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版新国标宇航标准内容摘要:
钛 不锈钢复合板 Titanium clad stainless steel plate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1 前 言 本标准代替 GB/T8456— 1987《钛 — 不锈钢复合板》。 本标准与 GB/T8456— 1987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动。 —— 适用范围由原标准厚度大于 8mm变为厚度不小于 4mm; ——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一节 ; —— 复材增加了 TA TA10,基材增加了锻件( JB4728) ; —— 增加了 产品型式一节; —— 增加了爆炸 轧制工艺制造的复合板 ; —— 提高了复合板不平度的 精度; —— 复材允许由多层同材质板构成。 复层厚度范围由原来 ~ 12mm扩大到 ~12mm; —— 对复合板基、复材允许拼焊的尺寸作为修改:基、复材的焊接要求中补充了多项条款,并取消了拼焊宽板宽与对接焊缝的距离要求: —— 对长度、宽度偏差表中部分偏差作了修改,并对长度> 2800mm 的复合板偏差作了具体规定: —— 对外观质量部分条款作了修订, —— 对产品供货状态作了修订 , —— 增加了订货单要求。 本标准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西安天力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西部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选明、郭悦霞、杨军红、黄永光、吕利强、樊科社、李平仓。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8456— 1987。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2 钛 — 不锈钢复合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钛 — 不锈钢复合板产品的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订货单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不小于 4mm的钛、不锈钢复合板、本产品用于在腐蚀环境中、承受一定压力、温度的压力容器、过渡接头及其它设备零部件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个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钛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天本标准。 GB/T 223(所有部分)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 方法 GB/T 709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GB/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 GB/T 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3621 钛及钛合金板材 GB/T 4229 不锈钢板重量计算方法 GB/T 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 4238 耐热钢板 GB/T 4698 (所有部分)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6396 复合钢板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方法 GB/T 8547 钛、钢复合板 JB 4708 钢制压力器焊接工艺评定 JB/T 4709 钢制压力器焊接规程 JB 4728压力容器用不锈钢锻件 JB 4730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GB/T639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3 复材 cladding 指金属复合板中作为耐蚀层、且厚度较薄的金属材料、本标准中为钛及钛合金材料。 基材 base material 指金属复合板中作为受力层、且厚度较厚 的金属材料,本标准中为各类不锈钢材料。 钛 不锈钢复合板 titanium clad stainless steel plate 指采用爆炸复合技术及爆炸复合 轧制联合技术使钛及钛合金(复材)与各类不锈钢(基材) 达到冶金结合状态的金属复合板,以下简称“复合板”。 面积结合率( A) area bonding rate 指一块金属复合板中,复材和基材达到冶金结合状态的面积( S1)与总面积( S0)的比值。 4 要求 分类和代号 分类和代号 复合板的分类及各类的代号应符合表 1的规定。 表 1 类别 代号 推荐用途 爆炸 爆炸 轧制 0类 B0 BR0 过渡接头、法兰等 1类 B1 BR1 管板等 2类 B2 BR2 简体板等 适用材料 复合板基材和复材的牌号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中所列的基材和复材可以自由搭配组合。 表 2以外的材料,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 2 复材 基材 GB/T3621钛及钛合金板材中的 TA TATA TA10 GB/T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 JB4728压力容器不锈钢锻件 GB/T423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4238 耐热钢板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4 复材可在基材的一面或两面包覆,形成单面或双面复合板。 复合板的形状为圆形、短形和方形等三种,其他形状的复合板可由供需方商定。 复合板可以爆炸( B)或爆炸 轧制( BR)状态交货,也可以经热处理、校平、剪切(或切割)、去除表面氧化皮后交货,由供需方商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示例 1:复材厚度为 6mm的 TA1板,基材厚度为 36mm的 0Cr18Ni9板,宽 度为 1000mm, 长度为 3000mm的 1类爆炸或爆炸 轧制复合板。 标记为: TA1/0Cr18Ni9 B1或 BR1 6/36* 1000*3000 GB/T8546— 2020。 示例 2:复材厚度为 4mm的 TA2板,基材厚度为 12mm的 0Cr18Ni9板,宽板为 1100mm, 长度为 3500mm,经热处理的 2类爆炸复合板。 标记为: TA2/0Cr18Ni9 B2M 4/12*1100* 3500 GB/T8546— 2020 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复合板的厚度和宽度(或直径)允 许偏差应符合表 3的规定。 复合板的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的规定。 复材可允许由多张板拼焊而成。 复材厚度一般为 ~ 12mm,允许由同材质的多层材料复合构成。 复材厚度允许偏差不大于复材名义厚度的177。 10%。 当复合宽板宽度(或直径)大于 1450mm时,基材允许焊接。 100mm GB/T709的规定执行。 5的规定。 若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 3 复合板厚度 复合板 厚度 允许偏差 复合板宽度(或直径)允许偏差 宽度≤ 1100 宽度> 1100— 1600 宽度> 1600 4— 6 177。 +15 0 +15 0 +20 0 > 6— 18 177。 +15 0 +20 0 +30 0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5 > 18— 28 177。 +20 0 +30 0 +40 0 > 28— 46 177。 +30 0 +40 0 +40 0 > 46— 60 177。 +40 0 +40 0 +50 0 > 60 177。 +40 0 +50 0 +50 0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提供其它规格尺寸偏 差有特殊要求的复合板。 表 4 单位: mm 复合板厚度 复合板的长度允许偏差 长度≤ 1100 长度> 11001600 长度> 16002800 长度> 2800 4— 6 +20 0 +20 0 +30 0 +40 0 > 6— 18 +30 0 +30 0 +40 0 +40 0 > 18— 60 +40 0 +40 0 +40 0 +40 0 > 60 +40 0 +40 0 +40 0 +40 0 表 5 复合板类别 0类、 1类 2类 厚度≤ 30mm 厚度> 30mm 复合板的不平度 / ( mm/m) ≤ 4 ≤ 3 ≤ 6 注:基材为锻制品时,复合板的不平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6 复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 GB/,若需方有特殊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商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基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力学性能 复合板的力学性能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 6 拉伸性能 剪切性能 分离试验 抗拉强度 Rmj/MPa 延伸度 A/% 剪切强度τ /MPa 分离强度 σ t/MPa 0类复合板 其他类复合板 0类复合板 其他类复合板 > Rmj ≥基材或复材标准中较低一方的规定值 ≥ 196 ≥ 140 ≥ 274 — 注 1: 25mm以下复合板的抗拉强度理论下限标准值 Rmj按。 注 2:复合板厚度≤ 10mm,复材厚度≤。 注 3:复合板作成管使用或基材为锻制品时,可不做拉伸性能试验。 复合板的抗拉强度理论下限标准值 Rmj按。 Rmj= t1 Rm1+t2 Rm2/t1+t2 式中: Rmj— 基 材抗拉强度下限标准值,单位 为兆帕( Mpa): Rm2— 复材抗拉强度下限标准值,单位为兆帕( Mpa): t1— 基材厚度,单位为毫米( mm) t2— 基材厚度,单位为毫米( mm) 弯曲性能 复合板的弯曲性能应符合表 7 的规定。 当复合板 做成 管使用以及复合板的基材为锻织品 时,可不做弯曲性能。 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7 表 7 弯曲类别 弯曲直径 D/mm 弯曲角度α /度 试验结果 内弯曲性能 按基材标准规定,不够复合板厚度 2 倍时取 2倍 1800 在试样弯曲部分的外表面不得有裂纹 外弯曲性能 复合板厚度的 3倍 按复材标准规定 在试样弯曲部分的外表面不得有裂纹, 复合界面不得有分层 注 1:当复合板总厚度大于 25mm,复材厚度大于 3mm时,内弯试样从复材一面减薄到 25mm。 外弯试样从基复材两面按比例减薄到 25mm,但必须保证被检复材厚度不小于 3mm 注 2:弯曲试样的侧边可倒成圆角,圆角直径不大于 2mm。 复合板应进行超声波检验,检验级别应符合表 8的规定。 类别代号 超声波检查范围 面积结合率 B0或 BR0 全面积超声波探伤检查 面积结合率为 100% B1或 BR1 全面积超声波探伤检查 面积结合率为≥ 98%,单个不结合区长度≤ 75mm其面积≤ 45cm2 B2或 BR2 面积结合率为≥ 95%,单个不结合区长度≤ 60cm2 若复材金属是由多张板焊接而成,焊缝表面应进行 100%的液体渗透检查,应符合 JB4730标准中 1级的规定。 100%的 X射线检查,应符合 JB4730标准中 2级的规定。 复材和基材金属表面非穿透性缺陷可以通过焊接来修复,修复区域应当按照。 外观质量 、酸洗或喷吵状态交货、需方对 表面有特殊要求时,由供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8 需双方商定。 、起皮、压坑、夹杂等宏观缺陷,允许有不超出复材厚度偏差之半的划伤,凹坑、压痕等缺陷存在。 复材表面局部缺陷允许清除、但清除后复材厚度不得小于其最小值。 5 试验方法 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 GB/T4698进行。 GB/T223进行。 外形尺寸检验方法 100mm,距边部不小于 20mm处用于千分尺测量,也可采 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 GB/T6396规定进行。 、宽(或直径)用相应精度的量具进行测量。 力学性能检验方法 复合板的拉伸和剪切试验方法按 GB/T6396规定进行,分离试验方法按本标准附录 A规定进行。 复合板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按 GB/T6396规定进行。 ( UT)按 GB/T8547标准附录 B规定进行。 ( PT)按 JB4730标准中相关规定进行。 ( RT)按 JB4730标准中相关规定进行。 外观质量检查方法 复合板的外观质量用目视进行检查。 6 检验规则 ,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如复验与本标准要求不符合时,应在收到产品之2020 版钛及钛合金国家标准汇编 29 日起三个月内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组批 复合板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复材和基材)、同一炉。20xx版新国标宇航标准
相关推荐
另外也可用三氯乙烯、二氯甲烷等物质来代替氯化钙盐水溶液。 3) 当载冷剂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广,既需要在低温下工作,又需要在高温下工作时,应选择能同时满足高、低温要求的物质作载冷剂。 这时载冷剂应具备凝固点低,标准蒸发温度高的特性。 例如在具有 50℃温度要求的环 境试验室和需冷却到 50℃也需加热到 60~ 70℃的生物药品、疫苗等生产中的冷冻干燥装置中,应选用 三氯乙烯 (标准蒸发温度 ℃
还能够吸引新顾客 , 增加现有顾客的信用卡使用率 ,并有助于我们收取高于最低利率的利息。 ” 参考范文: 在这个建议中,作者得出 Easy 信托公司会比它的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的结论,因为他们捐赠一部分收入给知名的环保组织,作为交换条件在该信托公司的信用卡上使用环保机构的徽标。 作者得出这个结论是基于 最近的一次 民意测验 ,该民意测验表明大多数的人很关心环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头,接头数应满足 GB/T 1179—2020的要求,冷压焊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 130MPa。 JL/LHA1135/14518/19 铝线技术参数响应表 项 目 单 位 招 标 人 要 求 值 投标人保证值 制造厂(商) ( 投标人提供) 原产地 (投标人提供) 外观及表面质量 表面应光洁,并不得有与良好的商品不相称的任何缺陷 (投标人提供) 4 直径 mm (投标人提供) 直径允许偏差
( 2)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正常、无污物 方可使用。 ( 3)使用过程不得雨淋,不得接触泥土、油污等 脏物。 ( 4)开包时应核对螺栓的直径、长度。 ( 1)螺栓穿 入方向以便利施工为准,每个节点整齐一致; ( 2)螺母、垫圈均有方向要求,螺栓、螺母均标 有级别与生产厂家; ( 3)已安装螺栓严禁用火焰或电焊切割; ( 4)因空间狭窄,螺栓扳手不易操作部位,可采 用加高套管或用手动扳手安装
上。 其距离地面高度 米为宜 ,且一旦发生事故 ,能迅速拉闸切断电源。 配箱、开关箱露天设置 ,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其要行状态应予以标识 ,必要时应加以围护或专人看守 ,防止非电工 /操作者的错误操作或乱动。 各种电器与开关箱连接必须使用专用开关插销 ,不准搭挂导线使用。 D、施工机具 手持电动工具及小型电动机操作 ,均应配备防护工具或防护设施。 用电设备漏电保护
管道穿楼板或穿墙时,须预留孔洞,孔洞直径一般可 比管道外径大包大 50mm。 检查方法:隐蔽前检查,量测。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2. 安装过程中控制: 配管 钢管用丝扣连接时,套丝不得有乱扣现象,管箍必须采用通丝管箍,外露 24 扣。 检查根据设计图加工支架、吊架、抱箍铁件以及各种弯管的 加工,明管弯管半径不小于管内径的 6倍,有一个弯时,不小于管外径的 4倍。 管径在 20mm以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