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文学常识复习大全内容摘要:

歌谣一百句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 ① ;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 “诸子 ”、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 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 “国别 ”和 “编年 ”;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 ”人称赞 ② ,建安文学推 “三曹 ”; 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 “采菊 ”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 “无韵之离骚 ”; 班固承续司马意 ④ ,《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 ”二表名后世,《桃花源 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 “初唐四杰 ”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 “三吏 ”“三别 ”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 “琵琶 ”“长恨 ”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 “推敲 ”传世间。 晚唐崛起 “小李杜 ”⑤ ;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 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 “大江东去 ”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 “金戈铁马 ”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 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 ⑥ ,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 “四大名著 ”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 “三言 ”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 注〕 ① 《诗经》共 305 篇, “三百 ”之说是取其整数。 ② 指《孔雀东南飞》和 《木兰诗》。 ③ 指曹操及曹丕、曹植。 ④ 即司马迁。 ⑤ 指李商隐和杜牧。 ⑥ 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文学体裁简介 (一)古代文学体裁集释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 “铺采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 “短赋 ”;以屈原为代表的 “骚体 ”是诗向赋的过渡,叫 “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 “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 “骈赋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 “律赋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 “文赋 ”。 著名的赋有: 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 “四六文 ”。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 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 ”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 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与 “论 ”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 “论者,议也 ”。 《昭明文选》所载: “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 ……。 二政论,则学士大 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文章有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 ( 1)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 2)表。 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 3)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践 序也作 “叙 ”或称 “引 ”,有如今日的 “引言 ”、 “前言 ”。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 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 “跋 ”或 “后序 ”。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 于议论文。 我们学过的 “序言 ”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9.赠序 文体名。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于是东都诸人士 ……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0.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 ”。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 “座右铭 ”。 如刘禹锡的《陋室 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 “墓志铭 ”。 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如袁枚的《祭妹文》。 12.杂记 包括: (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 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 2)笔记文。 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 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13.游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14.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像 、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 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像,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 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15.民间故事 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 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 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 有的民间故事 常有神话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 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16.寓言 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寓 ”是 “寄托 ”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 语言简洁锋利。 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17.传说 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 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物貌的故事。 如英雄人物传说,西湖的传说,黄鹤楼的传说。 有的是以特定历史事实为基础,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 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美的,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 18.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 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 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 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又因为 “传奇 ”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 “传奇 ”的。 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还魂记》(即《牡丹亭》) ,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 二)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战国策》。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 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 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四)中国现代、当代作家作品 从 1919 年 “五四运动 ”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 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