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技术标内容摘要:

种品种规格的钢材每批各取一组,每组试件不少于 3 根,取样长厚为 10d+ 250 ㎜(直径 18 以上) 10d+ 200 ㎜(直径 12直径 16) 300m(直径 10 以上)。 焊条、焊剂,用于主要结构焊接的焊条,焊剂,使用前必须送到实验室烘烙,并应做烘烙记录。 钢筋焊接,焊件试验按不同品种、规格、焊件、类型、焊工划分,每批试件不少于一组,在送检焊件试样的同时应持有焊工的姓名,焊工证的复印件。 取样的数量与长度,对焊每组不少于 6根,搭接焊不少 于3根,长度均为 500 毫米。 ( 2)水泥每进场一批应复检一次,每组试样均应以 25 袋水泥中均匀抽取,抽样点数量不少于 20 公斤。 凡经检验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试验人员应到现场随机抽样重新复检。 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或水泥有结块现场及时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时应重新复检。 ( 3)砌块、每进场一批或每楼层均应送检一组,每组数量不少于 40 块。 ( 4)粗、细滑料因产地、品种、规格的每层送检一组,不因产地、品种、规格的应每一批为一组,送样数量每组取样不少于 20公斤,石子取样不少于 40公斤,混合砂不准用于施工中砼的现浇。 ( 5)防水材 料 油毡每进场一批,均应抽样检验,送样数量不少于 6米。 沥青每进场一批为一组,每组送样数量不少于 10公斤。 其它新型防水材料选购时除应持有质保资料外,还应备有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应进行性能试验。 ( 6)预制构件 凡用于建筑上的预制构件应有结构性能检验报告,如在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请检测人员重新复检,现场检验不合格者不得用于工程。 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 a、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应按每层每 100 平方米不少于 3 个测点进行检测,等检验结果,报出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砌筑砂浆不同标号、不同品种的砌筑砂筑应按试验室 、试配签发的配比通知单、施工。 不同标号、不同部位的砌筑砂浆,每层楼必须做二次强度实验,每组 立方毫米的立方体试块 6 块。 在工程监理人员监督下,做好试块应在湿砂中保养 28 天,然后及时送检,不得拖延时间,送样的同时应持有监理人员填写的送样单,否则该组试块试验室,不予接受。 b、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所需的各种标号的砼,应由施工单位,向试验室提出试配申请。 试验室接受申请后,并按工程设计的要求,向施工单位提出配合比通知单,施工中如材料有变化,配比应重新申请试配。 c、砼试验应分层分段进行强度检测,不同标号,不同部位的 砼每台班,现浇检验不少于一次,不是一个台班的应按每单元或每楼层检验一次,送检样品应在监理人员监督下,取样成型,按标准养护 28 天后,在没有养护条件情况下,应与现浇构件同条件养护 28 天后,送试验室进行实验,每组砼块为 150 150的立方体 3块,送样时应连同监理人员填写的送样单一起,否则试验室对该组试块不予受理。 按验评标准对砼进行强度评定,凡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责令停止施工,经验测人员到现场进行非破损检验鉴定合格后方可复工。 非破损回弹试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对砼进行非破损试验;缺乏同条件,或标准试块数量不足; 试块强度缺乏代表性;试块的试压结果,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所规定的要求,或对该组试验有怀疑的。 d、装饰材料 建筑用的瓷砖、陶瓷地砖,花岗岩地面等装饰材料,采购进场,按要求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抽取样品,连同该样品出厂时的有关质保资料一起,送试验室进行质保检查。 查验方式:按品种、规格每进场一批为一组,每组取样数量、瓷砖每组 50块,陶瓷地砖每组 10块,陶瓷砖每组 15 块。 e、其它建设材料 PVC 穿线管、下水管中,水暖配件、阀门、窗、门、暖气片、玻璃等建筑材料,在采购进场验收后,均应通知质量监督检测人员在现场 对实物参照相应的质保资料进行检验,对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以上所有取样检验项目在取样的整个过程中,均应后在工程监理人员的监督下执行,监理人员填写送样单位,建材检测人员将根据送样对该样品进行检验。 机械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为了提高质量及生产效益,必须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施工的需用,确定机械设备的装备。 综合考虑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使用费、维修费、能源耗费量、占用人员、安全性、稳定性、服务期多少、完好性和维修难易程度,安拆用的难易和灵活性,对气候适应性,合理选择机械设备的购置。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入库及出库记录,利用率和完好性情况。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实行专机专人、培养机务人员,持证上岗,搞好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建立设备档案制度,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与个人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加强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和强制保养,保证机械设备有一个良好的技术状态。 做好机械设备的预检、大修、中修、和零星小修,以保证机械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⑵降低成本措施; 选择科学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组织均衡施工,合理安排各阶段施工工期,搞好现场调度和 协作配合,加强工期与成本优化结合。 改善劳动组织,合理配备劳动力,减少窝工浪费,提高劳动效率。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文化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 实行合理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 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技术质量检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达预期目标,以降低质量成本、增加质量奖励收入。 搞好机械设备保养、维修,提高其完好率和使用效率。 合理配置和正确使用周转材料、机械设备,降低使用费用。 改进材料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工作,材料采购实行货比三家,有条件的实行工程材料招标采购, 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减少各环节损耗,节约采购费用的库存费用,减少资金占用,对施工班组实行材料限额领用制度,材料节约按比例提成,材料透支从劳务款中扣除。 9 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 抓好周转材料的回收、废料的综合利用,杜绝浪费。 1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减少非生产费用开支 1实行费用的定额管理,制订各部门定额指标,节约开支。 ⑶建筑材料的准备 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 划,作为备料、供科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 本工程主要材料计划见附表。 2)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3)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做好保管工作。 4)构配件及半成品的加工订货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配件及半成品数量,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 积极联系厂家、货源。 管理人员投入: 项目管理人员: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 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情况 ,我公司派出本公司最优秀的承建的劳务队伍驻现场,进场前进行入场教育,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入场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将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不受季节的影响。 对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在大批施工工员进场前,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的积极性。 开工前项目经理、技术员、翻样员、预算员、各工种班长等应熟悉图 纸,组织技术交底,作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加工定货单位,编施工预算,并提出工料分析。 每周开一次例会、每天早晨开一次碰头会。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为了创造舒适的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工作作风,科学组织施工,推行现代化办法,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特制定以下制度: 施工现场应有工地安全负责人亲自抓,环境卫生管理,要有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 施工现场布置图要按比例绘制,固定设施一次标注标准,活动设施包括大推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则按投影尺寸制成卡片,随不同施工阶段标注,现 场摆布实物与场布图相符,使用时能按图查找。 施工现场须悬挂建设工程执照。 施工现场采用采钢板围护措施,保持外观整洁(高度 米)。 施工现场临设、临时土下水管道及照明、动力线路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平面图布置。 施工现场进出口设置大门,并在侧旁集体挂设“六牌一图”,单位名称牌20 ㎝ 80 ㎝(竖牌);工程概况牌 80 ㎝ 100 ㎝(横挂);门卫制度牌 80 ㎝100 ㎝(横挂);安全措施牌 80 ㎝ 100 ㎝(横挂);安全记录牌 80 ㎝ 100 ㎝(横挂);安全宣传牌 80 ㎝ 100 ㎝ (横挂),现场平面图 80 ㎝ 100 ㎝(横挂);位置醒目,规格统一,文字清晰,排列整齐。 临街建筑脚手架设,其临街一侧,采用全封闭,不得挂晒衣裤杂物,有碍市容。 施工现场全部设施的布局,须编制实施分阶段(基础、主体、装饰)的施工平面图,按图布置。 现场材料要合格堆放,各种材料、半成品要分类码放整齐。 施工作业段,要日做日清,落地灰,碎断砖与下脚料应及时回收使用,建筑垃圾要集中推放,及时清运。 施工现场的道路及砂石料场必须全部硬化,并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1施工现场严禁非施工人员进 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1职工食堂管理要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不得采购京戏质、生虫有异味的食品;有盛残脚的加盖容器,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1职工宿舍通风应良好,室内环境整洁有序,无乱堆乱放,室外环境清洁,有收集弃物的专用容器并及时处理。 1现场厕所应保持清洁,无蛆少臭,通风良好,无随地大小便。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为了贯彻执行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方针,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让职工从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未经岗位 培训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架子工、电工、焊工、起重工、机械操作手、司炉工等特殊的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无证上岗等违纪人员将进行处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