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贵州省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内容摘要:

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表 7 灾害危害对象分级标准 危害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危 害 对 象 城镇 威胁人数> 100 人,直接经济损失> 500 万元 威胁人数 10— 100 人,直接经济损失 100— 500 万元 威胁人数< 10 人,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 交通干线 一、二级铁路,高速公路及省级以上公路 三级铁路,县级公路 铁路支线,乡村公路 大江大河 大型以上水库,重大水利水电工程 中型水库,省级重要水利水电工程 小型水库,县级水利水电工程 矿山 大型 中型 小型 6 8地质环境调查 一般要求 1 、应充分收集调查区已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遥感、城镇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资料。 2 、 在调查中,应按点、线、面控制调查区, 并做好沿途观察与描述。 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因素,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并填写野外调查记录表。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 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 必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查”地质灾害。 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所有的居民点必须进行现场核查。 线:沿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沟谷、陡斜坡等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矿山,电站,水库,输水、电、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面:采用网格控制调查,对地质条件进行修测,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较弱地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并预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3 、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 (土 )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等可将地质环境条 件复杂程度综合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种类型 (表 8)。 表 8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标准 等 级 地 质 条 件 复 杂 地 质 条 件 中 等 地 质 条 件 简 单 地形地貌 高山,相对高度> 500m,坡面坡度一般> 250的山地 中山、低山,相对高度 200—500m,坡面坡度一般为或等于150~250的山地 高丘陵、低丘陵,相对高度< 200m,坡面坡度一般< 150 地质构造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发,最大震级 Ms> 6 级或地震加速度A>0.1g。 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新 构造运动较强烈,地震较频发,最大震级4 .5< Ms ≤ 6 级或地震加速度0.05g< A ≤0.1g。 地质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微弱,活动断裂不发育,地震少,最大震级 Ms≤ 3 级或地震加速度A ≤0.05g 岩(土)体结构 层状碎 屑 岩体,层状碳酸盐岩夹碎 屑 岩体,片状变质岩体,碎裂状构造岩体,碎裂状风化岩体;淤泥类土等。 层状碳酸盐岩体; 层状变质岩体; 粉土,粘性土。 块状碳酸盐岩体; 块状岩浆岩体; 碎砾土,砂土。 人类工程活动 大、中型水库,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大,矿山开采活动强烈,城镇化建设速度 快,城镇化率> 30%。 小型水库,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较大,矿山开采活动较强烈,城镇化建设速度较快,城镇化率 20%30%。 无水库工程建设,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小,矿山开采活动微弱,城镇化建设速度缓慢,城镇化率< 20%。 地形地貌调查 以资料收集为主,并结合遥感影像,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 调查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相关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 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调查人工地形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条件,包括: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地下采空区、水库和大坝、堤坊、弃渣堆等。 地质构造调查 以收集资料为主,并结合遥感解译,分析区域构造格架,构造优势面及组合,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和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活动特征。 7 收集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区域地应力资料,区域地震活动、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分析调查区域的稳定性。 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规模、性质、方向、活动强度和特征及其地貌地质 证据,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关系。 调查各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岩土体调查 区域地层以资料收集为主,收集调查区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 区域工程岩组以调查为主,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关系, 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岩组,调查统计结构面产状、密度、规模,确定结构面分布与组合特征及其与发生地质灾害的关系,并按表 表 10 进行岩土结构分类。 对于典型斜坡,应对其岩体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进行调查与测量,并须实测具代表性综合剖面。 应对岩体风化特征进行调查,调查风化层的分布、风化带厚度及其与岩性、地形、地质构造、地下水、植被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调查斜坡不同地段差异风化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关系。 表 9 岩体结构分类 类型 亚类 岩体结构特征 块状 结构 整体状结构 岩体完整,呈巨块 状,结构面不发育,间距大于 100cm 块状结构 岩体较完整,呈块状,结构面轻度发育,间距一般 100~ 50cm 次块状结构 岩体较完整,呈次块状,结构面中等发育,间距 50~ 30cm 层 状 结 构 巨厚层状结构 岩体完整,呈巨厚层状,结构面不发育,间距大于 100cm 厚层状结构 岩体较完整,呈厚层状,结构面轻度发育,间距 100~ 50cm 中厚层状结构 岩体较完整,呈中厚层状,结构面中等发育,间距一般 50~ 30cm 互层状结构 岩体较完整或完整性差,呈互层状,结构面较发育或发育,间距一般 30~ 10cm 薄层状结构 岩体完整性差,呈薄层状,结构面发育,间距一般小于 10cm 裂隙 结构 镶嵌碎裂结构 岩体完整性差,岩块镶嵌紧密,结构面较发育到很发育,间距一般 30~ 10cm 碎裂结构 岩体较破碎,结构面很发育,间距一般小于 10cm 散体 结构 碎块状结构 岩体破碎,岩块夹岩屑或泥质物 碎屑状结构 岩体破碎,岩屑或泥质物夹岩块 8 表 10 土体的主要宏观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成因 主要特征 举例 类 亚类 均质结构 致密均质结构 地质环境相对稳定条件下持续接受搬 运物质并长期沉积的结果。 颗粒排列紧密且多具连接性 无明显沉积界面或其他结构性界面,各部分物质组成单一、色泽较均匀、组构基本一致。 一般粘性土、红粘土、湖相沉积土等 散粒均质结构 颗粒排列疏松、多无粒间连接 各种成因砂土 层状结构 平行层状结构 搬运物质在沉积过程中,因地质环境或物质来源的改变而导致沉积物产状的改造或组分的改变。 结构层的相邻界面彼此平行(或水平排列或倾斜排列) 土体中有明显的沉积界面;由多个层状单元组合构成;层内物质组成比较一致,而层间则常常存在较显著的颜色、成分和结构等差异。 阶地土、河口沉积土 交错层状结构 结构层的相邻界面自上向下收缩、交错排列 边滩沉积土、河床沉积土 沙波层状结构 结构层界面呈波浪状 漫滩土、河床沉积土 滑动层状结构 结构层有较清晰的界面;土体中发育有揉皱状纹理 滑带土、断层泥 混杂结构 基质状 混杂结构 多由原地风化或短距离搬运堆积而成。 土体主要由两个显著差异的颗粒单元构成,其中粗粒部分多散布于细粒之中、被其胶结 无沉积界面或其他结构性界面,各部分物质组成复杂、色泽凌乱、组构差异大。 残积土、泥流堆积土 混杂堆砌结构 土体 颗粒组成复杂,大小混杂,无分选,杂乱排列,胶结性差 崩塌堆积土、洪积土、稀性泥石流堆积土 碎裂结构 次生碎裂结构 由原状土遭受后期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新构造作用等)或人为卸荷作用产生的各种裂隙切割而成。 多由规则的龟裂分割而成,土体的整体均匀性和完整性仍较好 土体的原始结构多被保存下来;土体受裂隙切割后的完整性被不同程度的破坏;沿裂隙带的风化作用加剧,与其它部位的颜色、成分和组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膨胀土、 次生粘土 原生碎裂结构 土体多被一定规模的次生裂隙或断裂按某一稳定方位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土 块 红粘土、残积土、断层带土 应对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调查,包括:土体分布、成因类型、厚度及其与斜坡结构和稳定性的关系,测试分析土体颗粒组分、矿物成分、密实度、含水率及渗透性。 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 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以资料收集为主。 核实调查地表水入渗情况、产流条件、分布、冲刷作用,以及地表水的流通情况。 对威胁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的泥石流沟应进行流域面积、流量、泥位核实评估,分析可能形成的危害。 核实调查地 下水基本特征,包括:地下水类型、流量、水位及动态变化、水化学特征,泉点、地下水溢出带、斜坡潮湿带等分布情况。 核实调查水文地质结构,包括:含水层分布、类型、富水性、透水性以及隔水层的岩性和厚度。 现场分析地下水的流向、迳流和排泄条件、地下水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 降水调查 以收集资料为主,了解调查区降雨特征。 应调查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的前期和临界降水量值。 植被调查 以收集资料为主,了解调查区植被发育特征。 调查植被的分布、类型、覆盖率、历时变迁与原因,马刀树和醉汉林等斜坡变形指示植物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有必要时可结合遥感解译进行植被调查。 9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以资料收集和核实调查为主。 了解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包括:城镇、乡村、经济开发区、工矿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经济发展规模建设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了解大型工程活动及其地质环境效应,包括:水电工程、矿业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地下工程、城镇建设工程等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9滑坡调查 滑坡分类 滑坡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形式等主要要素,可按表 11进行分类。 表 11 滑坡物质和结构因素分类 类 型 亚 类 特征描述 堆积层(土质)滑坡 滑坡堆积体滑坡 由前期滑坡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崩塌堆积体滑坡 由前期崩塌等形成的块碎石堆积体,沿下伏基岩或体内滑动。 粘土滑坡 由具有特殊性质的粘土构成。 如昔格达组、成都粘土等。 残坡积层滑坡 由基岩风化壳、残坡积土等构成,通常为浅表层滑动。 人工填土滑坡 由人工开挖堆填 弃渣构成。 岩质滑坡 近水平层状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缓倾岩层或裂隙滑动,滑动面倾角 ≤ 10186。 顺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顺坡岩层滑动。 切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常沿倾向山外的软弱面滑动。 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切,且滑动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 逆层滑坡 由基岩构成,沿倾向坡外的软弱面滑动,岩层倾向山内,滑动面与岩层层面相反。 楔体滑坡 在厚层灰岩、白云岩等整体结构岩体中,沿多组软弱面(结构面)切割成的楔形体滑动。 变形体 隐患体 由基岩构成,受多组软弱面控制,存在潜在崩滑面,已发生局部变形破坏。 堆积层变形体 由堆积体构成,以蠕滑变形为主,滑动面不明显。 b、根据滑坡体厚度、规模、运移形式、成因、稳定程度、形成年代等,按表 12 进行分类。 滑坡的调查内容 滑坡区调查的主要内容: a、滑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部位、斜坡形态、地面坡度、相对高差,沟谷发育、河岸冲刷、堆积物、地表水以及植被; b、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c、滑坡体周边地层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 d、查明滑坡的发 生与自然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10 表 12 滑坡其它因素分类 . 有关因素 名称类别 特 征 说 明 滑体厚度 浅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 10m 以内 中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 10m~ 25m 之间 深层滑坡 滑坡体厚度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