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全套教案20xx高考内容摘要:
出。 答案 A 11.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 , 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 “ 新经济 ” 、 “ 高科技 ” 时 , 将文化渗透于其中 , 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 , 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 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 ( )。 A. 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解析 国际文化交流并不总是霸权主义的, A错误; C说法违反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是错误观点; 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进行文化渗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一种表现,故选 B项。 答案 B 12. 当今国际竞争 , 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 中国传统的优秀文艺作品《花木兰》被美国和印度翻拍成动画片 , 中国的传统节日 “ 端午 ” 被韩国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现象说明 ( )。 A. 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B. 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C. 不同民族的文化 , 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D. 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选 A。 材料未提及文化对经济建设及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B不选; 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资源的争夺不等于文化霸权主义, D不选。 答案 A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 , 有人把国家区分为 “ 脑袋国家 ” 和 “ 躯干国家 ” , “ 脑袋国家 ” 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 “ 躯干国家 ” , “ 躯干国家 ” 受 “ 脑袋国家 ” 的控制与盘剥。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 )。 ① 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 ②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 要把文化建设作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 文化与经济 、 政治相互交融 、 相互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① 说法错误; ②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 中 “ 相互决定 ” 的说法错误,通常 “ 决定 ” 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相互的。 故选 D。 答案 D 14. 文化强国 , 必是文化产业强国 ; 提高文化软实力 , 必有文化产业硬实力来支撑。 这说明( )。 ①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 文化力量已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 文化在 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① 错误; ③ 认为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错误的。 ②④ 正确阐述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选D项。 答案 D 15. 据统计 , 90%以上的世界新闻由西方七国垄断 , 美国影片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 50%以上 、票房的三分之二以上。 这告诉我们 ( )。 A. 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 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B.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必须反对外来文化 C.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D. 文化与 经济相互交融 、 相互决定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材料表明西方文化产业在世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警示我们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对外来文化不能一概排斥, B说法错误。 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C项说法错误。 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二者相互决定, D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2 个小题,共 40 分 ) 16. 2020 年暑假, 15 岁的广州中学生陈想突然萌发出 “ 我要办春晚 ” 的念头并迅速组织实施,这场由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具创意的春晚,很快受到包括 CCTV 在内的全国百余家新闻媒体、青春杂志和门户网站热捧。 “ 中学 生春晚 ” 随即成为百度热搜词和广州高考调研考试题。 2020 年春节,中学生春晚在酷六网独家首发,不到两小时点击超过三万,一周击破 30 万。 2020 年 9 月, “ 2020年中学生春晚 ” 已有 5名中学生组成广州筹备组,主题暂定为 “ 少年中国说 ”。 材料反映了文化的哪些特点。 (20 分 ) 解析 考查文化的特点,为教材基础知识。 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 答案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中学生春晚 ” 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 , 是中学生实践的产物。 ②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 , 不是天生的 , 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 特别 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 接受文化知识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中学生春晚 ” 体现了也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当代中学生的文化素质。 ③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中学生春晚 ” 的播放离不开物质载体。 17. 材料一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 “ 软实力 ”。 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一套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 材料二 “ 十二五 ”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 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国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 ,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 , 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15分 ) (2)面对这种形势 , 我们应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5 分 )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建设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重在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上思考,特别是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措施应立足教材,答出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措施即可。 答案 (1)① 当今世界 ,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 , 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②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 文化是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 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特别提醒: 教师配赠习题、课件、视频、图片、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见《创新设计 高考总复习》光盘中内容。 第二十二 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 考 考 点 考 查 重 点 关 注 热 点 (1)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2)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1)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2)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1)关注每年举办的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评选活动。 (2)关注优秀影视作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3)关注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 一个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两个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两个特点 三个作用 优秀的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状元笔记 1.[速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图解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认识活动 、 思维方式 , 考点一 感受文化影响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并充分认识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 进自身全面发展。 【知识归纳】 1.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 ,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从微观上看 )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从宏观上看 ) 特别提示 :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关系,如下图。 2.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从影响的过程来看 ) (2)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从影响的效果来看 ) 特别提示: 高考常以著名诗句及名人名言 考查以上两个特点,要注意比较区别。 【重点突破】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内涵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一时难以抹去 表现 第一,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第二,人们从事文化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这些情感大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第一,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第二,表现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续表 要求 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这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修养 接受正确文化的引导,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高考警示 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 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 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 (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文化对人的影响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时通常是作为答案要点来考查的。 因此,考生要对这一考点加强理解和运用,同时,重点把握文化塑造人生这一知识点。 命题角度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预测题型:选择题、主观题 ] 高考地位:三年 8考。 2020江苏, 2020广东, 2020浙江, 2020课标全国 „„ 【典例】 (2020江苏 单科, 29,2 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 然而 , 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 ; 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 , 乡愁便愈深。 这说明 ( )。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 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④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方面的内容。 题干未涉及实践的需要,未涉及优秀文化的作用,故排除 ③④。 “ 离乡的人才会想 ” 与 “ 离乡的人才会发现 ” 均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 ① 切题; “ 乡愁便愈深 ” 说明文化对 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② 切题。 答案选 A。 答案 A 对应训练 【训练 1】 2020 年 10 月 12 日 , 济南市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 该市利用城市广场 、 社区文化活动资源 , 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 , 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 开展社会文明实践活动 , 营造人人讲文明 、 处处见文明的良好社会环境 , 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该市这样做的原因是 (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C. 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 往方式 D.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现象的认识。 材料中济南市的做法是建设环境文化、倡导文化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故 A 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与题意无关,且 C项错误,应排除。 答案 A 【训练 2】 在古朴典雅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内,面对一批即将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的清华大学应届毕业生代表,温家宝总理动情地对他们说, “ 什么能够使你们的心灵永远明亮。 那就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把自己 的一生献给人民 ”。 “ 这就像一盏明灯,永远在你们心里点燃,而且照亮你们前进的方向,不要退缩 ”。 请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 , 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 解析 本题属认识类主观题,注意根据题目设问范围围绕 “ 是什么 ”“ 为什么 ”“ 怎么做 ”三方面展开回答。 答案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 , 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 、 交往。20xx届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全套教案20xx高考
相关推荐
irst names, or given names, are chosen by their parents. Sometimes the name of a grandparent or other member of the family is used. Some parents choose the name of a 学习资料收录大全 ( 中小学生辅导资料文件夹 wellknown
2020年 , 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 , 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 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 , 努力坚持 , 很快就可以走路了。 出院那天 , 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苍劲有力的字迹 , 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 医生说 , 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 , 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⑦ 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 “ 不管你到哪个国家 , 说起中国建筑
60篇朗读 (带拼音 )1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题( 1)一、读单音节字词( 100个音节,共 10 分,限时 )蹦 (b232。 ng) 耍 (shuǎ) 德 (d233。 ) 扰 (rǎo) 直 (zh237。 ) 返 (fǎn) 凝 (n237。 ng) 秋 (qiū) 淡 (d224。 n) 丝 (sī) 炯 (jiǒng) 粗 (cū) 袄 (ǎo) 瓮 (w232。 ng) 癣
,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 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 3)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 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 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 自成经这儿渡龙门
B 重庆理工大学 B 合肥工业大学 B 华东政法大学 B 贵州财经学院 B 西安理工大学 B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新疆财经大学 B 湖北经济学院 B 天津师范大学 B 海南大学 B 西南民族大学 B 集美大学 B 中南民族大学 B 重庆师范大学 B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B 信阳师范学院 B 北京科技大学 B 华中农业大学 B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中国大学法学排行榜
选 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 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 准备: 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课 时安排 : 2 课时 板书设计: 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