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技术考试辅导资料内容摘要:

作业施工前,对准备采伐作业的小班进行全面勘测与调查,并在技术措施、作业量、施工设施及效益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的总称。 它是林分进行经营活动、采伐林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依据,是科学营林的重要手段。 2) 、设计原则:森林经营作业设计必须按照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70693)《森林经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原则,全面规划、综合经营、因林制宜、合理设计。 3) 、设计程序:编制森林采伐作业设计,必须由乡(镇)林业站根据采伐限额指标及森林资源状况提出申请,由具有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指派 2人以上有设计资格的人员进行设计,国有林场根据经营方案进行设计。 4) 、现场勘查: 伐区选择 设计人员要本着有利于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林分质量、先劣后优的原则选择伐区,尽量安排整小班作业。 国有林场要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执行。 伐区面积确定 皆伐作业小班面积不得超过 10公顷,坡度 26176。 19 以上不超过 3公顷,坡度超过 36176。 ,严禁采伐作业。 面积测定 小班面积采用闭合导线法全部用罗盘仪进行实测,测量闭合差不超过 1/100。 各测点要留有标桩,作业小班四周要留有明显、较持久的标记,严禁用二类调查结果代替森林采伐作业设计。 小班面积精度误差为177。 5%。 蓄积量调查 采用标准地或全林检尺法调查。 标准地要设在有充分代表性的地段,面积为 公顷,总面积不少于作业小班面积的 5%。 顺山带状标准地宽度不低于 15 米,同时要进行坡度改平。 标准地面积必须用罗盘仪实测,闭合差不超过 1/100。 蓄积误差:人工林不超过177。 5%,天然林不超过177。 10%。 立木直径调查 凡胸径 5 厘米以上的检尺树种都必须用围尺量测 米处直径,上坡检尺 2厘米整化,围尺与树干垂直,分别树种记载。 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取东南舍西北的原则进行检尺。 小班株数允许误差177。 5%。 树高调查 采用仪器实测或结合径阶造材进行,允许误差为177。 5%。 优势树种占六成以上时,按径阶比例测量 15 株优势树种树高;优势树种占五成以下时,按径阶比例测量 20 株各树种树高,保留一位小数。 林龄确定 采用查数年轮的方法,以三株伐倒木的平均年龄确定。 龄 组确定不得有误。 树种组成调查 在踏察基础上目视或结合每木检尺以断面积比 20 例确定,用十分法表示,允许误差为一层。 郁闭度调查 采用目测或实测方法确定,用十分法( )表示,允许误差为177。 材种出材量调查 根据林分或采伐木的各径阶平均高,按优势树种或组成树种径阶株数比例,选 15 株径阶标准木伐倒造材,允许误差为177。 5%。 1采伐方式确定 严格按照《规程》要求,确定为小面积皆伐、择伐、二次渐伐、皆伐改造、择伐改造、透光抚育、生长抚育。 1采伐强度确定 择伐 3040%,二次渐伐第一次 50%、第二次100%,透光抚育 1020%,生长抚育人工林 1020%、天然林 1525%。 1林种确定 参照原小班档案确定,不得有误,小班档案有误的要予以改正。 1森林起源确定 按优势树种起源确定为天然实生、天然萌生及人工实生、人工萌生。 1立地条件调查 坡向采用八方位现地或用地形图确定;坡位分全、脊、上、中、下、谷、平地,以设计小班所处地形位置确定;坡度用仪器测定,允许误差177。 3%。 1土壤调查 填写土壤名称、土层厚度, A、 B两层要详细记载。 1植被调查 调 查具有指示或代表性下木和草本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盖度。 1天然更新调查 在作业小班内选设 34个样方,样方面积 4179。 5 21 平方米,调查样方内的幼树种类、株数分布及生长情况。 5) 制图与统计 19 成图 (一)作业小班实测图采用 1/2020 或 1/5000比例尺绘制,注记格式为: 林班号-小班号-采伐面积 采伐方式-采伐蓄积-更新树种 利用微机计算面积的可不绘制此图 (二)作业小班位置图用 1/10000比例尺在地形图上绘制,作业小班位置用阴影表示,周围注明林班号、小班号、地类或树种符号。 面积计算 用求积仪或网点板计算平差后的作业小班面积,以公顷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小班面积允许误差177。 2%。 2直径计算 采取断面积计算,保留一位小数,平均直径允许误差177。 5%。 2平均高查算 用测得的各径阶测高木绘制树高曲线,在修匀的树高曲线上查各径阶平均高和林分平均高,保留一位小数。 2蓄积量计算 小班蓄积量 =标准地蓄积量 /标准地面积179。 小班面积 小班蓄积保留整数,标准地和每公顷蓄积保留四位小数,标准地出材保留两位小数,大柴保留一位小数。 22 2出材率确定 各材种出材量占采伐总蓄积的百分比为出材率。 小杆、原条 250根折算-立方米,大柴每吨按 ,出材率确定不得有误。 2 设计文本填写 一、 设计呈报书 以场(村)为单位,按作业类型、审批权限分别形成,一式三份,其格式执行《规程》附录 B. 二、 设计说明书 包括设计依据、作业地点、伐区基本概况、设计结果、植被恢复措施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文字要精炼准确。 三、 设计一览表 根据采伐迹地立地条件,结合生态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合理确定更新方式、整地方式、更新树种、造林密度、幼抚次数及时间。 更新方式用人工植苗、人工播种、天然萌生及天然实生填写。 四、 附件 把外业检尺、测高、造材、面积实测记录附在设计呈报书之后,作为附件一并装订成册。 23 林业种苗 速生杨苗木培育十项技术要求: 在培育苗木过程中应力争做到插一株活一株,达到优质高产的地步,必须做到如下十项技术要求: 选好种条:为了确保苗全、苗齐、苗壮,首先要认真割条分级、切穗、插条分部位的措施。 种条应用一年生的壮条。 插穗长 1016 厘米,粗 12厘米最好,芽要健全饱满,据顶端切口 1厘米为宜。 种条处理:经过浸种处理的插条对促进发芽及生长都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远途调动的种条, 必须进行浸水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浸水处理的方法是:把切好的同一等级的插穗,每 100 株或 200株一捆,捆放在清水中,最好是活水或隔 23天换一次水。 浸水的时间根据插穗的含水量而定,一般浸 23天就行。 插条季节与方法:秋插比春插好,发芽生根早,苗旺而整齐,省去种条储存和处理的工作。 但是人们习惯春插,扦插要先整好地,要求平整耙碎,耕地深度要大于插穗的长度,一般要在 2030 厘米,插条时要严字当头,做到拉线定点,等距插条,以直插为好,严格贯彻八不插的技术要求:( 1)无顶芽或插穗过细未木质化的不插。 ( 2)芽距顶端缺口过远、过近不插。 ( 3)芽损伤劈裂不插。 ( 4)插穗折断不差。 ( 5)不侧插不浅插。 ( 6)错过季节芽展开不插。 (7)地未整好不插。 ( 8)病虫害插穗不插。 24 摘芽与定苗:摘芽要适时,切实做到摘早、摘小、摘好。 连续摘的要求:一般全年要摘 58次,最好一次在稍部,留 30 厘米左右不摘,摘芽结合定苗,去弱剥叶留中间,目的达到整齐,控制分化。 对缺苗未补苗的可采用留 2留 3的措施,不减少产量。 做好查苗补苗:插条补苗是争取全苗的有效措施,但祉苗用的插穗必须妥善处理,补苗后的苗木应做记号,今昔控制,控 弱促弱。 在追肥浇水上可多 12次,促进生长,把废苗量降到最低限度。 适当平茬,合理轮作:平茬要严格掌握地平,留茬不过寸的标准,当年插条不宜连根出圃应平茬 12次,留插 23年较合适。 在圃内最好采用插一行留一行的方式进行培育。 不易起苗重栽,以免浪费人力、物力。 上足基肥,巧施追肥:俗话说的好“育苗如种花,全靠肥当家”,育苗只有多施肥,才能从根本上改良土壤性质,才能高产稳产,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并且注意氮、磷、钾肥互相配合。 要求每亩施肥 5080公斤,化肥 1020公斤,追肥要 掌握多次少量,看地上、看苗点补的方法,分 23 次施入,最后 一次施肥时间在我县不能迟于七月下旬八月上旬。 实施保摘,适量浇水:“人靠饭养,苗靠水长”水是苗木生长的必要条件,尤其是我朝阳地区十年九旱,因而水在育苗中更为重要。 一般水利条件好的苗圃全年浇水 58次,浇水要掌握头水饱,二水浅,幼苗发根蹲苗期少浇或不浇, 7月猛浇,出圃前,春插后必浇水的 25 要求。 中耕与除草:中耕与除草是苗圃中经常的工作,中耕次数越多,草出的越净,越有利苗木生长。 一般每年中耕除草 58 次,要求做到有草必除草,无草也 中耕,浇水必中耕,雨后必松土,达到上不板结,地不裂缝,土松墒情好,活草不见,死草不留的标准。 积极防治病虫害:杨树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治理,积极消灭”的方针,“治旱治小治了”的原则,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采用见虫就灭,见病就治的人工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据实践当中的经验提出四点:( 1)结合育苗整地,每亩 3040斤里矾粉或 5%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用 %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插穗消毒。 ( 2)搞好环境卫生,清洁圃地,秋季必须将落叶全部扫净,消灭越冬场所。 ( 3)苗木 要进行严格的建议,未经处理的苗木严禁调运,苗圃地内杜绝三种检疫害虫发生。 ( 4)加强苗木管理,选用壮条适时适量追肥浇水,促进苗木健康生长就能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苗圃地选择标准浅谈 苗圃地的好坏,直接影响苗木产量、质量,关系着育苗的成败,因此,选择选择苗圃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要选好苗圃地的小地形,平原苗圃应在排水良好,地热平坦的地方,或 3度以下的缓坡地带,山地苗圃应选在山坡的中下部,坡度不要超过 20 度,并要修成水平 梯田,凡易遭寒流的洼地,长 26 期积水的低湿地,光照很差的山谷,风害严重的山口以及容易被水淹的地方 都不能选做苗圃地。 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