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松原项目区“二期”长岭区片三批次工程施工长岭镇三合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工进度,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根据工程施工顺序、工期缓急,提高周转材料的使用率。 避免后期施工进度过紧,周转材料难以周转,造成浪费。 七、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施工项目成本决 策;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施工项目成 本分析;施工项目成本检查。 第四节现场施工管理 一、施工管理任务和模式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所确定的要求,对工程施工活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调整及控制和协调;在施工过程中正确有效地使用人力、材料、机械设备、资金,达到工程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施工安全的目标。 施工管理人员,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合理组织管理工程施工全部生产经营活动。 整个施工管理按照“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反馈控制”的管理职能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管理模式为一个 中心,三个系统。 二、施工管理程序 工程由项目经理组织和统一安排、协调施工。 技术负责人统一现场指挥实施,并负责日常工作,合理组织安排有关部门平行作业,落实各部门职责、权限。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好技术交底、技术研讨会,做好工程统计、计划和各种报表,全面掌握整个工程进度和质量,负责与监理、业主的联系工作,并协调好与业主、监理的关系。 三、生产调度联络协调 21 (一 )项目经理部实行生产调度会制度、每天由项目经理主持召开。 (二 )各职能部门及生产班组汇报工程进展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 )由项目经理下达任务单,明确任务 名称、责任人、完成指标、限时要求、配合班组及人员、完成结果等,并作为考核业绩的指标。 (四 )项目经理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控制整体进度和质量,协调各方存在的因素。 第四章 现场施工测量 第一节 概述 本工程施工测量所承担的任务是通过布设一定精度的施工控制网点和选择行之有效使用方便的施工放样方法,使得各工程施工控制精度符合设计规范,满足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测量,本着“从整体到局部,从控制到碎部”的原则,围绕着工程施工的整体部署,按照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各级控制点的引测,细部的测量放样,施工 完成面貌的检查,重要部位的安全监测,这样一个程序,在人员、设备上合理配置,精心组织。 在严格遵守各种测量规范进行实际工作的同时,再制定具体详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岗位责任操作规范、安全规范等 )来进行严格管理,作到测量工作合理,层次清晰,责任明确,做好现场施工的“向导”,确保测量在工程中的“眼睛”作用。 第二节 施工测量依据 《 国土 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91);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ZBA7600287); 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 22 设计文件及图纸;施工图纸、修改通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其它具体技术要求。 我单位将为本项目配备种类齐全、性能满足各种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保证及时供应各项工程的施工工作。 实际操作中,主要仪器设备按周期送有资质的 计量中心检验,坚持专人维护保养,加大自检自校的力度,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第三节 建立测量组织机构 我单位 已 组建项目部测量队。 测量队直接对技术负责人负责,各测量工程师直接对测量队负责。 测量队设队长 1人和测量工程师 2人 及测工 3人。 测量队长:协调各测量 班组工作,组织审核各班组施测措施,并对施测措施的正确性负全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力量及给后备人员支持。 测量工程师:负责整个工程的控制测量任务,施工控制网的施测,基本导线的施测,提供基本控制点成果,对成果的可靠性负全责,检查施工放样组的放样正确性。 负责内业资料的汇总,对各班组上报资料审核、修饰、上报、归档,负责整理竣工资料、并对此提出具体要求。 负责工程的施工放样、收方、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期间的观测测量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班组的人员进行适当的配置,再详细分组。 第四节施工测量控制点、高程点布设 一、根据监理人提供测量基本控制点、基线和高程点的基本数据,同监理人共同校核基本控制点、基线和高程点的测量精度,并复核资料及数据的准确性。 二、根据 国土 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和本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布设本工程工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总布置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 23 逐级控制。 三、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埋于混凝土中的钢筋上,并在其上刻十字丝其交点为控制点中心,测设轴线控制的标点(简称轴线点),其相邻标点位置的中误差应小于 10mm。 四、平面控制点,应选埋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地基稳定且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 五、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应不低于测设的精度。 六、施工水准网的布设应按由高到低逐等控制的原则进行。 接测国家水准点时,必须接测两点以上,检测高差符合要求后,方能正式布网。 七、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的保护装置以防止机械碰撞。 (一)平面控制点应选在埋于混凝土中的钢筋上,并在其上刻十字丝其交点为控制点中心,测设轴线控制的标点(简称轴线点),其相邻标点位置的中误差应小于 10mm。 (二)平面控制点,应选埋于通视良好,有利于扩展,方便放样,地基稳定且 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 混凝土标墩示意图(单位: cm) 40100120354252150(a ) 剖面图(b ) 平面图 (三)平面控制网建立后,应定期进行复测,若发现控制点有位移迹象时,应进行检测,其精度应不低于测设的精度。 (四)施工水准网的布设应按由高到低逐等控制的原则进行。 接测国家水准点时,必须接测两点以上,检测高差符合要求后,方能正式布网。 24 水准点选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点,墙水准点应选设于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 各等级的水准点,须埋设水准标石。 同时绘制点之记,必要时设指 示桩。 四等水准点标石埋设示意图 (单位: cm) 202040107040(a)2510520(b)20602515(c) ( 五)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周围应有醒目保护装置以防止机械碰撞。 (六)应负责管理好施工控制网点,若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修复,工程完工后应完好地移交给发包人。 八、鉴于本工程为 钻 井工程、 土地整理项目 、道 路 工程 等 ,根据《 国土 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准,本工程布设四等平面控制网和四等高程控制网,可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九、平面控制网布设 (一)利用 RTK仪器 ( GPS) 的闭合导线方法进行测设,如下图: 边 AB为已知边 ,由 RTK仪器 施测 ,由 RTK仪器 实侧。 25 (二)测设平面控制网应注意几点问题: ,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视线离障碍物不宜小于 2m。 ,应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的砼观测墩(即在埋在砼中的钢筋点上刻上十字丝,其交点为控制点中心)。 ,以防止车辆或机械碰撞。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规定执行。 ,在低温作业下应有一定预热时间。 、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强光源反射影响。 ,测站主机必须打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 ,离开地面和人体 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摇动数分钟,气压表要置平。 (三)成果的验算和平差计算 N3 β 1 β 2 β 3 β 4 β 5 β 6 A N1 B N2 N4 N5 26 h ABDiVBaA闭合导线主要是角度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校核。 若均不超限,则分别进行角度平差和坐标增量的平差。 若超限,则分析原因,重新测设直到 满足限值才能作为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成果。 十、高程控制网布设 (一)采用光电测距的三角高程法,进行闭合水准路线的四等测量。 如下图: 已知, B待求 则 hAB= A+iAVB+f 其中: RDKf 2 2)1(  R=6371118m D—— 两点间水平距离 K—— 大气折光系数,一般取 ,当 D大于 300m时,需加两差改正数,取平均值,可消除两差改正数对观测影响。 ,△ =h正 +h反,△允 =每百 m不大于 3cm,超限重测。 (二)代替三、四、五等水准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测设时应注意几点: 路线应起讫于高一级的高程点,隔点设站法的测站数应为偶数。 27 ,事先将仪器的水平轴(或棱镜和站牌中心)至调平螺丝上部基座的固定长度,用机械方法(如游标卡尺等)或用精密水准仪配以因瓦水准尺或钢板尺予以精确测定。 在现场观测中,只需量测标石面(或高程标志顶部)至上部基座面之间的距离即可。 这种作业方法精度可保证在177。 1mm内。 500m 时,可直接按照标准棱镜站牌,视线长度大于 500m时,应采用特制站牌。 ,前后视线长度应尽量相等,最大视距差不宜大于 40m,视线通过的地形剖面应相似,倾角宜相近。 (三)外业成果的整理与平差计算。 包括:气象改正、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进行平差,若超限则重测。 第五节 施工测量方法 一、施工测量放样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在施工程序上可以直接由等级控制点 (首级及加密控制点 )直接施放,也可以由细部加密的测站点进行施放,根据不同精度要求以及是否方便操作来选择,重要部位直接采用首级控制点进行放样。 二、在本工程中我单位将充分利 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施工放样,主要采用的办法是 RTK 仪器( GPS)进行测量 ,在测距过程中,还要适时的考虑气象等各项参数的改正。 三、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准备好放样资料,绘制出放样草图,所有资料及草图均应两人独立校核,所有放样点线均应有校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 28 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四、 井位测量 根据设计位置,采用 RTK 仪器( GPS) 进行定位放样,钻进前及安管中采用 经纬 仪进行点位控制,保证点位在允许偏差以内。 五、 排水沟 的细部放样 (1)混凝土建筑 物立模细部轮廓点的放样位置,以距设计线 ~ 为宜。 间距符合下表规定。 放样细部点间距要求 形状 直线 曲线 材料 混凝土 混凝土 相邻点最长距离 (m) 5~ 8 4~ 6 (2)各种曲线、曲面立模点的放样,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模板制作的不同情况确定放样的密度和位置。 曲线起讫点、中点、折线的折点一般均应放出,曲面预制模板应酌情增放模板拼缝位置点。 曲线、曲面放样,应预先编制放样数据表,始终以该部位的固定轴线 (固定点 )为依据,采用相对固定的测站和方法。 (3)立模轮廓点,可直接由等级控制点测设,也可由测设 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 (或测站点 )测设。 1)由轴线点或测站点放样细部轮廓点时,采用 RTK 仪器( GPS)。 2)在不便于丈量距离的部位进行放样时,宜采用短边 (200m以内 )前方交会法。 3)在有众多三角点作为交会方向的部位,也可采用后方交会法测定测站点坐标,然后再放样细部点。 4)在已经精确测定了轴线的部位进行细部放样时,可采用轴线交会法。 5)在有条件的地方,细部点的精确放样,采用边角前方交会,边角后 29 方交会或测边交会法等。 (4)直线形建筑物的放样控制线宜布设成包括主轴线(或其平行线)的方格网形式。 主轴线的测 设精度应规范的规定。 由主轴线测设辅助轴线的距离丈量相对中误差,有金属结构联系部位,应不大于 1/20200,其他部位应不大于 1/10000。 (5)特殊部位的模板架设后,应利用测放的轮廓点进行检查,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模板偏差限值 项目 允许偏差 (mm) 外露表面 隐蔽内部 模板边线与放样轮廓点偏差 177。 10 177。 15 结构物水平截面内部尺寸 177。 20 预留孔、洞尺寸及位置 177。 10~177。 20 六、高程传递测量 1.高程从地面向深坑传递。 如下图所示 α V1 A b V2 已知地面点 A 的高程, a、 b为地面水准尺与坑中水准尺读数。 V V2分别为钢尺读数,求 B点高程。 HB=HA+( ab) ( V1V2) 2.高程从坡面传递测量示意图如下: G 30 已知地面点 A 的高程, a、 b为地面水准尺与坡水准尺读数。 V V2 分别为钢尺读数,求 B点高程。 HB=HA+( ab) ( V1V2) 七 、在实际放样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为各个部分分别编制有针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