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手册内容摘要:
“ 5S”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 1) 整理( Seiri) ——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 通过消除不需要的事物,以便更容易地获取需要的事物。 ( 2) 整顿( Seiton) ——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 让每样东西都有其位,每样东西都在其位。 ( 3) 清扫( Seiso) ——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 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 通过清扫,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 4) 清洁( Seikeetsu) —— 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要 将上面的 3S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是一项执行改进 的纪律。 ( 5) 素养( Shitsuke) —— 提高员工文明礼貌水准, 增强团队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让员工对取得的改进、成就和做的更多的决心感到骄傲。 实施 5S有哪些要点。 ( 1)三定原则:定点、定容、定量 定点:放在哪里合适 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 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 10 ( 2) 三要素:场所、方法、标识 放置场所: ①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 100%设定 ②物品的保管要定点、定容、定量 ③生产线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放置方法: ①易取 ②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③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标识方 法: ①放置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表示 ②现物的表示和放置场所的表示 ③某些表示方法全公司要统一 ④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工夫 什么是 TPM。 TPM是工厂全面改善活动(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的英文缩写, 1971年首先由日本人倡导提出。 它原来的狭义定义是: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领导、生产现场工人以及办公室人员参加的生产维修、保养体制。 TPM的目的是达到设备的最高效益,它以小组活动为基础,涉及到设备全系统。 1989年, TPM被重新定义为广义的 TPM,它是指以建立不断追求生 产效率最高境界( )的企业体质为目标,通过公司领导到第一线员工全员参与的 PG(创新小组)改善活动,构筑能预防管理及生产工序中所有损耗( Loss)发生的良好机制,最终达成损耗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简单地说, TPM活动就是全员参与的工厂全面改善活动。 ( 1)是指以创造生产系统效率化的极限追求(综合性效率化)为目标。 ( 2)从意识改变到使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构筑“灾害 /不良 /故障零化”等全部浪费在萌芽中防止的体系。 11 ( 3)从生产部门开始实施,逐渐发展到开发、营业、管理等所有部门。 ( 4)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作 业者全员参与。 ( 5)依据重复小集团活动,达成“浪费零化”。 TPM 的活动内容的两大基石与八大支柱是什么。 TPM活动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基石和八大支柱。 1. TPM两大活动基石 TPM活动的两大基石分别是彻底的 5S活动和小集团活动机制: 彻底的 5S 活动是 TPM活动推进的基础台阶,脱离了 5S活动是不可能实现 TPM 的。 5S活动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任何有 TPM意图的企业都应先推行 5S。 小集团活动的机制是 TPM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基石。 小集团是实施改善项目或革新项目的基本单位。 企业应当在其组织内部构建起小集 团活动机制,创造全员改善的氛围,倡导员工参与到一个或多个改善团队中去。 2. TPM八大活动支柱 TPM活动的展开有八个重点,也被称为 TPM八大支柱。 八大支柱包括了工厂管理中方方面面的内容,具体分别是指自主保全、专业保全、个别改善、品质改善、初期改善、事务改善、环境改善和人才培育等,其中,自主管理是 TPM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八大支柱具体内容和要求 (1)自主保全 提倡员工培养主人翁的敬业精神,“设备谁使用,谁负责保养” (2)专业保全 培养一批专业人士,专门解决企业面临的设备管理问题 (3)个别改善 也称 焦点改善。 将关注焦点变为改善与革新项目,实现管理的提升 (4)品质改善 创造一些良好的机制,使产品做到零缺陷 (5)初期改善 将现场问题直接反馈到设计部门,在产品、设备的设计初期作出改善 (6)事务改善 办公室事务的改善,包括办公效率的提高、办公设备的管理等 (7)环境改善 创造良好的工作和运行环境,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8)人才培育 营造人才学习和培养的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局面 12 TPM 自主保全的 7大步骤是哪些。 第 0 步 整理、整顿 第 1 步 初期清扫 第 2 步 发生源、困难部位对策 第 3 步 制定准基准书 第 4 步 总点检 第 5 步 自主点检 第 6 步 工程品质保证 第 7 步 自主管理 什么是 TPM的四大目标。 TPM活动所要达成的四大目标即为:灾害“零”化、故障“零”化、不良“零”化以及浪费“零”化。 在 TPM活动过程中,要把需改善的事务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管理项目,再根据这些管理项目是否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和发展,对管理目标做出不断的调整与优化。 因此, TPM四大目标的达成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 只有以此四大目标为改善的终极目标,才能减少故障,缩短 PM(预防保养 )时间,提高效率和人 均生产量。 什么是 TPM小团体活动。 小团体活动表示经过聚会和调和的自律和创新,小团体活动是以自律和创新为根基,同事之间汇聚在一起集思广益解决本工序内外的各种问题,谋求统一的自主性活动。 小团体成员自觉的为了个人和公司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自主性实践的小集团活动。 小团体活动的理念是什么。 ,通过对话学习生活的智慧。 ,创造明朗有活力的工作环境。 ,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享受工作的乐趣。 ,改善公司 体制,创造更好的工作氛围。 13 小团体活动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 目的: ,相互帮助激励,使岗位生活丰富多彩。 ,追求理想的工作岗位。 ,以自主效率性的活动以提高公司及个人的发展。 方向: 小团体活动是品质及生性向上,成本节俭,业务效率化,环境安全,人际关系改善等,能对个人和公司的发展作贡献的活动开展。 什么是创意提案。 创意提案是指公司内的个人或团体在生产、技术、品质、材料、财务、管理等公司的全部活动中,把 自己认为对公司有益的研究、发明、创造、改进、构思等都提出来写在创意提案用纸上。 什么是创意提案活动。 创意提案活动(在丰田公司被称之为创意功夫)是公司通过一定的制度化的奖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提出并实施任何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品质,提高管理能力的革新建议、改进意见和发明创造等的改善活动。 创意提案活动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作为个人:为解决问题细心钻研、提出方案、实施改善、实现目标、得到奖励、自我成长。 作为公司: ( 1)开发个人能力。 开拓个人发现问题的意识,改善并提高提案者的能力。 ( 2)创造易于劳动的工作场所。 不断发现问题点,通过改善使劳动场所趋于完美。 ( 3)提高工作场所的活力。 提案活动加强上下沟通(上司与下属,提案者之间) ( 4)创造出成果。 通过改善使企业直接获得效益。 3. 14 创意提案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 1)突出改善效果:创意提案活动主要针对改善作业方法、创造易于劳动的场所、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品质、事务的合理化,高效率化、 14 ( 2)员工能力开发和活用:①养成经常考虑问题的习惯;②加强发现问题的意识;③提高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④提高成本意识。 ( 3)提高人 与人之间的交流。 ①将强部下与上司的交流;②加强横向交流;③提高工作场所内的协作关系 ( 4)提高员工参与经营的意识。 ①加强公司与个人的一体感;②提高工作热情;③勇于参与公司经营的实践;④企业文化的形成。精益生产手册
相关推荐
,特别是平时有隔阂、有误解的同志之间,是否进 行了深层次谈心交心,是否真正达到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五看开展批评是否认真。 主要看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否贯彻了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自我批评是否揭短亮丑,相互批评是否动真碰硬,对待批评意见是否态度诚恳、虚心接受,是否回应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六看整改举措是否有力。 主要看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对存在问题整改方向是否明确
掺加微膨胀剂,以补偿砼硬化时的收缩。 同时砼搅拌时要派专人进行计量监督,不得随意更改原材料的使用量。 墙板砼浇捣前用水泥砂浆套浆,施工中要做到两个充分即劳动力组织和材料、物资准备充分;三个可靠即脚手平台、机具设备、技术措施可靠;四个畅通即调度指挥、浇捣下料、电气水源线路、现场道路畅通,以保证砼顺利浇捣,防止出现意外冷缝。 安徽华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组织设计 社会主义新农村178。 南岗社区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十三条。 63 是 否 制 订管理制度 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特 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 64 是 否 有 应急 救 援 措施 及 演 练记录 应建立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并有演练记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六十五条。 65 是 否 有 档案记录 应建立设备档案,应齐全,保管应良好。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五条。 66 是 否
1) 投标函; 2) 法定代表人授权书; 3) 资格证明文件 4) 投标保函 5) 外购产品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文件; 新建西安北站成都东客站等车站电梯设备招标文件 15 6) 投标货物的交货数量、交货期及交货地点; 7) 投标电梯的报价表、货物描述表、报价成本分析表; 8) 投标人的经验和业绩; 9) 近 两 年 ( 2020 年和 2020 年) 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10) 供应、运输
92 第十章 多媒体会议系统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178。 95 一、系统的设计依据及原则 95 (一)设计依据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