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内容摘要:

明确任务与分工。 调查事故现场、调查事故前生产情况和事故经过。 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和试验。 事故原因分析。 提出防范措施。 责任分析。 提出事故责任人员处理意见。 填写调查报告书。 结案存档。 (六 )通过事故调查,查明下列事项: 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班次、时、分)和具体地 点。 受伤害的人数、伤害部位、性质和程度。 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如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物质、材料、货物、环境、气象等),与被伤害人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的危险物以及事故类别。 事故的后果和事故的经济损失。 发生事故时,受伤害人的作业名称及其工作内容、共同作业人员的任务及其分工、相互的联系和联络、作业时工艺条件、操作方法、设备操作参数(如压力、温度)、设备有无缺陷、操作是否正常、事故前有无异常反应和征兆、发生异常现象的判断和处理。 受伤害人和与事故直接有 关人员的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工龄、本工种工龄、受过何种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等。 安全管理方面:有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情况;有无防止事故的安全措施及管理办法等。 施工、检修有无安全注意事项,工程项目安排是否合乎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中有无安全措施,措施是否有针对性,检修是否有计划安排、有无技术交底等。 (七 )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必须做到: 尽一切可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发展和扩大。 重伤及以上事故要认真保护事故现场,不得人为的破坏和随意清理。 五、事故原因分析 (一 )发生工伤事故后首先要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 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涉及面广,总的来说是由于人为的、技术的、物质的及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不懂操作技术知识和缺乏识别事故隐患征兆的能力。 身体上、精神上的缺陷或处于过度疲劳、思想不集中的状态下工作。 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条件差。 作业方法不安全、劳动组织不合理。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制度不健全。 防护、保险、信号等安全装置缺乏或失灵。 设备及其附件 陈旧、破损、处于不安全状态运转。 个体防护用品缺乏和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