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内容摘要:
《露天采石场整治实施意见》的 要求。 目前矿权属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所有,矿区内 水泥用 石灰岩资源由公司 14 统一规划开采。 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 黄石市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 矿区为 xx 市在产石灰岩矿山,属于黄 石市规划准许开采的石灰石矿山之一。 矿区东部有 xx 市保安镇永光村金梅碎石厂、 xx 市保安矿业有限公司 xx 灰石厂、 xx 市保安鑫安灰石厂等 三家小矿山 ,其中 xx 市保安镇永光村金梅碎石厂与黄石市 xxxx 水泥有限公司 xx矿区最近距离为 32 米,两个矿区安全距离小于规定 的 300 米间距要求,目前该三家矿山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到期,已被关停。 矿区 周边矿权关系见图 22。 15 图 22 矿区周边矿权关系图 16 第四节 矿山开发的资源条件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下扬子台坪 xx 台褶带 梁子湖凹陷东部,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 一、矿区地层 矿区分布地层有三叠系下统 xx 组( T1d)及第四系( Q4),其岩性特征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三叠系下统 xx 组( T1d):按岩性特征划分为七段,矿区内分布有第一至第六段,其中第二段( T1d2)、第三段( T1d3)、第四段( T1d4) 、 第五段第一层( T1d51)为水泥用石灰岩矿层。 分述如下。 第一段( T1d1):分布于矿区北部山坡及山沟,其岩性以黄绿色钙质粘土 页岩为主,上部夹灰色薄 中厚层灰岩,下部紫红色泥灰岩。 厚度大于75~90 米。 第二段( T1d2):分布于矿区北部山坡或山脊,地表常成陡壁,以灰色薄 中厚层泥粉晶灰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灰 青灰色厚层粉晶灰岩,上部局部夹较多深灰色薄层钙质页岩。 与下伏第一段( T1d1)以连续出现较厚的钙质粘土页岩为分层标志。 厚 ~ 米。 第三段( T1d3):分布于矿区北中部山脊附近。 为灰 灰黄色、夹浅紫红色微薄层 页片状含泥质条带粉泥晶灰岩、泥晶灰岩,上部夹少量薄层泥晶灰岩,下部夹较多薄层泥灰岩。 底部以厚 50~80 厘米 暗红色页片状泥质条带粉泥晶灰岩为标志与下伏第二段薄层夹微薄层粉晶灰岩分界。 厚度~ 米。 第四段( T1d4):分布于矿区南部近山脊及山坡附近。 上部灰色薄 中厚层泥粉晶灰岩,局部含较多泥质条带或条纹,风化后呈似瘤状特征;中部灰 深灰色含粟粒状燧石结核粉泥晶灰岩,燧石结核局部呈条带状;下部 17 灰色薄 中厚层泥粉晶灰岩夹微薄层泥粉晶灰岩。 中上部局部见溶塌角砾岩分布。 与下伏第三段以连续出现较多泥质条带为分层标志。 厚度 ~米。 第五段( T1d5):分布于矿区南部山坡较低部位。 按岩性及化学成份 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 T1d51):分布于矿区南部山坡,上部为浅红、浅肉红色巨厚 块状泥粉晶灰岩、泥粉晶角砾状灰岩,含少量云岩团块;下部为浅灰色、浅红色厚 巨厚层逢合线泥粉晶灰岩,局部含云质灰岩团块。 与下伏第四段以薄层灰岩出现为分层标志。 厚度变化较大,为 (ZK42 孔 )~102 米 ,且大部分地段出露不全。 厚度 ~102 米。 第二层( T1d52):主要出露于矿区西部以南山坡( 79 线之间及两线两侧)、东部以南山坡。 岩性为浅肉红色巨厚 块状云质灰岩、灰质云岩。 与下伏第五段第一层分界不明显,为渐 变过渡关系,厚度变化大,为 0~110米。 为矿体直接顶板。 第六段( T1d6):分布于矿区东部及西部。 为灰色、浅红色薄层、中厚厚层白云岩,中下部常见溶塌角砾岩。 厚度大于 150 米。 未见顶。 为矿体间接顶板。 第四系( Q4):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山麓,在西北部岩溶洼地及中部山沟也有少量分布。 主要为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含砾粘土等。 厚度矿区中部及洼地较薄,为 ~ 米 ;南部较厚,为 1~15 米 ,为坡积物及村民农田。 二、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余华泗向斜中东部北翼或保安倒转背斜的南翼(正常翼),岩(矿)层呈单斜层状产出, 倾向南偏西,倾角较陡,一般 58176。 ~76176。 矿区 18 内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 6 条。 按其延伸方向不同,可分为三组:一组近南北向,一组近东 西向,一组北东 南西向。 现将矿区断层由东向西分述如下。 F1 断层:分布于矿区东北部 8 勘探线以东,总体呈近东 西向延伸,东部延伸出矿区,西部在 8 勘探线以东 T1d3页片状灰岩中尖灭;东段走向为 82176。 ~262176。 ,中部稍向北偏转、西段走向为 107176。 ~287176。 ,总体呈现微波状;矿区出露长约 450 米 ;断层面倾向 5176。 ,倾角 62176。 ~75176。 断层面平直,破碎带不发育,沿断层为一方解石脉分布, 脉宽 30~80 厘米;断层面附近 T1d3 页片状灰岩揉皱明显,并发育有方解石网脉。 在东部,上盘(北盘) T1d2 薄层灰岩与下盘(南盘) T1d3 页片状灰岩直截接触;中部及以西,上盘(北盘) T1d3 页片状灰岩与下盘(南盘) T1d3 页片状灰岩接触;断距约 40 米 ,且由东向西逐渐减小尖灭。 为平推逆断层。 F2 断层:分布于矿区东部、 F1 断层以北,总体呈北东东 南西西向(74176。 ~256176。 )延伸,中部穿过 8 勘探线,矿区出露长约 300m,东部被第四系覆盖、西部在 F3 以东 T1d3页片状灰岩中尖灭;断层面倾向 350176。 ~13176。 ,倾角 77176。 断层面平直,破碎带宽约 30 厘米,为黄褐色方解石脉充填,脉中见有少量页片状灰岩碎块,其附近 T1d3 页片状灰岩揉皱强烈、局部直立并糜棱岩化; ZK82 孔中, ~ 为断层角砾岩,角砾间为方解石脉穿插。 上盘(北盘) T1d T1d2 地层与下盘(南盘) T1d4 、 T1d3 接触,但断距较小、约 10m 左右。 造成 8 勘探线 T1d3 地层厚度变小、 ZK82 孔中 T1d3与 T1d2 界线与地表 T1d3 与 T1d2 界线不连续。 为逆断层。 F3 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 48 勘探线 之间,北部穿过 6 勘探线;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矿区出露长约 630 米 ,北部延伸出矿区,南部被第四系覆盖;断层面倾向 80176。 ~110176。 ,倾角 68176。 ~78176。 断层面平直,局部光滑;断层 19 破碎带发育,宽一般 ~2米 ,走向上呈藕节状宽、窄变化,但从南至北、破碎带有逐渐变窄的趋势,在南部 T1d T1d5 薄层灰岩、厚 巨厚层灰岩中,破碎带宽度可达 2 米 ;在北部 T1d3页片状灰岩中,破碎带宽度一般小于 1米 ,常常表现以页片状灰岩强烈揉皱为特征;破碎带内岩石为断层两盘附近的灰岩,角砾大小悬殊,大者直径数十厘米,小者直径仅数毫 米,重结晶强烈,方解石胶结,并发育有溶蚀空洞,地表常呈屉形凹槽。 在该断层南部下盘,常发育羽状次级滑动面,滑动面呈光滑波状、擦痕明显,擦痕角大致水平,滑动面倾向 259176。 、倾角 68176。 下盘(西盘) xx 组第二段至第五段灰岩与上盘(东盘)第二段至第五段不连续,断距约 20~60 米 ,且向北逐渐减小、有尖灭之势,为平推逆断层。 F5 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 2 勘探线北部,东段呈 83176。 ~263176。 延伸、2 勘探线附近开始向南偏转,南西段呈 60176。 ~240176。 方向延伸、地表呈一微向北凸的弧形;矿区出露长约 500 米 ,东部被 F4 切 断、西南部在 T1d3页片状灰岩中尖灭;地表断层产状在 2 线以东清晰:倾向 197176。 、倾角 80176。 ,其它地段产状不明; ZK22 孔深部也没有见到断层迹象。 东段断层面平直,破碎带宽 ~3 米 ,角砾组成为薄层灰岩、呈棱角状、直径 15~ 厘米,胶结物为黄色钙质、钙泥质、重结晶明显,并有方解石脉穿插,断层面附近糜棱岩化强烈。 西段断层破碎带宽约 2m,两盘岩石揉皱强烈、产状变化大、似杂乱堆积、规律性不明显;在破碎带中,见有一铁矿脉,局部矿脉可见长 2米 、宽 10 厘米、且上盘角砾岩被烘烤、交代呈褐经色。 下盘(北或北西盘) T1d2 、 T1d1地层与上盘(南或南东盘) T1d3 、 T1d2 地层接触,造成2 勘探线 T1d2地层厚度变小,断距约约 40 米 ;地表呈现正断层特征、深部呈现逆断层特征,总体应为逆断层。 F6 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 0 勘探线以西,南部穿过 0 勘探线;总体呈近南北向延伸,中部在山脊附近稍向北东偏转、使北段呈北北东走向;矿区出露长约 620 余 米 ,北部延伸出矿区、南部被第四系覆盖。 断层面倾 20 向 90176。 ~100176。 ,倾角 56176。 ~80176。 断层面平直、光滑。 断层带发育;在北部 T1d3 地层中上(东)下(西)两盘附近的页片状灰岩均揉 皱明显、呈尖棱状;在南部 T1d T1d5 地层中,表现为上盘(东盘)岩石破碎、方解石脉穿插、溶蚀空洞发育,下盘(西盘)岩石方解石化、重结晶、地表呈田梗状(或墙状);影响宽 1~4m。 下盘(西盘) xx 组第二段至第五段灰岩与上盘(东盘)第二段至第五段不连续,断距约 15~70 米 ,且向北逐渐减小、有尖灭之势,为平推逆断层。 F7 断层:分布于矿区北西部,中部穿过 9 勘探线,总体呈 74176。 ~254176。 方向延伸,走向上呈现舒缓波状;矿区出露长约 1150 米 ,东部延出矿区、西部被第四系覆盖;断层面倾向 340176。 ~355176。 ,倾角 50176。 ~70176。 ,且 7 勘探线以东倾向偏北、倾角偏缓,以西则倾向偏西、倾角偏陡。 断层面平直,在中段断层面附近 T1d3 页片状灰岩揉皱明显、并伴有强烈的糜棱岩化及方解石网脉穿插。 上、下两盘 xx 组各段地层均不连续,且在 57 勘探线之间北部下盘 T1d4 薄 中厚层灰岩与上盘 T1d3 页片状灰岩直截接触,断距约 30 米 ,且向东、西均逐渐减小、有尖灭之势,为逆断层。 该断层在走向上被一组(数条)近南北向小断层切割,因错距小( 2~5米 ),故勿略不计。 此外,在断层附近第三段微薄 页片状灰岩中,常发育尖棱状小褶曲。 小褶曲 沿走向影响长一般 10~30 米 ,沿倾向影响深小于 10 米。 小褶曲对矿体的连续性影响不大。 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分析,矿区断裂构造形成于本区褶皱的中晚期,并可能接受了燕山期构造作用的改造,就本矿区而言,各断层可能均在同一时期( F1 断层可能稍早)形成,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 F F6 进一步加强并切割了 F F5 断层。 所以,在本矿区 F F6对矿体的破坏作用相对较 F F F7 大。 总的来看,矿区断裂构造对各矿层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但对整个矿体而言是基本连续的,故矿区断层对矿体的破坏程度不大。 21 三、矿床特征 本区 水泥用石灰岩矿主要赋存于三叠叠系下统 xx 组,矿体由 xx 组第二段( T1d2)、第三段( T1d3)、第四段( T1d4)、第五段第一层( T1d51)组成。 分布于矿区中部山脊及南、北山坡,出露标高 45~ 米 ,总体呈北西 南东走向,延伸长度大于 3000 米 ,矿体工程控制范围长 2100 米 ,沿走向基本连续,出露宽 350~480 米。 矿体呈层状,为一单斜构造,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即走向北西 南东向,倾向南偏西,倾角 58176。 ~76176。 矿体总厚度 ~ 米 ,平均厚度 米。 从东向西,厚度有渐变厚的趋势 ,厚度变化最小值 ,最大值 ,变化系数 %,变化幅度不大,矿体厚度基本稳定。 矿区矿石平均化学成分 CaO %, MgO %, SiO2 %,%, Fe2O3 %, R2O %, SO3 %、 Cl %、 Loss %,是质量良好的水泥用原料。 四 、 矿体(层)特征 矿体赋存标高 40~229m,由 11 条勘探线及 11 个钻孔控制。 依矿体厚度、空间位置、布规律及相互关系,本次生产勘探工作将矿体自下而上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矿层,分别为 xx 组第二段( T1d2)、第三段( T1d3)、第四段( T1d4)、第五段第一层( T1d51)。 各矿层分述如下: 第一矿层( T1d2):分布于矿区 18 勘探线之间及 F 线东西的北部,产状与 xx 组第一段一致,倾向 220176。 ~260176。 ,倾角 52176。 ~68176。 ,受断层影响局部倾角为 36176。 或 77176。 ,且总体呈地表较缓、深部较陡的特征。 矿层为单斜层状、总体呈北西 南东向延伸、走向上、倾向上均稍显波状,长度大于 2670 米,出露宽度 40~120 米,工程控制长约 1090 米,厚度 ~米,平均 米。 走向上,从东向西,矿层有逐渐变厚的趋势,倾向上由 22 地表向深部有变薄的趋势;总体特征是由东向西逐渐变厚,但受 F5 断层影响, 2 线厚度仅 米。 该层上部以薄层灰岩夹薄层钙质泥 (页 )岩、中下部以中厚 厚层灰岩为特征,底部与底板薄层泥灰岩及钙质页岩、顶部与第二矿层暗红色微薄 页片状灰岩极易区分,且化学成分变化也较明显;该层与下伏底板及上覆第二矿层均呈整合接触。 第二矿层( T1d3):分布于矿区 18 线、 35 线中北部,紧邻第一矿层出露,产状与 xx 组第三段一致,倾向 190176。 ~225176。 ,倾角 56176。 ~70176。 ,比第一矿层略陡,且地表与深部产状变化不大。 矿层呈层状呈北西 南东向延伸,长度大于 3140 米,工程控制长约 2040 米。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相关推荐
4 日;大陆会议。 主要内容: 痛斥了英王对殖民地的暴行;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并福等权利;宣告北美 13 丧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特点: 争取国宧独立和维护人 权相结合。 意义: 宣告美国独立,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是人类历叱上第一丧人权宣言。 三、美国 1787 年宪法: 29 内容: 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丧联邦制国宧,觃定总统既是国宧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陕西理工学院课程设计 第 11 页共 32 页 工艺流程简述: 乳液聚合的过程:按工艺配方将乳化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混合单体,制备稳定的单体乳化液。 通过泵 10 将去离子水打入反应釜 12 中,再通过泵 11 打自来水到聚合釜 12 加热套中,用水浴加热反应釜 12。 (循环水可作为员工洗浴用水)升温至 80~81`C,再将 20%的引发剂溶液加入反应釜 12 中,约 10
淘锹知祈诱瞥过腻佃隶捂红戌悠能 全员安全教育(岗前培训)资料 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资料模板 (202004)70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资料模板山东正元建设淄博分公司 2020年 4月关于加强施工项目安全资料管理的通知分公司所属各项目部:为加强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资料管理标准化,并能够及时对竣工项目进行安全生产考核,分公司特漾摊所
、设备安装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及控制系统工程等)专业全部进行总包,各专业工程均由本公司下属专业公司施工,不向外分包转包,以确保工程协调施工。 本工程属于大型工业系统工程,施工内容纷繁复杂,涉及专业繁多,技术难度大,协调管理工作复杂,为便于管理,根据工程特点,拟对工程建设进行分区段分阶段管理。 整个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及施工条件,划分为 7
( 4)电石粒度 电 石 水解是液 — 固 相反应。 其水解速度与电 石和水 接触 面大 小有关, 即 与电石粒度 有关。 电石粒度越小 . 与水 水的接触 面越 大,水解速度也就越快。 在此情况下 , 由于 反应剧烈,有可能引起 局部 过热 而发生 分解爆炸。 电 石粒度越大,水解速度缓慢, 容易 造成水解不完全,而导致电 石 的消耗定额提高,为 了 防止事故 和保证 电石水解完全
样两种相反的过程,当这两种作用速度相等(即单位时间内被表面吸留的分子数等于离开表面的分子数)时,在颗粒表面上的分子数目维持某一个定量,这是就称为吸附平衡。 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剂(如煤样)所吸附 的气体量随气体的温度、压力而变化,因此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现象。 即吸附量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可表示为 X=f( T, P) 式中 X—— 吸附气 量( cm179。 /g) ; T—— 气体温度(。 C)