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段测量方案内容摘要:
区、建筑物控制的精度 场区控制达到二级导线精度要求,点位相对误差不超过177。 5mm。 建筑物控制、轴线控制精度要求,按二级建筑方格网的精度进行布设。 高程达到四等水准精度要求,高程控制点间相对误差不超过177。 5mm。 混凝土结构工程允许误差 混凝土结构放线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 外廓主轴线 长度( L) L≤ 30m 177。 5mm 30mL≤ 60m 177。 10mm 60mL≤ 90m 177。 15mm 90mL 177。 20mm 细部轴线 177。 2mm 墙、柱、梁边线 177。 3mm 门、窗、洞口线 177。 3mm 层高 177。 3mm 5 建筑物的垂直度误差和总高度误差: 3H/10000 度建筑物高度 垂直度误差 总高度误差 30H≤ 60m 时 10mm 10mm 钢结构工程允许误差 支撑面、地脚螺栓的允许偏差( mm) 项目 允许偏差 定位轴线 轴线 L/20200,且≤ 3mm 支撑面 标高 177。 2 mm 水平度 L/1000 地脚 螺栓 螺栓中心偏移 5mm 螺栓露出长度 +30, 0mm 螺纹长度 +30, 0mm 预留孔中心偏移 10mm 柱、桁架、梁的安装测量,允许偏差 钢柱垫层标高误差 177。 2mm 钢柱177。 0 标高检查 177。 2mm 桁架和实腹梁、桁架和钢架的支承结点间相邻高差的偏差 177。 5mm 梁间距误差 177。 3mm 梁面垫板标高误差 177。 2mm 上柱和下柱的相对扭转 3mm 6 钢柱安装的允许偏差( mm) 项目 允许偏差 柱子定位轴线 1mm 地脚螺栓位移 2mm 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 3mm 柱基准 点标高 177。 2mm 挠曲矢高 H/1200, 且 ≤ 15 mm 同一层柱顶标高 177。 5mm 柱轴线垂直度 单节柱(H10m) H/1000, 且 ≤ 10 mm 单节柱 (H≤10m) ≤ 5 mm 总高 H 3H/10000, 且 ≤ 30 mm 主体结构整体平面弯曲 总长 L L/1500,且≤ 25mm 构件预装测量的允许偏差 平台抄平 177。 1mm 纵横中心线的正交度 177。 l mm l 为自交点起算的横向中心线长度( mm),不足时,以 5m 计。 预装过程中的抄平工 作 177。 2mm 7 第二章 施工平面控制网测量 控制网的原则 本工程开挖阶段,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室外其他工程,均需要在施工现场布置永久性的控制整个工程施工的平面控制网,以便工程的顺利进行。 为了整个工程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业主提供的 五个 原始基准点我们需要建立起服务于本工程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中要保证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3mm,即可保证施工对测量的精度要求。 对于局部精度要求更高的结构部分,我们通过在首级网的基础上插入加密 点的方式,布设精度更高的三级网。 三级网点的控制精度177。 5mm。 为便于测量工作的方便性和准确性,控制网布设遵循以下几点: ,通视良好。 ,尽量防止有外来损害的威胁。 ,控制点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 ,便于观测,便于保护。 控制网布设 考虑上述原则,进行 GPS 点位布网优化组合,形成网形结构强度高且便于施工放样的 GPS 控制网。 控制网采用边连式方法,设计出由若干个独立的异步环构成的附合或闭合图形,每个控制点都 有两条以上基线通过,网中不存在自由基线。 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相对精度,本工程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拟采用自由网形式。 控制点位设置:考虑本工程现场施工条件并结合施工期间点位的利用情况,拟定在远离施工范围的边缘布设 GPS 控制点,并保证与相邻点间通视条件良好和场地比较平整。 8 由 5 个点构成 GPS 首级控制网,其布设形式如图所示: 所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桩点布置在距开挖边线 3 米 — 50 米范围,应按照半永久标志进行埋设,力求稳固可靠,以便于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密控制点的恢复。 控制点埋设应有三至五天的稳定期后才能开始观测。 控制点埋设 加密控制点标志采用φ 20mm、长度为 30~40cm 的普通钢筋制作,钢筋顶端锯“ +”字标记,距底端约 5cm 处弯成勾状。 如下图 9 加密控制点标志四周使用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达到强度之后盖上一块木板,用石头压着。 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采用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 )进行观测,利用 GPS 静态相对定位建立平面控制网。 与常规测量手段相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 首级施工平面控制网按照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 规程》CJJ732020X 中三等网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采用静态定位方法, 、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10 卫星定位控制网测量作业基本技术要求 卫星高度角(176。 ) 同步观测接收机(台) 有效观测 卫星数(颗) 平均重复 设站数(次) 观测时段长度 (min)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数据采样间隔( S ) ≥ 15 ≥ 3 ≥ 4 ≥ 2 ≥ 60 ≤ 6 ≤ 10 GPS 控制网观测要求: 、对中,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1mm。 ,应及时将存储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拷贝。 每时段观测结束,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 观测成果的检核 基线向量长度误差≤ 2δ,同步环闭合差≤ ( N3 /s)δ 独立环闭合差≤ 2 n3 δ,复测基线长度较差≤ 2 n δ 式中δ = 22 )(bda , a—— 固定误差 (mm) b—— 比例误差 (1 106) d—— 基线边长度 (km) N、 n—— 同步环或独立环基线边 数或复测基线次数 数据平差处理 计划采用配套的商用软件 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进行基线观测数据的解算和平差及精度评定。 同时考虑到车辆段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之间的差异,应对观测的结果进行投影面的改正。 严密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177。 12mm,相邻点位相对中误差≤177。 10m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80000。 11 第三章 施工高程控制网测量 布设依据及精度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20 以 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20的相关规定,对高程施工放样误差的最高要求为 4mm,利用现有的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比较容易达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水准网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 (mm) 附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 (km)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 M△ 全中误差 MW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一等 177。 1 177。 2 35~45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177。 4 L 二等 177。 2 177。 4 2~4 DS1 铟瓦尺或条码尺 往返测各一次 往返测各一次 177。 8 L 布设形式 水准点位设置:考虑水准点高程精度对于车辆段施工的重要性,同样将首级施工高程控制点布设在远离车辆段范围的区域。 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和利于点位的保护,将首级高程控制点与首级 GPS 控制点共用。车辆段测量方案
相关推荐
作业现场管理 4 分、环境责任区管理2 分。 其他履行职务的考核内容、计分计薪标准见表二 : (表二) 项目 绩效工资基数 分值 分项目内容 计分计薪标准 备注 其他履行情况 200 元 15 3 执行力 公司规章制度、决定、决议 的执行; 董事会及公司领导指令的执行; 各职能 部 门 作业计划、作业规范、管理要求的执行。 好 3 分,较好 2 分,一般 1 分,差 下 得分 13 ~15
权重如下表: 级 别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 理论考核 30% 实际操作 70% 合 计 100% 评定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差 理论考试分数 85 84~ 70 69~ 60 60 分以下 考试分数与技能等级挂钩如下: 例:某员工申请高级工的等级 评定 ,理论知识考试分数为 70 分,实际操作考核分数为 80分,合计总分为 77 分,则 评定 结果为高级工 B 等。 技能等级 评定 流程
作,车间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在各班组中开展了设备隐患自查自纠工作,并定期组织班组长以上人员开展对车间所属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三、加强隐患排查,做好隐患治理 为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我们重点加强了安全检查与缺陷隐患治理工作。 我们始终坚持“狠抓安全措施整改”的原则,大力普查安全缺陷及隐患,针对查获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落实
车辆恢复工作能力的运行性修理。 4. 零件修理,是对因磨损、变形、损伤等而不能继续使用的零件进行修理。 三、汽车大修标志 客车以 车厢为主,结合发动机总成;货车以发动机总成为主,结合车架总成或其他两个总成符合大修条件 时即可大修。 四、汽车总成大修标志 1. 发动机总成,发动机不能工作或缸体磨损,圆柱度达到 , 压力不到 75%,耗油量大,动力不足。 2. 车架总成,车架断裂,锈蚀、弯曲
办理(始发)和(终到)高速列车的作业。 高速铁路引入既有枢纽的方式,按其引入线的平、纵断面不同,有(平面引入)、(高架引入)和(地下引入)三种方式;按其引入客运站类别不同,有(引入既有站)和(引入新建站)两种方式。 二、名词解释 修建模式 见教材 213页 运输组织模式 见教材 213页 联络线 见课件 三、判断 高速铁路的建设模式不同,其车站与枢纽的设计也各有特点。 ( √ )
系统管理硬盘数据 率先实现单个硬盘容量不受限制,单文件可跨硬盘 率先在嵌入式 DVR 中采用硬盘休眠技术 率先实现了硬盘双备份( RAID1 ) 率先推出 BCIF 算法 率先在嵌入式 DVR 中采用 USB 鼠标操作 率先实现了 16 位彩色图形界化操作面并带有菜单注释功能 1 率先实现了占单路图像带宽的网络多画面预览 1 率先实现无需安装客户端便可直接使用 IE 浏览器进行 web 浏览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