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内科学总结整理精品内容摘要:

上腹部 性质 压榨样或窒息性 更剧烈 诱因 劳力、情绪激动 不常有 时限 短、 15分内 长、数小时或 12天 频率 频繁发作 不频繁 NTG(硝酸甘油)疗效 显著 无效 气喘、肺水肿 极少 常有 血压 升高或无改变 常降低,甚至休克 心包摩擦音 无 常有 坏死物质吸收表现 发热 无 常有 WBC增加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无 常有 ESR增快 无 常有 心肌坏死标记物 无 有 心电图改变 无,或暂时性 STT改变极少 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易发于:饱餐后(特别是进食大量脂肪后),上午 6~ 12 时,用力大便。 症状:疼痛(程 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 五大并发症:乳头肌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梗死后综合症 Dressler(发热、胸痛、 WBC增多、血沉加快,心包炎或肺炎,机体对坏死物质过敏)。 ECG特征:病理性 Q波(宽而深), ST段弓背抬高, T波倒置(宽而深);动态改变先 T波再ST段最后 Q波。 肌钙蛋白 cTnT或 cTnI特征性出现和增高。 治疗:急救,住院监护,吸氧,镇痛(吗啡、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凝(肝素,辅助 溶栓),再灌注治疗(溶栓治疗 —— 链激酶尿激酶、冠脉手术),应用 ACEI,处理并发症。 急性心梗的治疗 (十三条 ): 原则:⑴ 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⑵ 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及并发症,防止猝死。 监护和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 1周;( 2)监测( 3)吸氧 ( 4)护理: 12h卧床→ 24h床上活动→ 35天下床活动( 5)建立静脉通道 解除疼痛:吗啡或哌替啶(度冷丁);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拮抗剂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与 ADP受 体拮抗剂 抗凝治疗:肝素,溶栓治疗辅助用药,未溶栓治疗用低分子肝素 再灌注心肌:起病 3~ 6h,最迟 12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心肌得到再灌注 ,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 ( 1)介入治疗 (PCI):直接 PCI。 补救性 PCI。 溶栓治疗再通者的 PCI ( 2)溶栓疗法 ( 3) CABG ACEI或 ARB 调脂治疗 :他汀类 抗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治疗 抗休克 抗心衰 1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 1其他疗法: CCB,极化液 1恢复 期的治疗:出院前作活动平板、核素、 UCG或 CAG检查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①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的 ST段抬高 , AMI性胸痛, 起病 12h以内,年龄 75岁 ②ST段显著抬高者,年龄 75岁,可以考虑 ③广泛 ST段抬高性 AMI,发病 1224小时,胸痛进行性无缓解,可以考虑 禁忌症:①出血性脑卒中史, 6 个月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 ②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颅内肿瘤或畸形 ③近期 (2~4周 )活动性内脏出血 ④未排除主动脉夹层 ⑤严重高血压 ( 180/110mmHg) 或严重高血压病史 ⑥抗凝药在用或已知出血倾向 ⑦近期 (2~4周 )创伤史 ⑧近期 (3周 )外科大手术 ⑨近期 ( 2 周 )不能压迫部位大血管穿刺术。 本病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要了解其危险因素就可以了。 关键的两节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从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一直到治疗都应该全面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 态改变以及定位诊断( Ⅰ、 L:左足;Ⅱ、Ⅲ、 F:左手; R:右手; V1V6:间→前 )是很有价值的,可能诊断学里面讲过,这里还是要好好复习一下。 Chapter 5 高血压 hypertension 140/90mmHg。 合并左心室肥厚(抬举性心尖搏动),脑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TIA、脑栓塞),眼底病变( Ⅰ 级视网膜动脉变细, Ⅱ 级视网膜动脉交叉压迫; Ⅲ 眼底出血棉絮状渗出, Ⅳ 级伴视乳头水肿 ),肾病(蛋白尿)。 老年人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鉴别“两肾源泉嗜铬瘤,库欣动脉药睡觉”(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 Cushing Syndrome、主动脉狭窄、药源性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高血压急症: 定义:短期内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 130mmHg和(或)收缩压 200mmHg,伴靶器官(心,脑,肾,眼,大动脉)的功能严重障碍和不可逆损害。 治疗原则:迅速降压;控制降压;合理降压;避免使用强利尿剂和利血平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①血脂异常 ②高血压 1~ 3级 ③腹型肥胖 ④早发心血管家族史 ⑤ hCRP(高敏 C) 1mg/dl ⑥男性 55岁 ⑦女性 65岁 ⑧吸烟 *靶器官损害 ①左室肥大 ②动脉粥样硬化 ③ SCr增高 ④白蛋白尿 *并发症 ①心 ②脑 ③肾 ④眼 危险分层 血压( mmHg) 血压 1级 (140/90) 血压 2级 (160/100) 血压 3级 (180/110) 无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高危 1~ 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极高危 ≥ 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合并并发症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危险性为:低危 15%,中危 15~ 20%,高危 20~ 30%或更高。 高血压的治疗: ① 戒烟,限制饮酒 ② 减轻体 重 ③ 合理饮食(限制钠、脂肪,多摄钾) ④ 轻松健康的精神状态 ⑤ 血压控制目标: 140/90 mmHg或 130/80 mmHg+糖尿病 /肾病 ⑥ 降压药 —— 5种一线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 ARB、 CCB 联合用药。 可以利尿剂(噻嗪类)为基础,也可以 CCB为基础(我国常用) ⑴伴心力衰竭: 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CCB有负性心力,负性传导作用 ⑵伴冠心病:β受体阻滞剂、长效 CCB、 ACEI利尿剂导致心肌缺血加重 ⑶伴心梗:β受体阻滞剂、 ACEI兼具心衰、冠心病特点,禁忌同上 ⑷伴糖尿病: ACEI、长效 CCB、小剂量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会增强胰岛素抵抗 ⑸伴慢性肾病:多种联合。 晚期肾衰 (SCr)禁用 ACEI和 ARB。 防急性肾衰和高钾 ⑹预防脑卒中: ACEI、利尿剂、长效 CCBβ受体阻滞剂过强导致脑缺血 ⑺老年人高血压:利尿剂、 CCB老年人心脏肾脏基础功能差 ⑦ 高血压危象治疗:硝普钠、硝酸甘油、硝苯地平 (CCB),静脉给药一两天后改用口服, 起始量小,逐渐增加。 这是临床的一个常见病,还是要重点掌握的。 要掌握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分层以及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进性高血压的概念。 此外,治疗方面是另 一个重点,对于降压药物的应用,尤其是初始降压药物的选择(适应症、禁忌症)比较重要,在临床也比较常用。 药物剂量可以放在实习以后慢慢积累。 Chapter 6 心肌疾病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心脏扩大、奔马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 UCG示心腔扩大,心脏弥漫性搏动减弱。 肥厚型心肌病 he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 心悸胸痛、频发一过性晕厥、严重心律失常。 ECG, UCG。 用药β blocker、 CCG、胺碘酮 重点掌 握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掌握扩张型心肌病的四大特点、临床表现特点、重要的检查( X 线和超声心动图)以及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表现、心动图特点、治疗选药。 心肌炎了解一下临床表现和诊断就可以了。 Chapter 8 心脏瓣膜病 valvular heart disease 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 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史。 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脏扩大、病理性 S心尖区或主动脉瓣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杵状指),风湿性关节炎(非对称性、多发性、游走性,侵犯四肢大关节,红肿热痛,不遗留关节畸形,对水 杨酸治疗有效),舞蹈病 chorea(随意肌无目的、不自主、不协调活动),皮肤病变(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镜下 Aschoff结节。 治疗:控制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抗风湿(水杨酸缓解关节痛、糖皮质激素)。 二尖瓣狭窄 MS,mitral stenosis 症状:“吸血咳嘶”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声音嘶哑( Ortner 综合症:左心房扩大、支气管淋巴结肿大、肺动脉扩张,压迫左侧喉返神经)。 体征:二尖瓣面容(两颧绀红色), S1 亢进,二尖瓣开瓣音(二尖瓣钙化后消失),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隆隆样、递减-递增型杂音,右 室抬举性心尖搏动, P2亢进或分裂, GrahamSteell杂音(相对肺 A关闭不全→递减型高调哈气性舒张早期杂音)。 并发症:房颤、动脉纤维化、急性肺水肿、右心充血性心衰、栓塞、内膜感染少、肺部感染多。 主动脉瓣狭窄 AS,aortic stenosis 症状:“难痛晕”呼吸困难,心绞痛,运动时晕厥。 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S1和 S2之间,吹风性,粗糙,响亮,伴震颤,递增-递减型), S3, S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aortic insufficiency 症状:心绞痛、猝死、左心衰竭。 体征: 周围血管征,包括 de Musset 征 (头部随心搏而晃动 )、水冲脉或陷落脉、双重脉、 Traube 征 ( 股动脉枪击音 ) 、 M252。 ller征(收缩期悬雍垂搏动)、 Duroziez 征( 听诊器轻压股动脉闻及双期杂音 ,近端收缩期,远端舒张期)、 Quincke(毛细血管搏动征 )等。 体征:与 S2 同时开始的 高调哈气样递减型舒张早期杂音 , 心尖区可闻及 Austin Flint 杂音 (相对 MS→ 舒张中晚期隆隆杂音 )。 风湿热在儿科会重点讲述,我认为还是看一下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学习心脏瓣膜病,我认为可以从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入手,理解了这些。 那么关于其临床表现就很容易记住。 因为二尖瓣常受累,所以其相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其并发症和一些重要的体征要重点掌握。 另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也比较重要。 Chapter 9 心包疾病 急性心包炎 acute pericarditis: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心包摩擦音(纤维蛋白性)、心包积液(呼吸困难,心包叩击音, Ewart 征 —— 左肩胛下角出现肺实变体征, Rotch 征 —— 胸骨右缘 3~ 6 肋间出现实音 )、心脏压塞( Kussmaul 征 —— 颈静脉怒张且吸气时尤为明显,动脉压下降,奇脉 —— 平静吸气时脉搏 显著减弱或消失 , Beck三联征)。 分型有病毒性(纤维蛋白性,心包摩擦音)、结核性(心包积液多)、心包肿瘤(急性心脏压塞)、化脓性(急性,易发展成缩窄性) 缩窄性心包炎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结核病因最常见。 Kussmaul征、奇脉、心包叩击音。 X线心包钙化、心影三角形。 掌握不同病因类型的心包炎的特点(相对比较重要),以及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 X线、心电图)。 Chapter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发热、心杂音改变、 全身栓塞、淤点淤斑、 Janeway结节(无痛性小结节或斑点状出血,位于手掌足底)、 Osler 结节(小而柔软的皮下结节,位于指趾的肉质部位)、 Roth斑(视网膜椭圆形黄斑出血,中央苍白)、脾大、贫血、血培养阳性。 并发心衰、肾衰、血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 据个人经验,考试涉及不多。 其中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尤其是血培养)、治疗原则还是要知道的。 Chapter 11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原发 AMI。 泵衰竭。 低血压(收缩压 80mmHg,持续 30min),外周灌注不足(冷汗、发绀、尿 量减少、脉搏细速,神志异常), PCWP18mmHg, CI。 治疗:一般治疗(吸氧、止痛、监护),补液,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治疗原发 AMI,治疗并发症。 消化篇重点章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消化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