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内容摘要:

尺在裂缝两侧锚固水泥钉,用卡尺直接量测钢钉间距,确定裂缝开展宽度。 在不可锚固钢钉的地方,采用电子裂缝测宽仪进行监测 :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 ,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像,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像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像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裂缝宽度值。 5.基坑地下水位监测 测点布置:沿 XXXX 城市广场基坑外设置测点,共计 11点。 在基坑外围四个边上各布置 15 个监测点并分别埋设水压管,水位管选用直径 70mm左右硬质塑料管,管底加盖密封,防止泥砂进入管中。 中部管壁周围钻出 6~ 8 列直径为6mm 左右的滤水孔,纵向孔距 50~ 100mm。 相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状布置。 管壁外部包扎土工织物过滤层, 上部管口段不打孔,以保证封孔质量。 水位管的管口要高出地表并做好防护墩台,加盖保护,以防雨水、地表水和杂物进入管内。 水位管处应有醒目标志,避免施工损坏。 水位管埋设后每隔 1 天测试一次水位面,观测水位面是否稳定。 当连续几天测试数据稳定后,可进行初始水位高程的测量,并及时记录测得数值。 水位管的埋设与安装方法: ① 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的直径为Φ 130,沿铅直方向钻进。 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等相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 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记录。 ② 井管加工:井管的原材料为内径Φ 70、管壁厚度为 的 PVC 管。 为保证 PVC 管的 6 透水性,在 PVC 管下端 0~ 4m 范围内加工蜂窝状Φ 8 的通孔,并包土工布滤网,井管的长度比初见水位长 ,如下图所示。 无纺布 PVC管 报警器电源地下水 图 2 水位观测井管结构图 图 3 电测水位仪工作原理图 ③ 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内径Φ 70 的 PVC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 ,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 ④ 回填砾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立即在井管的外围填粒径不大于5mm 的米石; ⑤ 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 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 CJJ13)的有关规定。 并做好洗井记录。 地下水位具体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精度为 ,其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 4 监测的具体措施 1.位移观测基准点距基坑最短距离大于。 2.根据现场条件,房屋竖向位移变形采用由基准点直接观测各监测点变形。 在施工现场周边的稳定处布设水准基点和平面位置基点;平面工作基点及平面位置基点采用专设强制对中固定观测墩(构造见图 4),其上安置精密型强制对中盘。 7 下部埋入混凝土20 0m m1111预埋强制对中器,顶部水平 图 4 工作基点强制对中固定观测墩构造 3.基坑周边房屋的水平观测点及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荧光膜粘贴在墙面上,房屋垂直观测点采用膨胀螺栓将观测点固定在墙体内。 4.基坑顶面观测点的建立要求: 基坑周边顶面上所有观测点位置埋设观测墩,观测墩均采用方形截面,边长为 400mm,且通常配置 4φ 16 的 纵向钢筋,墩中预埋强制对中固定螺杆(构造见图 5),其中基坑顶面水平观测点观测墩离地高 ,基坑顶面垂直及水平观测点观测墩离地高。 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具体布置情况以现场布置为准。 8 1111预埋强制对中螺杆 图 5 垂直及水平强制对中固定观测墩构造 5.几何水准测量尽可能选择在无风、阴天作一级变形观测,观测路线布设成多个(附合)闭合路线,每次观测前作 i 角检核校正,其它要求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 平面位移监测采用方向观测,方向观测中误差不大于177。 ″;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值,且不少于 2 次。 5 监测周期和频率 监测周期从建立监测网起到土建工程做到 177。 以后,如果各种监测值无大的变化时,可结束监测,并开始编写监测报告,历时需要 67 个月的时间,具体监测周期要求为:各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