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各单元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 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三、认识修辞手法。 这个刚满 18 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 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 “含苞的花朵 ”,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从而表明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 才比较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 同样是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而台湾青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躺在病床上,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两个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篇章风味馆 一、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古诗三首。 二、了解全组各篇课文的思想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这首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富有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这首诗既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又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平凡镜头 ── 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以及谦让互助,尊老爱 老的传统美德。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讲述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而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让我们感受到台湾和大陆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赞扬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卡罗纳》一课讲述小男孩卡罗纳在失去母亲后第一天去上学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虽然承受着巨大的悲痛,可身边的人都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字里行间透露出人间真诚的关爱。 《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 的变化过程,揭示了 “给予是快乐的 ”人生哲理。 给予是快乐的,分享是快乐的。 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 文学常识馆: 9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并称“李杜 ”。 著有《李太白集》。 2.《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 400 首。 3.《卡罗纳》作者:艾得蒙多 德 亚米契斯,意大利人。 作品有《散文集》、《朋友们》、《爱的教育》、《大西洋上》《一个教师的小说》、《工人的教师》和《公共电车》等作品。 《爱的教育 》被公认为是一部人生成长中的 “必读书 ”。 4.《搭石》的作者是刘章。 背诵课外古诗: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参考资料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 让我们来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生字聚宝盆 一、生 字读得准。 帝 d236。 义 y236。 伯 b243。 租 zū 振 zh232。 n 范 f224。 n 闯 chuǎng 凡 f225。 n 巡 xn 嚷 rǎng 妇 f249。 惩ch233。 ng 篇 piāng 荐 ji224。 n 翻 fān 帘 li225。 n 页 y232。 删 shān 词 c237。 燥 z224。 o 握 w242。 洽 qi224。 昏hūn 厅 tīng 糊 h 二、多音字不可轻。 处( chǔ )处理( ch249。 )处所 喝( hē )喝水( h232。 )喝彩 露( l249。 )透露( l242。 u )露馅 佛( f )仿佛( f243。 )佛像 塞( s224。 i )塞外( s232。 )阻塞( sāi )瓶塞 钉( dīng )钉子( d236。 ng )钉扣子 三、难字用心写。 “范、惩 ”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巡 ”字中的 “ㄑ ”是撇点,不能写成半圆; “嚷 ”字的右半部分应写得紧凑一些。 “昏 ”字的上半部分是 “氏 ”,不能多加一点; “荐 ”字的下半部分是 “存 ”,不能错写成 “在 ”。 四、形近字细分辨。 10 帝(帝国) ── 啼(啼叫)义(意义) ── 意(意思)伯(伯父) ── 泊(停泊)租(房租) ── 祖(祖国)振(振奋) ── 震(地震)范(模 范) ── 犯(囚犯) 嚷(吵嚷) ── 壤(土壤)妇(妇女) ── 扫(扫地)惩(惩罚) ── 征(长征) 篇(篇章) ── 偏(偏向) 荐 (推荐 )── 存 (存在 ) 翻 (翻阅 ) ── 播(播种 )词 (词句 ) ── 伺 (伺候 ) 燥 (燥热 ) ── 躁(暴躁)洽(融洽) ── 恰(恰当) 词语万花筒 一、词语会读写。 伯父、模范、巡警、吵嚷、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得意扬扬、振兴中华 二、词语会理解。 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这里指 当时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地方。 耀武扬威:课文中指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 “诸 ”是 “众、许多 ”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 “诸位 ”等。 胸怀:胸襟。 这里指少年周恩来博大宽广的内心世界。 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 问题。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近义词是朋友。 温柔 ——温和 闪烁 ——闪亮 清晰 ——清楚 坚定 ——坚决 驱使 ——迫使 繁华 ——繁荣 燥热 ── 干燥 胸怀 ── 胸襟 得意扬扬 ── 神气十足 耀武扬威 ── 张牙舞爪 期待 ── 期望 蕴含 ── 包含 推荐 ── 推举 疲倦 ── 疲劳 充足 ── 充分 道别 ── 告别 讨教 ── 请教 冒 昧 ── 唐突 摆脱 ── 解脱 烦恼 ── 苦恼 骄傲 ── 傲慢 四、反义词是对手。 热闹 ── 冷清 清楚 ── 模糊 左顾右盼 ── 目不斜视 风和日丽 ── 风雨交加 温柔 ── 冷酷 透露 ── 保密 质朴 ── 浮华 增添 ── 减少 11 疲倦 ── 精神 危险 ── 安全 反驳 ── 赞同 充足 ── 不足 匆匆 ── 姗姗 烦恼 ── 快乐 乐观 ── 悲观 伤心 ── 高兴 摆脱 ── 陷入 骄傲 ── 谦虚 句段品味吧 一、日积月累 有志。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各单元复习资料
相关推荐
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作业 回家继续写作文。 板书设计: 继续写作 第三课时 作文 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 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人教版 小学语文 三年级 备课教案 表格版 人教版 小学语文
笋、韭菜、鸡鸭和农副产品。 今天是第一天开学,他穿了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沉醉。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人的故事读完后,大家热闹地鼓掌。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 我们要注意发挥优点,改正缺点。 秋天的九寨沟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10 他很早就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气。 (二)意思重复 他经常回想起过去的往事。
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 点又写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 19 页 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 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五、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确:答案不求一致。 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
,模拟题: http://club.topsagom/indehp?gid=4 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会计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五)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中有关限时或限额规定的汇总表 见表格 7 表格 7 3c9e33ec0466c20201d8c7ae71e9c880 18 / 366 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网 ,大家的。 本资料由 大家论坛会计考试专区 http://club
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中考语文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1中考语文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
,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 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 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 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板 书 设 计 3 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