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霍布拉克煤矿二水平延伸方案设计内容摘要:
岩、砂岩夹薄层炭质泥岩、菱铁矿层及煤层。 含煤层 12 层,其中上 上 上 6 煤层极不发育,仅有层位。 上 上 7~上 12 煤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总厚度 ,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 +1450m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10 结构复杂,变化较大。 地层厚。 ⑶ 白垩系( K) 下白垩统( K1):上部为棕红、灰褐色砂岩、砂质泥岩。 底部为砾岩,厚层状,质坚硬,厚度 1419~ 2416m。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白垩统( K2):粉红色、浅棕色、浅棕色、紫红色砂岩及砾岩等组成,胶结松散,厚度为 165~ 250m。 ⑷ 第三系 老第三系( E):上部为红褐色砾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石膏。 下 部为灰褐色砾岩。 厚度 210~ 955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中新统( N1):为褐色、褐红色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石膏。 厚度 528~1178m。 上新统( N2):为苍棕色、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 厚度 728~ 2500m。 未分开 N2—Q1为浅灰、浅黄色漂砾、粗砾石砾岩,下部夹砂岩。 厚度500~ 2020m。 ⑸ 第四系( Q) 为冲积、洪积层和山麓堆积的砂砾石及砂土,厚度 0~ 212m。 地质构造 该区位于天山褶皱南麓山前凹陷地带,勘探区东 西两端宽缓略有波状起伏,中间呈收敛的扇形,东端倾向南西,倾角 9176。 30′~ 8176。 20′ ,西端倾向南东,倾角 10176。 10′~ 5176。 40′。 中部倾向南,倾角 14176。 ~ 7176。 20′,从而构成南北短轴“向斜”构造。 由于挤压、褶皱、扭动的作用产生了本区的断裂构造。 根据断层特点,分布范围划分为三组。 第一组由 F1逆断层及派生的次一级 F1— F1— F1— 3 等断层组成,分布于勘探区北部三叠纪地层中。 F1 断层为本区最大的高角度逆断层。 走向SWW~ NEE,断于 T13 地层之间。 贯穿于全区,断层两侧岩层倾角陡立,甚至倒转,岩石扭动破碎, 揉搓成角砾岩。 断层倾角 51176。 ~ 68176。 ,断距为190m。 虽然 F1 断层较大,但对井田无什么影响, F1断层东部 F1— F1— 2,两组相对应倾向之逆断层,使 T13 地层形成了“地垒”式的“向斜”构造。 向东基本平行于 F1 断层的方向展布。 F1— 3 平移断层将 T 地层错开,向西南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 +1450m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11 方向延展与 F1 断层相交。 第二组断层分布于下含煤组北部边缘地带。 由 F F3逆断层及 F4 正断层所组成。 F2 断层走向近于东西,倾向 N,倾角 70176。 左右。 断距 160m,故使 J11 及 J12 地层部分缺失。 对煤田影响不大,仅切割了下 13 煤层露头(从而掩没了下 13 号煤层。 勘探区西部)。 F3逆断层基本沿下 10 煤层底板切割,使煤层挠曲破碎。 下 10 煤层中充填有棱角状砂岩碎块。 断层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 45176。 ~ 50176。 ,落差 25~ 45m;Ⅶ线及Ⅶ线以西,由于断层切割的影响地表缺失下 10 煤层,Ⅶ线以东接近Ⅷ线间断层与煤层相交,沿煤层顶板切割,煤层顶板破碎错乱,断层延至克孜库坦河东岸逐渐消失。 该断层对深部矿体无影响由于断层的牵引,使煤层露头倾角变陡。 F4断层倾向 N,倾角 60176。 ,垂直断距 10 m 左右;Ⅶ线以东切割了下 下 下 8 煤层(Ⅶ线 — Ⅷ线间),以西切割了下 5 煤层。 虽然 水平断距有一定位移,但垂直断距很小,同时又是逆煤层倾向切割了煤层露头部分,故对矿体影响不大,断层深延与 F3 断层深交。 第三组 F5旋扭断层:分布于勘探区南部。 该断层的旋扭构造的旋涡穿插在Ⅲ~Ⅳ线间,旋迥层最发育的是收敛尖端,并且切断了旋迥层。 受北西~南东方向的旋转扭动的作用,致使东翼逆冲,西翼下错,这完全附合顺时针旋转方向的规律。 东翼为逆断层性质,西翼为正断层性质。 沿断裂带附近出现了许多环形构造及帚状节理,也都体现旋转构造的迹象。 西部J22 地层缺失,东部 J21 地层重复。 垂直断距 100~ 250m。 走向近于东西, 倾向南,倾角 40176。 ~ 70176。 左右。 综上所述,褶曲与断裂均受南北侧压力及 SEE~ NWW 扭应力所控制,由于本区处于复式背斜的倾伏端,因此构造比较简单。 断层发育的性质、落差、走向、倾角及延展长度等详见表 1— 1。 2020 年 8 月,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对井田东部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确定了该区域的构造方案。 东部褶曲较发育,全区被 DF1 正断层分为南北两块,走向北西,该断层贯穿东部全区。 大中型断层较发育,走向多为近东西。 小断层较少。 提交的三维地震勘探区断层见表 1— 2。 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 +1450m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12 表 1—1 勘探区 断层一览表 断层 编号 断层性质 断层 长度 ( km) 断距 (m) 断层方向 产状因素 断层位置 倾向 倾角( 176。 ) F1 走向逆断层 190 NEE~SWW NNW 勘探区北部 F1—1 走向逆断层 近 EW 向 NNW F1断层东部分歧断层 F1—2 走向逆断层 NEE~SWW 向 SSW F1分歧 F1—1南 —北 F1—3 平推断层 NE~ SW 向 F1分歧位于 Ⅴ 剖面北部 F2 走向逆断层 160 近 EW 向 N 70 位 于 Ⅰ —Ⅳ 线北部 J11 F3 走向逆断层 25~ 45 近 EW 向 S 50~ 45 位于 F2南 , 西部交 F2上 F4 走向正断层 10 NEE~SWW N 60176。 F3 东部南缘 F5 走向旋扭断层 30~ 100 近 EW 向 S 40~ 70 勘探区南部 表 1—2 三维地震勘探断层一览表 断层名称 断层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 落差( m) 延展长度(m) 控制程度 DF1 正断层 NW SW 60~ 70 35 3400 可靠 DF2 正断层 NE SE 60~ 70 0~ 10 460 可靠 DF3 正断层 E S 60~ 70 0~ 10 360 可靠 DF4 正断层 NWW SSW 60~ 70 0~ 8 650 可靠 DF5 正断层 E S 70 0~ 6 380 较可靠 DF6 逆断层 NW SW 40~ 50 0~ 15 430 可靠 DF7 正断层 NE NW 60~ 70 0~ 12 220 可靠 DF8 正断层 NW SW 60~ 70 0~ 6 200 较可靠 DF9 正断层 NWW SWW 60~ 70 0~ 5 290 可靠 DF10 正断层 NW SW 60~ 70 0~ 5 230 可靠 DF11 正断层 SEE SSW 60~ 70 5 270 较可靠 DF12 正断层 近 N 近 E 60~ 70 5 40 较可靠 DF13 逆断层 NNW NEE 40~ 50 0~ 3 240 可靠 DF14 正断层 NW NE 60~ 70 0~ 5 260 较可靠 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 +1450m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13 矿井 生产 过程中在主斜井的两侧揭露了 9 条落差大于 2 m的中小断层,对工作面的布置有一定的影响,见表 1—3。 表 1—3 矿井开采过程中揭露断层一览 表 断层 编号 断层性质 断层 长度 (m) 断距 (m) 断层 方向 产状因素 断层位置 倾向 倾角 F01 倾向正断层 1000 ~ NE SE 85 1102 溜子道、 +1650m 井底车场 F02 倾向正断层 1000 ~ NE SE 50 1102 溜子道、一采区进风上山 F03 倾向正断层 1000 4~ 16 NE SE 90 1102— 1102—2 溜子道 F04 倾向正断层 1000 1~ 4 NE SE 70 1101— 1105 材料道 F05 倾向正断层 1000 4~ 10 NW SW 85~ 90 1101— 1105 溜子道 F06 倾向正断层 80 NW SW 85 1105 材料道 F07 倾向正断层 60 NW SW 90 1105 材料道 F08 倾向正断层 50 NE SW 40 1105 溜子道 F09 倾向正断层 60 NE SW 60 1105 溜子道 煤层 ⑴ 含煤地层 : 本区主采煤层的煤系地层属于侏罗系下侏罗统,位于下侏罗的上部,地层总厚度为 319m, 含煤 15层,煤层总厚度。 根据含煤建造的特征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段。 分述如下: 上含煤段( J12—C):厚 185m,为含煤最发育地段。 聚煤 10 层(即下 1~下 8)厚。 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泥炭,灰黑色、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 中细砂岩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交错层理、斜层理、水平层理、收敛层理等发育。 该段含煤地层无论沿倾向或走向都比较稳定,变化不大。 中含煤段( J12—b):层厚 85m,含煤 4 层(即下 9~下 12),煤层厚度。 岩性由一套深灰色粉砂岩 、细砂岩、泥岩、灰白色粗砂岩、石英砂岩等组成。 粉砂岩、细砂岩、泥岩交替沉积。 砂砾岩不甚稳定。 中上部夹有棕褐色薄层菱铁矿透镜体。 粉砂岩含较高的植物化石及化石碎片。 石英砂岩比较稳定,为中上含煤段之分界线。 该段含煤不太发育。 煤层不十分稳定,由东向西变薄尖灭。 下含煤段( J12—a):厚度 ,含煤 1层 (即下 13 煤层 ),煤层厚度。 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 +1450m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14 岩性以中粗砂岩及砾岩为主,砂岩粉砂岩互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具水平层理和斜层理。 本段含煤不发育,煤层为局部可采。 ⑵ 可采煤层 井田内含 煤 1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下 下 下 3—下 3—下 下下 下 下 下 下 下 1下 1下 13。 平均总厚度 ,其中下 下 下 3—下 下 下 7—下 8全区可采,下 3—下 下 7—下 下 12局部可采,可采与局部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 下 下 下 7—下 8 煤层稳定,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 下 下 5煤层结构简单,但从浅部往中深部煤层结构由简单变为较复杂(含 1~ 2 层夹矸)。 下 7—2煤层结构复杂,在 43 个见煤钻孔中均含有 1~ 5 层夹矸。 下8 煤层结构复杂,含夹矸 1~ 2 层。 各煤层厚度从东到西(沿走向)变化不大,而沿倾斜往深部则有变薄、分叉或出现夹矸增厚之现象。 下 3—下 3—2煤层在局部地段不可采,下 下 12 煤层在 Ⅴ 线以东可采。 可采煤层特征 见表 1—4。 二、 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及其对地下水的补给 井田东部克孜库坦河属库车上游,为季节性河流, 4~ 5 月份开始有水,流量 1295m3/d, 7 月份最大可达 40414m3/d, 9 月份末为 10454m3/d,以后干涸。 9 月份水流在流经煤层自燃区时,在 400m 流程内水流全部漏失,补给了地下水,造成烧空区 的大量充水,对煤炭的开采有一下的影响。 西部俄霍布拉克、依尼其克布拉克两个山口有长年泉水,受北部约 7km 处的卡特古尔河渗透补给及大气降水。 俄霍布拉克泉水涌水量 3月份最小为 3500m3/d, 10月份最大为 5325m3/d。 依尼其克布拉克泉水涌水量 1 月份最小为 108m3/d,8 月份最大为 219m3/d,长年不断。 这些泉水经人工引流而消耗,小部分流出山口,垂直渗透到第四系砂砾层中,成为孔隙潜水,分布在 1km 的范围内,埋藏深度 8~ 12m,再向南流入中侏罗统( J2)地层中,成为砂岩裂隙潜水,流入下侏统( J1)的下含煤组 ( J12)地层成为浅部砂岩裂隙层是水和中深部裂隙承压水。 地下水向南迳流 至提克买克及布拉克阿克孜,因受东西向凸起的坚硬中侏罗统( J2)的中含煤组( J22)地层的阻截水位上升,在山口和深谷 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有限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 +1450m 水平延深初步设计 15 表 1- 4 可 采 煤 层 特 征 表 煤 层 煤层厚度( m) 煤层间距( m) 煤层结构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稳定性 倾 角 最小 最大 平均 最小 最大 平均 夹石层数 夹。俄霍布拉克煤矿二水平延伸方案设计
相关推荐
温熔炼得到。 电石的化学分子式为 CaC2,密度为 ,熔点 447℃ ,沸点 2300℃ ,闪点﹣ 17℃ ,可导电,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属于甲类第 2 项火灾危险物品。 (二)电石的化学危险性 ( 1)遇湿受潮燃烧。 电石为一级遇 湿易燃物品,遇水反应剧烈,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每公斤碳化钙水解放热约为1962J。 乙炔爆炸极限为 %~82%,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
、爬梯、脚踏、排水沟连格栅等和设备混凝土基座。 由本承包单位负责提供 建筑总承包单位须按总体施工进 度,对机电系统孔洞和壁坑进行回填,修补及抹面。 本承包单位须在完成其机电设备或管线的安装工作后,即时以书面通知建筑总承包单位。 因缺乏书面通知而发生遗漏,继而引起返工等所有损失由本承包单位负责。 建筑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个机电系统的总协调工作,建筑总承包单位须主动与各机电承包单位 (如电气、弱电、消防
程框图 三、设备计算和选型 反应釜的结构和材质 ( 1)材质:选用搪玻璃 ( 2)结构为: K型 反应釜中物质的平均密度ρ m的计算 根据 1/ρ m = ∑α i/ρ i 其中 α i—— 第 I中物料的质量分数, di = mi/M 1% 乳化剂OP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丙酯、 49%苯乙烯、 2%丙烯酸和 25%去离子水 反应釜 25%的去离子水和 2%
地板的保温 地板面层 分类 及 材料热工性能的要求见表 14— 8。 地面热工性能类别 表 148 类 型 吸热指数 B(W/m2178。 h1/2178。 K) 适用建筑类型 I < 17 高级居住建筑,托幼、医疗建筑 Ⅱ 17~ 23 一般居住建筑,办公、学校建筑 Ⅲ > 23 临时逗留及室温高于 23℃的采暖房间 ⑴ 地板保温处理时, 地板周边的保温性能应该比中间好。 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