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床底层路堤b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器和专业人员,专职试验员对路基检测工艺熟知。 ( 2)质量检测 质量控制采用“定人、定位”的原则进行检测,“定人”指的是同一种检测方法始终由同一试验员进行操作;“定位”指的是检测点位相对固定。 质量检测在本试验段中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在工艺试验的各阶段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二是为了掌握各种试验工艺与检测方法之间的 关系。 施工准备 在路基两侧设置临时排水沟,按试验方案配备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 经培训符合要求后,人员方可上岗;机械设备经检查验收后,方可进场作业。 根据本段作业要求,施工人员和机械提前进场,配置相应的人员与机械。 试验段施工相关要求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 13 标路基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7 填料要求 ( 1) 基床 底层 路堤填料中 B 组填料 最大料径为不得大于 60mm。 ( 2) 填料的含水量:及时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应采取铧犁翻晒或加水等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维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施工工艺要求 ( 1)路堤填筑应按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所谓“三阶段”:准备、施工、整形验收;“四区段”指“填筑、平整、碾压、检测”;“八流程”指“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基整形”。 结合实际情况,本试验段路堤施工长度较短,不宜按“四区段”进行施工组织安排,而采用“同一层土一次性填筑、一次性摊平、一次性碾压、一次性验收”的来组织施工。 ( 2)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填料应摊铺均匀,不应有粗集料或细集料窝。 较大粒径石块不应集中,应均匀的分布于填筑层中,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 基床 底层 路堤的 质量标准 ( 1) 基床 底层 路堤每一填筑层压实质量 表 52 基床底层填 料 压实标准 填料 厚度( m) 压实标准 砂类土及细砾土 A、 B组填料 地基系数 K30( MPa/m) ≥130 动态变形模量 Evd( MPa) ≥ 40 压实系数 K ≥ 注:无砟轨道可采用 K30或 Ev2。 采用 Ev2时,其控制标准为 Ev2≥ 80 MPa且 Ev2/ Ev1≤。 检验数量: 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 纵向每 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 13 标路基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8 线双线每 100m,施工单位 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 数 6点, 其中: 区间正线路基 左、右距路肩边线 1m处各 2点, 路基中部 2点; 每填高约 (无砟轨道可采用 K30或 Ev2) 、动态变形模量 Evd各 4点, 其中: 区间正线路基 距路基边线 2m处左、右各 1点, 路基中部 2点。 站场路基按填筑分块分区段情况参照区间正线路基取点方法抽样检验。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检验数量的 10%平行检验 ,且不少于 1次。 检验方法: 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 10102) 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 2) 基床 底层 路堤的外形尺寸质量标准 基床 底层厚度 、 顶面 宽度 、 顶面 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 表 53 的规定。 表 53 基床 底层 厚度 、 顶面 宽度、 顶面 横坡的 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 项目 允 许 偏 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厚度 177。 30mm 沿线路纵向每 100m抽样检验 3点 测量仪器 测量 2 顶面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 100m抽样检验 3个 断面 尺量 3 顶面 横坡 177。 % 沿线路纵向每 100m抽样检 验 3个 断面 坡度尺量 土工格栅 的铺设质量 ( 1) 加筋材料的铺设位置、层数、方向及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 设计 规范》( TB101182020)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样检验 5 处。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 10﹪进行平行检验。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 13 标路基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9 ( 2)土工格栅 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4 的规定。 表 54 土工格栅 铺设的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铺设范围 不小于设计值 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样检验 3 处 尺 量 2 搭接宽度 +50mm, 0 3 层间距 177。 30mm 水准测量 4 搭接缝错开距离 177。 50mm 尺 量 5 回折长度 177。 50mm 试验段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流程图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 填筑试验段 单层施工 流程图 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 整形验收 阶段 填筑区段 平整区段 碾压区段 检测区段 检验签证 路基整形 施工准备 基底处理 分层填筑 摊铺平整 洒水或晾晒 机械碾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灰土网格划线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 13 标路基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0 施工方法 ( 1) 采料与运料 B 组填料 采用机械化施工。 在取土场开 采后,通过筛分设备去除粒径大于 60mm 的圆砾,然后采用装载机 或挖掘机 装入大吨位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 ( 2) 测量放样 由测量队对现场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路基中心线、两侧坡脚线,每 10m 钉出边线木桩,填料的摊铺厚度及边线以木桩挂线控制。 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 50cm。 工程技术人员 、测量人员共同 在 DK755+9 +960、 +980、 DK756+000、 +0 +040横断面处,按中线、设计左右边线处 用水准仪 分别在填土前、精平后、上土摊铺 初 平 精 平 初压:静压 1 遍、弱振 1 遍、强振 1 遍 压实质量、压实厚度检测 续压续检:每强振 1 遍,检测 1 次 指导下步大面积施工 数据分析,编制试验成果书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 13 标路基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1 压实后 测量 填土标高 ,并在边桩上标示出填 土高度 , 拉线 用以控制填筑厚度。 ( 3) 上土 为便于比较,路基试验段第一层 松铺 按 30cm、 第二层 松铺 按 35 cm、 第三层根据前两层试验参数进行调整 松铺 厚度,保证压实厚度最接近 30 cm。 填土区段内按照网格化布料,纵向网格线间距不得大于10m。 网格线间距根据运料车的车容量计算确定, 采取单车一格卸料(参见图 1)。 布料网格面积 =每车运量247。 摊铺厚度。 卸土布料必须有专人指挥,确保卸料均匀,便于摊铺、平整,用以控制推土机作业厚度。 单车一格卸料 图 在填土前、填土平整后、碾压后测量各测点标高,以确定填筑松铺系数。 ( 4) 摊铺整平 路堤按横断 面全宽、纵 向水平分层填筑。 摊铺从路堤 两侧 向 中 间填土。 首 先 采用推土机 进行 初平,再用平地机 进行 精细 平整 ,从而保证每一填层的平整度及厚度均匀,挂线控制松铺厚度。 初步整 平 后,按分层松铺厚度要求 检查填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要求每一层填筑时须形成 4%的人字形横坡。 精平后 ,由 工程技大西铁路客运专线站前 13 标路基 基床 底层 路堤 B 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12 术人员 、测量人员共同在 DK755+9 +960、 +980、 DK756+000、 +0+040。基床底层路堤b组填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20 混凝土, mmNft ,钢筋 用 HPB235 级, 2210 mmNf y 。 取基础高度 500h mm, 455455000 h mm。 因 mbmhb c 0 ,故按式( 257)作冲切验算如下(以 maxjp取代式中的 jp ): kNhbbbhalp ccj222222222200m a x
进行的概略分析,以便对生产系统进行简略,全面和一般性的了解,从宏观上发现问 题,为后面的流程程序分析,布置和径路分析作准备。 对象:生产系统的全过程特点: 1 以生产或工作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 2 只分析 “加工 ”和 “检查 ”工序。 工序程序图的组成:表头,图形,统计。 作图规则: P56 基本形式:合成型,直列型,分解型,复合型。 、特点和种类是什么。 答:流程程序分析的概念
记录 11 20 24 MP 轴梁板 46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2 20 25 一层柱 18轴交 MP 轴 47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3 20 27 - 922轴柱 48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4 20 27 18轴 49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5 20 30 2331轴梁板 50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6 20 31 地下室垫层 824轴 51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17 20 6 - 18轴柱 52
5 参加系 (处) 务公开领导小组,配合行政开展系务公开工作。 5 认真做好慰问病号和送温暖等工作,对生活困难会员 或病号 ,有具体帮助行动。 5 积级组织教工参加互助保险,并按时上报材料,反馈信息,协助做好理赔工作。 3 积极组织教工休养和旅游活动,按时报送教工休养名单,督促休养人员按规定参加休养活动。 3 2 三、加强教职工 思想 政治工作,做好 “三育人”、 青年教师及女工工作。
总体设计 指 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 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学等相关知识为理论支撑, 以 低碳产业园区 建设为载体, 以转变 发展 方式 、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核心,以 重塑资源禀赋支撑力和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 为重点, 以 绿色技改、弃旧引新 为手段, 以县域经济“提档进位,科学跨越” 为 战略 目标, 总体布局,因地制宜,长远规划,分期建设
积为 20 公顷, 占总面积的 %, 2020 年全 区 耕地面积为 公顷, 占总面积的 %, 期间 面积净 减少 公顷, 平均每年减少 公顷, 所占比例减少 个百分点。 20202020 年期间耕地增加 公顷, 其中通过整理复垦增加 公顷, 农业结构 调整 增加 公顷。 小河区 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耕地的面积较少。 20202020 年期间 耕地减少 公顷,其中 建设占用耕地 公顷,生态退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