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复习资料-试题内容摘要:

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后,资本主义推行福利制度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局稳定 20 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直接推动力是二战及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的需要 这与前两次有别)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各地联系更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对中国: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 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 ) (1)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 (2)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 (3) 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 (4) 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 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 : (1) 作为 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 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 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 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 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 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宗教与科学: 宗教是一种极其复杂,具有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 我们通常所说的宗教,主要是指宗教观念,它属于精神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一种解释。 但这种反映和解释,采取了幻想的、颠倒的、歪曲的形式。 恩格斯说过: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是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科学是人们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其目的在于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把握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规律,不断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毫无疑问,宗教与科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对矛盾事物,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一、 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与对立 宗教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是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体现了人类以幻想的方式把握世界的需要。 而科学虽然在古代社会已有萌发,但其真正的形 成是在生产力相当发展的近代,体现了人类社会对世界的认识飞跃。 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信仰有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并以此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归宿。 进而统摄人们的一切行为和价值取向。 而科学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是在实证基础上建立的对世界的认识。 宗教因其追求的对象是超现实的绝对和无限,所以在对其合理性的论证中,它必然以对无限绝对的信仰为基础,诉诸于人的直觉和顿悟,依赖人的情感体验,其思想是非逻辑的。 科学以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性把握为目的,它必然要求在思想上 遵守逻辑规则,重视思维活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强调概念和命题的可证实性或可证伪性。 正因为如此,所以宗教思维与科学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 宗教活动是一种信仰活动,而科学活动则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 这样,在人的生活中宗教与科学的矛盾和冲突就有可能出现。 具体来说,这种活动上的冲突又表现在两个层次,即个人层次和社会层次。 就个人层次来说,表现为个人进行科学活动就可能受这种冲突的困扰,尤其是一个科学家就可能受这种冲突的困扰。 就社会层次来说,表现为科学活动的组织和宗教活动的组织的矛盾,如科学教育与宗教教 育等。 二、 宗教与科学的联系 1. 宗教对科学的正面影响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宗教活动也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素质,开拓了一些新的科学研究领域,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早期原始巫术促进了人类语言符号的发达和完善,也促进了人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思考,推进了人类从自然对象中分离独立出来的过程。 在宗教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培养了忠于信仰的热情,培养了合情合理地解释世界的愿望,同时宗教也发展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在一些宗教理论体系中往往包含着对事物冷静而富于哲理的 思辩,范畴严谨,规律缜密,对认识对象与过程的分析详细而周密。 恩格斯曾指出: “辩证思维 ——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 ——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 (佛教徒和希腊人 )才是可能的,而其充分的发展还晚得多,在现代哲学中才达到 ”,可见宗教对事物进行的思考和说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而这也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些科学史家认为,中世纪时,人们所进行的一系列炼金术、占星术的宗教活动,导致了近代科学的萌芽和形成。 这一论断是有科学事实作为依据的。 如巴比伦神庙中有许多关于占星术的书,掌管占星的神职人员能推算出太阳和月亮的相对位置,能预测日食、月食。 哥白尼、伽利略这样的宗教僧侣都曾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古代的炼丹术、炼金术对化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晋代葛洪所写的炼丹术著作中提到的原料有 20 多种,对这些原料的属性、作用、化学反应式作了详尽的说明,被誉为实验化学的先驱。 中国著名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配方即载于唐代道家经之中。 欧洲炼金术士曾发现了卤砂,制作了苛性碱,使用了蒸馏法。 伊斯兰阿拉伯著名的化学家贾比尔被欧洲人称为炼金术之父。 他是硫酸和硝酸的发现者,还对燃烧和还 原过程作了科学解释,进了金属的纯化、熔化、晶化方法。 宗教中的长生术、气功,对医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修炼气功必须熟悉人体内部的构造、穴位的分布、经络走向,这对人体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宗教对科学的负面影响 从人类科学发展总的历史进程来看,宗教绝大多数时间对科学的发展是起阻碍作用的,是与科学相根本对立的。 宗教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社会文化现象,所有的宗教都引导人们脱离现实,屈服于自然、听从现存制度、生活模式的安排。 宗教有意识地扩大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消极、畏缩情 绪,并以天命的形式将不合理的存在肯定下来,反复说教,让人们逆来顺受,安分守己,等待神灵、等待奇迹的出现,让人们自我欺骗,在幻想的满足中麻痹心灵、消磨斗志。 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破除宗教迷雾的过程中前进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但宗教对科学长期实行打击扼杀政策,直到科学昌明的现代,宗教才为拉拢、曲解科学为自己服务。 从前欧洲城市里开始安装路灯设备时,教会黑暗势力十分仇视,提出抗议说,上帝已安排好了一切,白天应当光明,夜间应当黑暗,不能人为改变上帝意志。 哥白尼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时,新教创始人马 丁路德立刻宣布哥白尼是疯子。 中世纪欧洲教会烧死的异端分子多达 500 万左右,其中有不少是科学家,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就因为捍卫真理而被宗教法庭夺去了生命。 宗教对科学的负效应是明显的,从总体上看来,宗教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阻碍着科学的发展:其一,一些宗教宣传从根本上否定了人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性,也就从根本上否认了科学活动,这与科学家从实际出发认识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理念是针锋相对的。 其二,宗教宣传轻视现实生活、迷信幻想,在充满激烈社会冲突的阶级社会中,这种思想必然阻碍科技工作者正确认 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 三、宗教与科学关系综述 在理论上,宗教在其方法论上存在着对科学研究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但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宗教在创建自己的学科领域中所包含的一些对科学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们在后来的研究中分析出来的,而一切理论的产生都必然有它现实的基础和一些共同的逻辑规则,而宗教为了达到对人说服的目的,它必然要立足于现实,总结出一套对人们有说服力的理论,正是由于理论在其建立过程中存在一些所必需遵循的共同规则,导致了先建立起来的理论由于它体系的完备,可以为后来理论的建立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这也就是 宗教在其理论体系中的方法论上可以对科学方法产生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的原因。 宗教早期的发展中,由于在当时的知识领域中存在有大片的空白,如果在这些人们想知道而没有人涉及到的知识领域给出自己的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除人们心中的困惑,那么它的理论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信服,人们也就更愿意接受它的理论和思想。 因此,宗教必然在这些大片没有被科学占领,而人们又想了解的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事实上,宗教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它用自己的学科观点做出了对宇宙、对世界、对人生等一切可能领域自己的解释,尽管这些解释的基础不 一定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解释是符合宗教自身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规范的,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宗教的研究和探索也的确起了对这些领域开创性的作用,为后来科学的涉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科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的向前发展的。 由于两者理论建立基础的本质差异,导致了科学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和宗教的错误的理论发生激烈的冲突,而宗教在其已经获得充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