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摘要:

振捣泵送混凝土时,振动棒移动间距宜为 400mm左右,振捣时间宜为 15~ 30s,且隔 20~ 30min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对于有预留洞、预埋件和钢筋太密的部位,应预先制订技术措施,确保顺利布料和振捣密实。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当发现混凝土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水平结构的混凝土表面,应适时用木抹子磨平搓毛两遍以上。 必要时,还应先 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 6 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优先选用带布料杆的泵车或独立的布料杆进行布料。 也可选用软管摆动配合拆、装泵管的人工布料方法。 2 每一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可拆除施工楼层上的水平管,保留垂直管,并向上安装。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及时排出泌水。 3 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也应分层浇筑,严禁一次下料超高。 模板要固定牢固,能承受泵送混凝土的压力,如模板外胀,除采取加固措施外,可通知降低泵送速度或转移浇筑点。 4 在浇筑墙、厚板 、深梁等截面较高的构件时,为了防止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流淌过远,可设置挡板。 采用“分段定点下料,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 5 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振捣时间可适当减少,般 10~ 20s,以表面翻浆不再沉落为度,振动棒移动间距可适当加大,但不宜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2倍。 振捣工具与人员应适当增加,以与泵送混凝土的来料量相适应,保证不漏振。 混凝土浇筑现场“随做随清”。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应机械振捣成型,根据施工对象及拌合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振动器 ,并确定振捣时间。 1 插入式振动器:适用于基础、柱、墙、梁、大体积混凝土等构件。 2 平板式振动器:适用于屋面、楼板、地面、路面、垫层等断面厚度不大于 200mm的构件。 可将两台或多台同型号的平板式振动器安装在型钢上,成为振动梁。 3 附着式振动器:适用于断面较小和钢筋密集的柱、墙、梁等构件。 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方法及操作要点: 7 1 振动器应安放在牢固的脚手板上,不应放在模板支撑或钢筋上。 2 使用振动器,宜采用垂直振捣。 插入深度为棒长的 3/4,作用轴线应相互平行避免漏振;当梁端等钢筋 密集的部位,振动棒难以插入时,也可倾斜振捣,但棒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小于 45176。 不得将软轴插入到混凝土内部和使软轴折成硬弯,并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吊环、预埋件、芯管、地脚螺栓等;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3 使用振动器时,前手应紧握在振动棒上端约 50cm处,以控制插点,后手扶正软轴,前后手相距 40~ 50cm左右,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内,切忌用力硬插。 插入式振动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 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抽动,幅度为 5~lOcm,以排出混凝土中空气,振捣密实。 每插点 应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过长都不利,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 20~ 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也不应少于 10s。 待混凝土表面呈现水平,不再沉落、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时,方可拔出振动棒。 拔出宜慢,待振动棒端头即将露出混凝土表面时,再快速拔出振动棒,以免造成空腔。 4 振动器插点应排列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 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 振动棒的作用半径(通常为振动棒半径的 8~ 10倍 )一般为 300~ 400mm。 5 当混凝土分层浇筑 时,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一层中 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振捣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