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日常工作流程内容摘要:
注意事项: 记录前要详细了解病情,做到实事求是,保证内容真实可靠。 如果发现所了解的病情与医生的记录有矛盾或不相符,要与医生沟通,使记录内容与医生病情记录相一致。 记录要及时,如新入院患者要当班完成,抢救完后要马上记录。 记录时注意要使用医学术语,语句要通顺,记录内容准确、及时、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有连贯性、突出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且要点要有针对性。 病情描述中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字句。 书写的格式要规范,各项内容填写要齐全、无漏项,保持卷面清洁,无错别字,手写时不能超格,切忌涂改、粘贴、刀刮等。 用蓝钢笔书写,电子病历者记录后打印出来的内容要与电脑保存的内容相一致。 新入院患者:问病史(包括现病史及主诉、既往史、过敏史等)、做健康教育、住院安全防范指导及有关制度的介绍 旧患者:听取患者的主诉(包括寒热、专病主症、胃纳、二便、睡眠、用药后 反应等)、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健康意识等作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指导 根据病情作必要的体查,如皮肤完整情况、四测、心肺听诊、查瞳孔等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时解决和满足患者的需要,如饮食、卫生等 整理病历资料,记录所见所做:精神状态→寒热→头身→专病主症→胃纳→二便 →过敏史→执行治疗情况→护理级别→饮食种类→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需下一班继续注意或完成的有关事宜 转科、一般护理改危重护理记录时、出院 前应有病情小结。 20 记录完毕后要核对一次,保证无错漏。 每一次记录后都要双签名(即用蓝钢笔在电脑签名的 下 面 再 签一次名)。 不同患者的书写内容及顺序要求: ⑴ 新入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由门诊或急救→入院方式(步行、轮椅、平车)→入院时生命体征→主诉→诊断→入院时症见→过敏史→执行治疗情况→需下一班注意或完成的有关 事宜。 ⑵ 术前一天:精神状态→寒热→头身→专病主症→胃纳→二便→拟送手术时间、地点、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术前指导落实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需下一班继续注意或完成的有关事宜。 ⑶ 手术当天记录:手术时间→送手术地点→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术中特殊情况→术毕返病房时间→回病房时及测得的生命征→术后治疗情况→术后级别护理→术后饮食→术后特殊情况及监测结果→术后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写记录时患者的病情及主诉→需下一班继续注意或完成的有关事宜。 ⑷ 手术当天、术后第一天需每班记录,术后第二、三天至少日班记录一次 ,夜班视病情记录,之后每三 至四 天记录一次,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 ⑸ 门诊小手术、特殊检查或治疗(如激光手术、内窥镜检查、化疗等);小手术或检查、治疗的时间→送手术或检查、治疗中的地点→麻醉方式→手术或特殊检查治疗的名称→术中或检查、治疗中的特殊情况→回病房后及测得的生命体征→术后或检查、治疗后的特殊情况→术后或检查、治疗后的特殊情况(如不良反应)及监测结果→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写记录时患者的病情及主诉→需下一班继续注意或完成的有关事宜。 ⑹ 以上患者日间记录时间应在 16: 00 以后,上夜班记录时间可在 22: 00~23: 00 时间段记录,若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⑺ 普通患者:精神状态→寒热→头身→专病主症→胃纳→二便→执行治疗情况→着重记录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三 至四 天记录一次,当天具体记录时间不定,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⑻ 出院患者:患者的精神状态→疾病康复情况(如入院时症状改善情况)→出院时间→出院指导内容及落实情况(包括用药、休息与活动、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疾病的针对性指导及特殊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 ⑼ 转入、转出按入院、出院书写,注意写明皮肤情况,并在转出记录与转入记录之间一行要有转出科与转入科护士 的签名,以表示已经做好患者皮肤的交接班工作(格式:转出:签名,转入:签名)。 二十 、危重病护理记录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书面 病危 或特级、一级 ),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 21 注意事项: 危重护理每班记录,病情变化、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护理时随时记录。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均处于重病状 态,首次护理记录、病程护理记录、出院护理记录等均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中。 护士记录后在相应栏内签全名。 其他要求同一般护理记录书写要求。 二十 一 、 护理文件书写 病情评估记录 客观 、准确,书写内容应 根据专科特点。 并与护理计划或措施相符合,包括病人情绪状况、生命体征变化 情况 、护理计划或措施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纳眠情况。 病情变化时的处理,是否及时向医生报告等 手术患者应记录麻醉方式、手术名称、 手术情况(顺利否、出血量等)、 患者返回病室时间 、 生命体征、保持何种体位、皮肤情况、 伤口 、各种 管 道及 引流情况 ( 各种引流液需要记录颜色、量、性质 )。 在交班时病情要有综合性的描述,病情有变化随时记录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 出入液量 ⑴ 入量包括:食 物含 水量、 饮水量、鼻饲液体量和 输 入 量等; ⑵ 出量包括:尿量及呕吐物 含水 量、 痰液量、 大便 含水 量、各种引流量 、血液及腹膜透析超滤量 出入量统计 :白天小结为“日间小结”, 时间为 每天 7: 00 至 17: 00;全天总结为“ 24小时总结”, 时间为昨日 7: 00 至今日 7: 00;统计总 量 精确到毫升 , 并在数字下用红笔划双横线。 统计不足 24 小时的,按实际时间记录 按要求测量相关数值,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予对 症处理 转出监护室、转科、危重护理改一般护理记录时、出院前应有病情小结。 记录频次:日间至少 2小时一次,夜间至少 4小时一次 22 注意事项: 测量时如有疑问,应重新测量一次,必要时请有经验的同事或护士长帮忙测量一次。 注意不可弄虚作假。 测量时要备纸、笔,及时作初步记录,以防遗忘测得的数值。 书写格式要规范,各项内容填写要齐全、无漏项,保持卷面清洁,无错别字,手写时不能超格, 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当用原色笔双线划在错字上 并签名 , 切忌涂改 、 粘贴、刀刮等。 字迹要端正、清晰,眉栏及各项填写要齐全。 记录完后要再核对一次,最后签完全名。 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记录的,当班护士应在 抢救完毕 后 6 小时内据实 补 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及补记时间。 体温表: ⑴ 按规定统一红色和黑色签字笔书写和描绘。 (电脑打印者除外) ⑵ 手 术当日用红笔在相应时间内填写“手术”,手术次日为术后第一日,连续记录14 天。 若在第一次手术后 14 天内实施第二次手术,则第二次手术后日数作分子,第一次作分母,连续 记录至末次手术后的第 14 天。 准确、及时处理医嘱,记录规范 及时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完毕要检查、核对一次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 管床护士每三天检查、整理一次 病区质控员每周检查、整理一次,及时总结存在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法 患者出院当天, 办公 护士质控各种表格记录情况,无问题方可送出 护士长每周抽查一次 23 ⑶ 测量体温的频率:常规每日 1 次, 新入院 或 转 科、手术后体温正常者每日测 3次,连续 3 天。 若体温在 ~ 3 次,大于 4 次,连续 3 天正常后改为每日 1次。 ⑷ 体温≥ 390C 以上时应有降温措施,半小时 后要有降温记录。 若降温后体温反而上升,则将蓝画在两格之间的线上,下一次体温与上升体温相连。 若体温不升,则在 350C 横线下相应的时间栏内用蓝笔纵向填写“体温不升”。 ⑸ 心率与脉搏不一致的情况下,如心房纤颤的患者,要同时测量心率与脉搏并记录。 ⑹ 大 便 应是 24 小时 内 的次数,即昨日 15 时至 今日 15 时的大 便次数。 “ 0/ E”表示灌肠后无大便 ; “ 1/ E”表示灌肠后 1 次大便 ; “ */ E”表示灌肠后大便多次 ;“ 1 2/ E”表示灌肠前 1 次,灌肠后 2次大便; 3/ 2E”表示灌肠 2次后大便 3次; “ *”表示 10 次或有假肛。 ⑺ 患者请假或因故离院,须经医生批准,履行相应手续后护士方可体温单相应时间上注明“请假”,前后均不连 线。 若未请假离院或拒测体温时,则相应的体温不描绘,下次与上次体温不连线,护士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 ⑻体重和血压用蓝笔填写。 入院当天应有记录,常规每周测量 1 次。 病情危重或卧床体重不能测量者应填写“平车”或“卧床”。 具体入院方式和有特殊体位说明的记录在一般或危重护理记录单上。 血压需每日测量多次者,记录在一般或危重护理记录单上。 儿科患儿 5 岁以上入院当日测血压, 5岁以下可以免测,其它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 ⑼数据计量单位:体温( 0C)、脉搏(次/分)、心率(次/分)、呼吸(次/分)、大便(次)、出入量( ml)、体重 ( kg,新生儿以“ g” 为单位 )、 血压( mmHg)。 新生儿年龄精确到小时(如 2483 天,表示 3 天零 8小时 ) ;婴儿精确到天(如 3028 月,表示 8 个月零 2 天);一岁以上小儿精确到月(如 1213 月,表示 3岁零 1 月)。 长期及临时医嘱: ⑴ 处理医嘱和签名均要及时,普通医嘱开出后 2 小时内执行,急处理的医嘱立即执行,临时医嘱 24 小时有效。 手签名在电脑签名下方空格处。 ⑵ 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 时执行口头医嘱应注意复述与医生核对后在执行,并留下安瓶等以备核对 , 抢救完毕 后 及时 补 记 医嘱。 ⑶ 医生开出的医嘱有涂改、粘贴、刀刮等现象时,应请医生重抄更正后方可执行;如遇医嘱有疑问,应弄清楚或请教医生后 再 执行。 ⑷ 医嘱执行单: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用 24 小时制(如 18: 32),精确到分钟。 记出入量者要详细交代患者如何配合,停留尿管并进行膀胱冲洗者应除外膀胱冲洗液量,记录时不可直接从尿袋的刻度上读数 ,应用量杯。 二十 二、 电脑医嘱 处理 和查对 医嘱处理:登陆 →医嘱查录→医嘱执行→确认→打 印 领药单,执行单。 24 注意事项: 1 急处理的医嘱电脑班及时 处理 医嘱并打印,两人核对后及时执行。 2 有疑问的医嘱要和医生核实清楚在执行。 3 没有 执 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出的医嘱不能执行。 4 核 对后的医嘱(包括中午、下午、上夜、下夜)。 护士执行后登记在医嘱 查对本上, 并 签名。 6 对医嘱时发现有问题及时登记在医嘱登记本并更正。 二十 三 、电脑医嘱查帐 打印相关单据:进入目录→医嘱处理→相关单据→大科室领药单,个人领药单,入院介绍,申请单打印, 医嘱执行单打印 查对: 核对电脑、病历、医嘱单及各类治疗单。 (核对各类收费明细)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 如医嘱有误及时记录于医嘱记事本告知医生更正 更正核对并在 查对 本上签名 进入住院管理系统 25 注意事项: 查帐必须认真仔细,根据医嘱逐项查对,不要漏项。 有与医嘱不相符的项目及时通知相关科室纠正,避免漏收或错收。 查帐时注意医嘱首末次数,如有不符,及时纠正。 二十 四 、 记出入量 执行要查帐患者医嘱 点击查询住院患者费用 协助患者穿好衣、裤。护理日常工作流程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考核标准
查八 对 三查: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有无血凝块及溶血、血袋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输血前需两人核对: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编号、血型(含 RH 血型)、血液种类、血量、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无误后方可输入。 2) 输血前必须两人携带患者病历、配发血记录单及输血用物在床头核对(八对),患者血型鉴定一定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确认配发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相符无误后方可输入。 3) 输血前
护理实习生带教经验总结
药的特点、治疗室、处置室、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的位置及相关要求以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情况等,使她们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增加自信心,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实习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应多问、多看、多学、多练、多向老师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起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作用,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 的知识传授给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