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内容摘要:

0 K0+920 K2+520 K4+40 K0+940 K2+540 K4+60 K0+960 K2+560 K4+80 K1+ K2+580 K4+100 K1+010 K2+600 K4+120 K1+020 K2+620 K4+140 K1+030 K2+640 K4+160 K1+040 K2+660 K4+180 K1+050 K2+680 K4+200 K1+060 K2+700 K4+220 K1+070 K2+720 K4+240 K1+080 K2+740 K4+260 K1+090 K2+760 K4+280 K1+ K2+780 K4+300 K1+120 K2+800 K4+320 K1+140 K2+820 K4+340 K1+160 K2+840 K4+360 K1+180 K2+860 K4+380 K1+200 K2+880 K4+400 K1+220 K2+900 K4+420 K1+240 K2+920 K4+440 K1+260 K2+940 K4+460 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15 页 共 59 页 K1+280 K2+960 K4+480 K1+300 K2+980 K4+500 K1+320 K3+0 K4+520 K1+340 K3+20 K4+540 K1+360 K3+40 K4+560 K1+380 K3+60 K4+580 K1+400 K3+80 K4+600 K1+420 K3+100 K4+620 K1+440 K3+120 K4+640 K1+460 K3+140 K4+660 K1+480 K3+160 K4+680 K1+500 K3+180 K4+700 K1+520 K3+200 K4+720 K1+540 K3+220 ,拟定各项技术指标 路基宽度 本路线设计为一级公路, 车速拟定为 80km/h,车道数拟定 四 车道 ,服务水平为 一 级。 路基技术标准 : 路基全宽 : ; 行车道宽度 : 4 =15m ; 中间带宽度 : ,其中 中央分隔带宽 ,左侧路缘带宽度 2= ; 右侧硬路肩宽度 : 2 其中右侧路缘带宽度 2。 基本横断面如下图所示: 路拱坡度 沥青混凝土及水泥混凝土路拱坡度均为 1~2%; 硬路肩路拱坡度与行车道相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16 页 共 59 页 同 .但不得大于 %,土路肩横向坡度一般应较路面横向坡度大 1%~2%,故取路拱坡度为 2%,土路肩横向坡度为 3%,路拱坡度采用双向坡面,由中央分隔带向两侧倾斜。 路基边坡坡度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得知,当 H8m( H— 路基填土高度)时,路基边坡 按 1: 设计。 超过 8m 时路基边坡按 1: 设计 . 护坡道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当路肩边缘与路侧取土坑底的高差小于或等于 2m时,取土坑内侧坡顶可与路坡脚位相衔接,并采用路堤边坡坡度, 当高差大于2m 时,应设置宽 1m 的护坡道;当高差大于 6m 时,应设置宽 2m 的护坡道。 本设计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设置护坡道 ,护坡道坡度设计为 3%。 截水沟 截水沟一般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合适的地点,截水沟一般距坡脚距离为 5 米,采用梯形截面形式,沟底宽度不小于 ,沟的边坡一般采用 1:1~1:。 横断面设计步骤 根据地形图绘横断地面线。 根据路线及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如路基宽度、加宽值、超高横坡、缓和段长度、 平曲线半径等)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根据地质资料,示出土石界限、设计边坡度,并确定边沟形状和尺寸。 绘横断面设计线,又叫“戴帽子”。 设计线应包括路基边沟、边坡、截水沟、加固及防护工程、护坡道、碎落台、视距台等,在弯道上的断面还应示出超高、加宽等。 计算横断面面积(含填、挖方面积),并填于图上。 .由图计算并填写逐桩占地宽度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计算表及公里路基土石方数量汇总表。 详见表 S2 S3 S3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 1) 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进行。 ( 2) 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 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叫经济运距)。 ( 3) 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 ( 4) 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 ( 5) 不同性质的土石应分别调配。 ( 6) 回头曲线路段的土石调运,要优先考虑上下线的竖向调运。 调配方法 土石方调配方法有多 种,如累积曲线法、调配图法、表格调配法等,由于表格调配不需单独绘图,直接在土石方表上调配,具有方法简单,调配清晰的优点,是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表格调配法又可有逐桩调运和分段调运两种方式。 本设计采用表格调配法 ,分段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17 页 共 59 页 调用。 土方调配步骤如下: ( 1) 准备工作 调配前对土石方计算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 方可进行。 ( 2) 横向调运 即计算本桩利用、填缺、挖余,以石代土时填入土方栏,并用符号区分。 ( 3) 纵向调运定经济运距 根据填缺、挖余情况结合调运条件拟定调配方案,确定调运方向和调运起讫点,并用箭头表示。 计 算调运数量和运距 调配的运距是指计价运距,就是调运挖方中心到填方中心的距离见叫免费运距 ( 4) 计算借方数量、废方数量和总运量 借方数量 =填缺 — 纵向调入本桩的数量 废方数量 =挖余 — 纵向调出本桩的数量 总运量 =纵向调运量 +废方调运量 +借方调运量 ( 5) 复核 ① 横向调运复核:填方 =本桩利用 +填缺 挖方 =本桩利用 +挖余 ② 纵向调运复核:填缺 =纵向调运方 +借方 挖余 =纵向调运方 +废方 ③ 总调运量复核:挖方 +借方 =填方 +弃方 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18 页 共 59 页 二 、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 轴载分析 该地区的交通组成情况如下表 交通组成表 车型 前轴重 后轴重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 ( m) 交通量 解放 CA10B 1 双 — 175 解放 CA390 1 双 — 284 东风 EQ140 1 双 — 369 黄河 JN150 1 双 — 373 黄河 JN253 2 双 3 363 长征 XD980 2 双 3 166 日野 ZM440 2 双 3 211 日野 KB222 1 双 — 128 太拖拉 138 2 双 3 59 小客车 2906 注: 路面设计以单轴双轮组 BZZ100 作为标准轴载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a).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1 21  kiii PPNCCN 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 , 次 /日 iN —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 /日 P— 标准轴载, KN iP —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 KN K —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19 页 共 59 页 1C — 轴载系数 , )1(  mC ,m 为轴数。 当轴间距离大于 m3 时, 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 m3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 ,双轮组为 1,四轮组为。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车型 iP 1C 2C iN 21  PPNCC ii 解放 CA10B 后轴 1 1 175 解放 CA390 前轴 1 284 后轴 1 1 284 东风 EQ140 后轴 1 1 369 黄河 JN150 前轴 1 373 后轴 1 1 373 黄河 JN253 前轴 1 363 后轴 1 363 长征 XD980 前轴 1 166 后轴 1 166 日野 ZM440 前轴 1 211 后轴 1 211 日野 KB222 前轴 1 128 后轴 1 1 128 太拖拉 138 前轴 1 59 后轴 1 59 1 21  kiii PPNCCN 注:轴载小于 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b).累计当量轴数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 ,一级 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5年 ,四 车道的车道系 数 是~,取 , =%. 累计当量轴次: 次7 7 4 5 0 6 2 9 6 4365]1)[(365]1)1[(151 NN te 其交通量 在 300 410 ~1200 410 之间 ,属于 中等交通量。 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20 页 共 59 页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a).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公式为:81 21  kiii PPNCCN ‘’‘ 式中: ’1C — 轴组系数, )1(211  mC‘ ’2C —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 ,双轮组为 1,四轮组为。 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车型 iP ’1C ’2C iN 821  PPNCC ii’‘ 解放 CA10B 后轴 1 1 175 解放 CA390 后轴 1 1 284 东风 EQ140 后轴 1 1 369 黄河 JN150 后轴 1 1 373 黄河 JN253 前轴 1 363 后轴 3 1 363 长征 XD980 后轴 3 1 166 日野 ZM440 前轴 1 211 后轴 3 1 211 日野 KB222 前轴 1 128 后轴 1 1 128 太拖拉 138 前轴 1 59 后轴 3 1 59 81 21  kiii PPNCCN ‘’‘ 注 :轴载小于 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b).累积当量轴数计算 根据设计规范 ,一级 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 15 年 ,四 车道的车道系 数是 ~,取 , =%。 XX 大 学 学生毕业设计 第 21 页 共 59 页 累计当量轴次 : 次’‘11082020]1)[(365]1)1[(151 NN te 结构组合设计 本设计考虑干燥(中湿)和潮湿(过湿)两种情况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干燥(中湿)情况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方案选择 方案 A 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AC13) 4 cm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AC20) 6cm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AC25) 8 c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