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排查治理方案内容摘要:

块灰岩,岩溶发育,富水性不均匀,距二 1煤层底板 ~ ,平均 ,为二 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灰岩顶面均发育古剥蚀面,岩溶发育,富水性强,距二 1煤层~ ,平均 69m,是二 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防治水台帐及图纸 矿井设有地测防治水科及水文地质专业人员,严格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对矿井涌水量观测采用 浮标法和主水仓水位传感器,以及矿井排水泵工作时间对比分析;地面水文观测孔采用测绳定期观测,井下各出水点涌水量采用浮标法和容积法观测; 建立了防治水15 种防治水基础台账,并及时填绘图件。 矿区积水范围及探水“三线”要求 矿区内目前存在三处采空区积水, 现根据《煤矿安全手册》第五篇矿井防治水中的小窑老空积水计算公式计算二 1 煤层采空区积水量。 计算公式: Q 积 =(K M F)/COSα (m3) 13 其中: Q 积 — 积水区积水量 (m3); K— 采空区的充水系数,取 ; M— 采空区的平 均煤厚 (m); F— 采空区积水的投影面积 (m2); α — 煤层倾角 (176。 )。 各采空区积水量估算结果见下表,经计算,井田内二 1煤层采空区内积水总量共 17962m3。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结合未来三年矿井采掘作业计划,确定沿 22采区 22061工作面积水范围外推 60m为探水线,沿探水线 60m 为探水警戒线,采掘过程中严格执行探水 “三线”制度,打超前探、放水钻,并留设足够的防水保安煤(岩)柱,以避免发生老巷老空水突出溃水,造成淹井等水患。 3. 瓦斯 钻孔瓦斯 区内四个钻孔集了 8 个解析样,但解析样中仅有 1 个合格,故难以对本区瓦斯分带情况进行系统分析。 另通过对矿区周边邻近煤矿瓦斯等级资料调查结果显示,也属瓦斯区域开采。 矿井生产历史鉴定结果 生产期间, 2020 年 8 月 22 日全矿井测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绝对涌出量为 , CO2相对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 据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豫煤安 [2020]839 号)附件“ 2020 年地方国有煤矿瓦斯等级和二 14 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汇总表”中瓦 斯等级鉴定结果,本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 , CO2 相对涌出量为,绝对涌出量为 ,亦属低瓦斯矿井。 据 海 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 2020 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豫工信 [2020]66 号 ) 附件“ 2020 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审批结果汇总表”,全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 , CO2 相对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省厅批复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据河南省工 业和信息化厅关于 2020 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豫工信煤 [2020]153号 ) 附件“ 2020 年度全省煤矿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审批结果汇总表”,全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 CO2相对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为 ,省厅批复等级为瓦斯矿井(见 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历年鉴定结果汇总表)。 据 2020 年 8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绝对瓦斯涌出 量 ,属瓦斯矿井。 瓦斯评述 总上所述,本矿井应属于瓦斯矿井。 但是瓦斯赋存具有不均衡性,如在小断层附近及其尖灭端、厚煤带、瓦斯有可能陡增,在张性断层带附近,瓦斯则便于逸散。 总之,在生产中应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特别要加强瓦斯检测及通风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 4. 工程地质 15 松散岩层工程地质特征 矿区内第四系岩性由粉砂质亚粘土、砂质粘土及耕植土组成,底部为砾石层,按照《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1390)附录二围岩分类划分,第四系松散层为 Ⅴ 类,属不稳定岩层。 二 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二 1煤层顶板主要以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中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次之,其中,矿区西南部主要以细粒砂岩为主,矿区东北部主要以砂质泥岩为主,顶板岩性分布情况见图 : 二 1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图 矿区内二 1 煤层底板主要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含少量伪底炭质泥岩。 底板岩性分布情况详见 下图 : 16 二 1煤层底板岩性分布图 对照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和 原煤炭部煤科字第 429 号文的分类方案 ,二 1煤层顶板砂岩类多为中等稳定类顶板,泥岩类顶板为不稳定类顶板;对照 原能源部 1989 年发布的《缓倾斜煤层工作面底板分类方案》,底板工程地质类型为松软类型。 XXX 煤矿二 1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① 11514 钻孔二 1 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顶底板 顶 板 底 板 岩性 砂质泥岩 细粒砂岩 砂质泥岩 石灰岩 项目 样数 极值 均值 样数 极值 均值 样数 极值 均值 样数 极 值 平均 吸水率( %) 3 3 0.79 2 2 0.54 密度 (g/cm3) 干 3 3 2 2 湿 3 3 2 2 抗压强度(MPa) 干 2 2 63.2 2 33.5 湿 2 2 58.2 1 1 48.8 静变模量(103MPa) 干 2 2 13.2 1 8.21 湿 2 13.6 1 1 70.7 静泊松比 干 2 1 湿 1 0.12 1 1 0.37 17 抗拉强度 (MPa) 干 3 3. 954. 85 2 2 湿 2 0. 600. 67 3 1 1 饱和三轴 C(MPa) 2.29 ф(176。 ) 55.6 ② XXX 二 1 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 顶底板 顶 板 底 板 岩性 砂质泥岩、泥岩 细粒砂 岩、中粒砂岩 砂质泥岩 石灰岩 项目 样数 极值 均值 样数 极值 均值 样数 极值 均值 样数 极 值 平均 吸水率( %) 11 5 3 1 颗粒密度(g/cm3) 11 5 3 1 块体密度(g/cm3) 11 5 3 1 变形模量(天然) (103MPa) 11 5 3 1 泊松比(天然) 11 5 3 1 抗压强度(MPa) 11 5 3 1 抗拉强度(MPa) 11 5 3 1 抗剪强度 (天然) C(MPa) 11 5 3 1 ф(度 ) 11 5 3 1 综上所述, XXX 煤矿现生产矿井顶板多为砂岩、砂质泥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泥岩,稳定性均较差,一般开采中底鼓现象特别严重,侧压、顶压都较大,顶底板均难于维护、管理,在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加强顶底板的管理工作。 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评价 地面 除邻矿开采地下煤层外,区内耕地分布于坡度较缓的山梁及 18 宽缓沟谷中。 矿区及附近分布有等自然村落 及集镇共计 16 个,当地居民以农业人口为主,大多数以务农为生 , 周边其它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农业耕种 与道路工程,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 人 类 工程建筑和 地质环境影响较小。 另一重要人类工程活动为道路工程,许(昌)~洛(阳)省级公路从矿区东北斜穿而过,矿区中南部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