时伏生传今文 28 篇,用隶体,可信。 汉武时鲁恭王坏孔子壁,得古文《尚书》,皆蝌蚪书。 较今文多 16 篇,西晋末皆亡。 今存古文尚书(伪《孔传》),东晋梅赜赝作也。 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 风格与影响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 当时记言之文,然皆作书面语;文词古奥,然语意平易。 诚挚敦厚,情深意切;文风质朴,少雕饰。 举例:《秦誓》 对后世官方文书的体式有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宗经》: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 三、《春秋》 名义 当时一年只分春、秋两季,遂以季节名为按年记事之著作名。 诸侯各有国史,“春秋”为周代史书通名。 《墨子明鬼下》列举:周、燕、宋、齐皆有《春秋》。 诸侯国史又名梼杌、乘。 《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今之《春秋》,鲁《春秋》也。 起隐公元年(前 722),尽哀公十四年(前 481),共 242 年。 体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按鲁十二公顺序分年记事。 记事以鲁国为主,兼顾各国。 《春秋经传集解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所以 纪远近,别同异也。 作者和时代 “不修春秋”(《公羊传》庄公七年语) 旧说:孔子晚年据鲁国史官底本加以笔削,用为历史教材 —— 是为中国私家著述之始。 《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新说:孔子不曾修《春秋》,仅用为近现代史教材耳。 其中有关孔子生卒之文字皆后人所加。 (杨伯峻) 观念和价值 A、维护周礼,拨乱反正 —— 重评判,不重记录 《庄子天下》:《春秋》以道名分。 《太史公自序》:《春秋》以道义。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孔子成《春秋》而乱臣 贼子惧。 《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 B、春秋笔法 —— 开创史书褒贬劝戒之传统 一字寓褒贬 —— 作者之书法义例 诛、杀、弑 // 败、大崩 // 征、伐、侵、袭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文心雕龙史传》:(《春秋》)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微言大义 —— 读者对《春秋》隐微含义的阐发 举例:《左传》解“郑 伯克段于鄢” C、叙事简严 —— 此盖当时国史记事之通例 “电报体”。 钱钟书谓如今日之新闻标题。 此或当时各国史官记事之通例;亦受书写材料限制。 桓谭《新论》: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荀子谓“《春秋》约而不速”,王安石讥为“断烂朝报”。 《春秋》三传 A、《公羊传》 B、《穀梁传》 C、《左传》 今文、古文之大较 —— 通经致用 //通经知古;阐发微言大义 //训诂名物制度(以义传经 //以史传经) 公、穀皆今文,阐发经义之作,在政治史、思想史影响较著。 文学则公、穀乃经师讲辞,木讷呆滞,无与翰藻。 第二节 《左传》 一、《左传》的成书 A、作者及书名 左丘明 —— 旧说为孔子学生。 按《论语公冶长》提及之,引以自重,《左传》作者必非此人。 或托其名以行而已。 其人或为儒家后学,姓名不可知。 原名应为《左氏春秋》,今名乃《春秋左氏传》之简称。 刘知几《史通申左》: 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 述远古则委曲如存,征近代则循环可覆。 必料其功用厚薄,指意深浅,谅非经营草创,出自一时;琢磨润色,独成一手。 斯盖当时国史已有成文,丘明但编而次之,配经称传而行也。 B、写定之时代 异说甚多,兹采杨伯峻说: 据其中预言之验否,可推知作于魏斯为(文)侯之后(前 403),周安王十三年(前 389)之前。 当时即有写本,与公、穀口耳相传,入西汉始有定本者异。 C、传本 西汉:民间传本及孔壁藏本 —— 刘歆合二本写定,请立于学官。 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始合经传为一 —— 唐孔颖达正义 此为《左传》之标准本。 注本: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竹添光鸿《左氏会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研究著作: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 》 改本:马骕《左传事纬》、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选本: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朱东润《左传选 》 全译:沈玉成《左传译文》 参考读物 二、《左传》的史观 人本思想 —— 重人事,远鬼神 “民,神之主也。 ” 见桓公六年季梁语;僖公十九年司马子鱼语。 又,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虢君自谓“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宫之奇则曰: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民本思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根于春秋之政治格局变化而然。 国家(社稷)与政权(国君)概念开始分离,作为主体之“民”之地位始 被重视。 有以启战国时士人之崛起。 附说:中西“民主”之异 —— democracy 源自希腊语,字根 demos人民 +kratia统治 ,即“由人民进行统治”也。 而汉语乃“民之主”之简称。 三、《左传》的叙事 “史之称美,以叙事为先”。 《左传》叙事,向以言简事博为后世楷模。 其叙事技法百出,前人多有总结。 (冯李骅《读左卮言》、张高评《左传之文学价值》) 其中战争描写最为人称道,前人或将《左传》作兵书读。 手段与技巧 A、以预言绾合情节 一人之休戚、一家之荣枯、一战之胜负、一国之盛衰,在在有预言如影随形。 以理性 分析之因果,取代宗教神启之宿命。 既见史筮一体之孑遗,复总悠悠万事于一脉。 史家之慧眼,文士之慧心,宛然归一。 如崤之战前蹇叔、王孙满之言 B、妙于剪裁,精于照应 举例:鄢陵之战 C、注重细节点染,充实情境,平添趣味 如城濮之战战前文公占梦 又如邲之战,“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又如哀十六年楚白公之乱,叶公胄否之议论。 D、文字洗练,富于张力 效果:文约事丰 方法:省字与省句 宣十四年楚子闻申舟被杀: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 又,庄二十八年楚子元伐郑 《史通叙事》:言近 而旨远,辞浅而义深。 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 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 E、涉笔奇趣,为小说之先声 举例:魏颗不从乱命 // 邾庄公之死 四、《左传》的志人 以人物串联历史,穿针引线,承先启后,鉴往知来 显著如季札,隐晦如夏姬 有如历史之“报幕员”。 后世小说颇有此等角色。 遗貌写神 —— 轻外表、心理,重言语、行动 长篇如重耳、子产,短章如曹沫。 举例:宋南宫长万之勇 擅为代言 记言本古史官职守,《左传》遂变本加厉,为角色设身处地,创作台词。 人物或 因言而存,如鉏麑。 实启后世小说、戏曲对话之权舆。 (《管锥编》 PP164— 166) 五、《左传》的行人辞令 需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关乎国家利益 文风:典雅奥博,含蓄委婉。 —— 身份、教养使然 如烛之武退秦师、知罃对楚王问。 又吕饴甥对秦穆公 第三节 《 国语 》 一、概说 作者与成书 旧传左丘明作,后人从文风、体例等不谐之处多非之。 要为史官之记,战国初人汇集成篇,而左氏或为传者之一。 因史料来源相近,时代相当,故所记事可与《左传》相参。 《史记太史公自序》及《报任安书》: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名称与体例 分国记载,以记言为主,故名。 《汉书律历志》始称为《春秋外传》,非。 韦昭《国语解》序: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曰“外传”。 起周穆王,讫鲁悼公(前 453)。 21 卷,分 8 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 各国篇幅不一,《晋语》九卷,《郑语》仅一章。 较《左传》多记吴、越事。 注本 西晋发魏墓,其中有《国语》三篇,可见战国时此书已流传。 孙吴韦昭《国语解》;清董增龄《国语正义》;民国徐元诰《国语集解》 二、内容与风格 多记教诲之语 比较:《尚书 》多训诫文,《春秋》多褒贬言。 发展民本思想 用故事说教 叙事、记言好用繁笔,平铺直叙,涂抹太尽,常觉枝蔓,然不乏生动人物、情节。 比较:《左》《国》所记晋文公去齐。 《晋语》不乏幽默之笔。 举例:《晋语九》“董叔将娶于范氏” 《吴语》《越语》文笔恣纵,描写接战与备战之谋颇可观。 造语为文,晓畅平易 卫聚贤《国语之研究》乃谓书中多用方言。 第四节 《 战国策》 一、成书与性质 成书 刘向编, 33 篇,分东、西周、七雄、宋、卫、中山十二国策。 刘向撰《战国策书录 》今存,可知其编辑经过。 (罗根泽谓为蒯通所作) 后有散佚,北宋曾巩又加整理,仍分 33 篇,已非刘向之旧。 注本: 南宋姚宏、鲍彪各有注。 鲍更动原作次序,不佳。 近人有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何建章《战国策注释》。 性质 纵横家言论集 《战国策书录》: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文心雕龙史传》:及至纵横之世,史职犹存。 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 盖录而弗叙,故即简为名也。 子之将史 —— 多虚构,不必尽如事实。 《史记苏秦列传》:然世言苏秦多异, 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 《史记索隐》谓史公刊落豫让行刺“衣尽出血”数句。 谭献《复堂日记》五:予谓《策》纪多设辞,如诸子之寓言,非可以实事求之。 1973 年,马王堆出土类似《战国策》之帛书 27 章,命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可见其时此种学说之流行。 二、时势与思想 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孟子滕文公》) “横则秦帝,从则楚王。 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刘向《战国策书录》) “山东言纵横,未尝一日而止也。 ”(韩非) “游说权谋之士”鼓吹 其说,折冲樽俎,舌端取富贵 《文心雕龙论说》:暨战国争雄,辩士云踊,从横参谋,长短角势。 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 (飞钳:察其言语是非而钳制之。 又与“转丸”皆传为《鬼谷子》篇名。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赈而封。 《史通言语》:战国虎争,驰说云涌。 人持弄丸之辩,家挟飞钳之术。 剧谈者以谲诳为宗,利口者以寓言为主。 尚计 —— 重权谋 尚说 //尚辞 尚利 尚时 —— 权变 三、文学成就 “从文学的一面来说,与此前的作品相比,它便特别显示了一种世俗的趣味。 „„大致可以说,《左传》是贵族的文学,《战国策》是平民的文学。 前者多贵族气,后者多游士气。 ” —— 扬之水《先秦诗文史》 为士人立传 主角:策士与侠士 要素:智谋与气概 举例:苏秦;鲁仲连;颜斶;聂政 以寓言、故事说理 与春秋辞令之言称《诗》《书》迥异。 从赋诗言志转变而来。 含蓄蕴藉则寡,浅易生动过之。 《文史通义诗教上》:战国者,纵横之世也。 纵横之学,本于古。复件先秦两汉文学史讲稿pptconvertor!
相关推荐
由于缺乏高尚的目标,因此以失败而告终。 再次征服雷纳尔夫人:高尚与卑劣交织的矛盾。 爱情与征服的野力联系在一起。 第四十四章:看透了社会和宗教的伪善,认识到年轻人象蚂蚁蜉蝣一样,终将被伪善 的社会风气所吞噬。 艺术成就 : 首先、心理描写极为出色。 (既虚伪又真诚,既多疑又勇敢)。 其次、擅长在特定环境和情绪下,安排故事情节、推动事件发展。 营造紧张氛围。 十五、巴尔扎克《高老头》(十九世纪)。
的 肋骨六分拱 ,圣坛外出现了初步的 飞扶壁 ,以上特点是 哥特的先声。 昂古莱姆教堂 法国 立面讲究,入口开始重要起来。 拉丁十字 平面,塔和立面结合起来,形成高耸和纵深的感觉,吸收帆拱,内部连贯性 较 差。 把不同的教堂空间组织起来,是 哥特 的开始。 博让西 碉堡 法 国现存最早的方形塔楼 造型上留有木构痕迹 安斯巴登教堂的钟楼 英吉利 罗马风建筑的主要代表。 塔身上受 木结构 形式影响的
细奥酸卑缚拽比秃 1827 年雨果发表剧本 《克伦威尔》及其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宣言。 《艾尔那尼》的上演时法国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的标志。 《九三年》是写法国大革命的作品,反映了雨果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阶级局限性。 外国文学史 (欧美卷下 )复习资料外国文学史 (欧美卷下 )复习资料 第六章 浪漫主义( 19世纪初期文学)浪漫主义运动从德国开始,在英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法国达到了高峰。
出最大的能量。 1乐观者与悲观者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 “ 性格改造 ” ,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 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 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 “ 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 “ 玩了就会坏的。 ” 孩子仍在哭泣。
C. 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 电光石火 . . . . ,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 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 平分秋色 . . . .。 【答案】 B ( 2020新课标全国卷 Ⅱ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 当的一项是 ( ) A. 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 栉风沐雨 . . .
块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不均匀,距二 1煤层底板 ~ ,平均 ,为二 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灰岩顶面均发育古剥蚀面,岩溶发育,富水性强,距二 1煤层~ ,平均 69m,是二 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防治水台帐及图纸 矿井设有地测防治水科及水文地质专业人员,严格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对矿井涌水量观测采用 浮标法和主水仓水位传感器,以及矿井排水泵工作时间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